丧文化背景下青年“三气”培育的困境及其进路

2023-10-26 03:43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志气骨气底气

邢 青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寄语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流行于部分青年群体中的丧文化,反映出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环境与压力时展现出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强烈变化,亟须得到广泛关注与正确引导。当前,我国已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广大青年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跟党走,廓清丧文化的弊端,弘扬主流价值观,涵养志气、骨气、底气,接续努力奋斗,勇担时代重任,成就绚烂青春。

二、丧文化发展与青年“三气”培育

丧文化的流行是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急速发展的产物。丧文化所衍生的青年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给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培育带来巨大挑战。

(一)丧文化问题分析

丧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 后青年群体的心理活动和现实处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空虚与无奈的焦虑状态。网络媒介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催生了丧文化的传播与演化。青年以表情、文字等拼接形式在网络中表达、发泄负面情绪,想要追求压力释放与自由阐述,渴望虚拟世界的认同与归属,也以此来平衡内心的空虚寂寞,以及面对复杂环境与多重压力的焦虑无奈。倡导丧文化的青年,一方面声称“我是屌丝,我要逆袭”,另一方面用“我们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努力也白费”的想法麻痹自己。现实中的压力、无助、空虚,虚拟世界的自由、恶搞、自嘲等成为青年焦虑状态的标志。二是趋利与佛系的矛盾心态。功成名就是大部分青年心中追求的目标,淡泊名利、佛系状态等却是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的代名词。当目标难以达成时,部分青年往往抱着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姿态继续前行,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知足寡欲,反而是对名利过分追求的虚伪粉饰,呈现了他们趋利与佛系的矛盾状态。丧文化帮助他们降低自我目标、推卸社会责任,长此以往,丧文化便成为他们未能获得成功的万能挡箭牌。三是腐蚀与固化的消极属性。随着线上线下传播载体的拓展,丧文化成为快速感染青年的亚文化。其混杂于碎片化、娱乐化的多元网络信息之中,缺乏批判思维的青年只能根据兴趣爱好盲目跟从、一味迎合。原本积极向上的文化逐渐被当代青年所鄙视,散漫颓废的生活态度反而得到极大认可,备受推崇。丧文化的消极属性不断凸显,腐蚀、固化了青年的思维与价值观,使青年陷入颓废,从而放弃奋斗。

(二)丧文化背景下引领青年增“三气”的重要意义

志气、骨气、底气是青年成长成才、实现理想的根本保障。丧文化的广泛传播不利于青年价值观培育、意志磨炼及本领习得,因此,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增“三气”成为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于个人而言,志气是青年前进路上的方向所指;骨气是安身立命的主导力量;底气是实现理想追求的坚实基础。青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之中,立大志、立远志、立恒志,脚踏实地,接续奋斗。于社会而言,其更替变革、繁荣昌盛需要有志气、骨气、底气的青年人认清形势,明辨是非,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青春力量。于国家而言,其发展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新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练就过硬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民族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长其志气、硬其骨气、厚其底气内涵深刻,意义深远。

三、丧文化背景下青年“三气”培育的困境

丧文化是通过媒介平台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悲观、颓废等情绪的一系列网络表达与生活映射,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志气的增强、骨气的淬炼和底气的积蓄。因此,要对丧文化与青年“三气”培育的困境展开深入剖析。

(一)丧文化的虚无主义、悲观主义腐化青年的理想信念

面对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青年往往通过悲观情绪予以表达,呈现出消极、低迷甚至绝望的状态。丧文化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腐化青年的远大志向。一是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多元价值观在社会广泛传播,给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带来较大挑战。而青年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极小的思考与行为都会被利用,使青年逐渐失去对历史与文化、严肃与崇高的敬畏之心,极易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潭,进而失去自身存在的独立性,走上被同化、扭曲、虚无的道路,放弃奋斗目标,丧失前进斗志。二是导致中国式焦虑的蔓延。面对学业、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部分青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挫败感和无奈感,主要通过网络表达焦虑与无力。越来越多的类似言语和表达在网络空间迅速集聚,青年群体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即使努力也难以实现自身目标,怀疑和否定奋斗的意义,产生奋斗无用的错觉,被迫安于现状,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抱着无所谓的佛系心态甚至是消极的悲观心态生活下去。这对于培育青年爱党爱国、拼搏奋斗、奉献自我的“志气”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丧文化的个体主义、享乐主义消解青年的使命担当

坚毅品格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和清晰的自我认知。没有坚毅品格,青年难以发挥所长、成就自我,更难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丧文化的个体主义、享乐主义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模糊青年自我定位。丧文化的个体主义、享乐主义过度推崇个人本位和个人中心主义,使青年对自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角色缺乏全面的、明确的认识,这也使得青年忽视了践履社会责任的存在和重要性,将个人和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与发展割裂开来,片面关注自身感受和享乐,逐渐走向娱乐化、狭隘化、世俗化,难以用辩证思维观照历史和优秀文化,导致青年不知自己的初心缘起和未来方向,自我认知减弱,陷入孤芳自赏和迷茫困惑的境地。二是价值观发生偏移。表面上看,丧文化的个体主义、享乐主义毫无政治主张,但其有明显的价值观导向作用。如引导青年质疑国家权威、价值功利化、曲解民族精神[3]。社会文化缺少正确方向引领,必然导致价值观偏移、低俗化,使青年形成享乐、目光短浅等庸俗价值观,从而导致青年群体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减弱、社会责任和大局意识薄弱、民族自豪感降低,导致青年“骨气”不硬,服务基层、勇担使命、攻坚克难的意志传承难以实现。

(三)丧文化的平庸主义、颓废主义侵蚀青年的过硬本领

平庸主义、颓废主义是丧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断衍化的结果。底气来源于厚实底蕴和过硬本领,厚实底蕴和过硬本领来源于科学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学习积累。然而,丧文化的平庸主义、颓废主义腐蚀着青年底气。一是提供过低目标。丧文化影响下的青年群体,通过心理暗示、自我反讽等方式使自己避免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落差带来的伤害。长此以往,最初的心理安慰会演变成事实存在,迫使自己降低原本的理想追求,渐渐走向平庸颓废和所谓乐观的状态。自此,青年也放弃了对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提升,片面地被网络低俗化、娱乐化、碎片化信息引领,难以达到入脑入心的批判学习效果。二是丧文化使得青年缺乏思考,固化学习领域。网络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得丧文化不断繁殖,庞杂的网络信息和丧文化的颓废主义也使得青年疲于自主思考与批判吸收,影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当今,青年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丧文化专属圈层,这也成为他们实现价值和诉求不可或缺的渠道。但长期处于这一圈层,青年的价值观、知识结构会受此圈层文化的影响,同时,青年群体也更容易以此圈层文化作为学习对象,不再自觉主动分析观点与内容,缺乏知识、本领等方面的交流学习与提升,导致其荒废甚至放弃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最终在严酷的社会竞争中底气不足。

四、丧文化背景下青年“三气”培育的实践进路

青年的志气来自于坚定的理想信念,骨气来自于坚韧的意志品格,底气来自于坚决的奋斗姿态。在丧文化等亚文化背景下,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被慢慢腐蚀。因此,必须加强主流价值观引导,创设健康网络生态,提升青年志气、骨气、底气。

(一)导“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培育青年“三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三气”培育的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三气”培育,能逐渐消解丧文化对青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一是长志气要有立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引导青年读原著、学原文、明历史,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时代特征,提升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系统性、有效性,引领青年明晰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相结合的远大志向,成就奋斗人生[4]。二是硬骨气要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百年积淀,淬炼而生了代表新时代中国之魂的民族精神、红色精神谱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必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筑牢文化自信[5]。通过身边榜样、典型,结合多重媒介和技术手段,传播优秀文化和精神力量,促使青年自觉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勇于斗争、攻坚克难的骨气。三是蓄底气要有内涵。调研了解青年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鼓励青年参与到社会服务、基层治理中,引导青年以其特有的方式制作、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作品,激发青年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日常生活的内生动力,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做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二)治“丧”:创设健康网络生态,掌握青年“三气”的网络话语权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青年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的知识传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优势资源,因时因事创新性地开展“三气”培育。一要融合新媒体技术,加强正向引导,掌握网络话语权。网络是丧文化的主要传播场所,要依托大数据技术,追踪分析丧文化的资料数据,实时研判丧文化对青年思想动向产生的影响;加强对各媒体平台的网络监管,督促其合理把控文化传播尺度,加大整治力度,促进媒体与青年网民的良性互动;运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正向引导其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养成,及时纠正青年理想信念的偏差,弘扬主流文化正能量,挤压丧文化的网络传播空间。二要宣扬健康的网络生态理念,努力促进青年实际问题解决。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媒体平台等各方面都要树立积极的网络生态理念,为青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环境,让青年在网络学习与娱乐中坚定理想信念;紧扣青年在媒体网络上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及时做出正向回应,提出有效应对举措,进而坚定青年信心、底气,避免了青年在遇到负面信息时的左右摇摆。

(三)抵“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年“三气”的认同转化

丧文化流行是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表现。高校承担着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重要任务,要将主流价值观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一是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教师要加强对主流文化与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实现对青年群体理想信念与精神认同的引导和培育。二是聚焦青年文化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了解青年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充分选取代表性强的正向文化资源,与周边或校内教育基地共建,组织符合新时代青年特点的个性化文化体验活动,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精神品格的熏陶与提升。三是将青年培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鼓励青年争做奋斗者、实干者。充分考虑青年专业、学科特色,鼓励青年到革命老区、郊野乡村开展志愿服务、基层锻炼等,让青年在实践服务中成长、奉献,切实将对主流文化的认知、认同转化为身体力行的体验、收获与幸福,以实际行动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永续奋斗的正能量,成长为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五、结束语

丧文化作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严重影响着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培育。新时代新征程上,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实践体验锻炼等多重方式培育青年“三气”,引导青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志气骨气底气
企稳的底气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为政底气
欲望与志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拓展延伸
惟有骨气映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