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层堤基渗透稳定处理措施

2023-10-26 03:37谷珊珊
河北水利 2023年11期

□谷珊珊

堤防工程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渗透稳定分析处理是堤防设计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双层堤基在堤防工程设计中非常普遍,双层堤基对渗透稳定十分不利,需对双层堤基的渗透稳定进行处理,保证堤防稳定安全。

双层堤基定义:堤基表层土透水性较弱,下部透水层较强,表层渗透系数小于下层透水系数100 倍及以上。经渗透计算,双层堤基的堤基或背水坡坡脚出逸比降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对堤防造成威胁。故应对双层堤基采取渗透破坏处理措施,保证堤防的安全、稳定。

1.渗透破坏类型

渗透变形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地质现象,渗透变形取决于土质的渗透系数、不均匀系数、颗粒级配等。渗透变形为渗透削弱土体内部结构,带走土体较细颗粒的现象。渗透破坏类型分为流土、管涌、接触流土、接触冲刷。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颗粒同时启动而发生流失的现象。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颗粒沿土体颗粒之间的通道被带出土体的现象。

接触流土:渗流沿两种渗透系数不同的土层接触面流动时,沿接触面被带走细颗粒的现象。

接触冲刷:将渗透系数较小的土体颗粒带入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的现象。

2.临界水力比降的计算方法

式中:

Jcr—土的临界水力坡降;

Gs—土的比重;

n—空隙率。

式中:

d5、d20—土的颗粒直径(mm),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 和20%。

3.双层堤基渗透稳定处理原则

渗流控制的总原则是“前堵后排,保护渗流出口”,渗流控制措施的型式大致可分为4 大类:一是前堵类,即阻断堤防的渗流从而可以保护堤基渗流稳定,具体措施包括铺盖、防渗墙、防渗斜墙等;二是后排类,即可以有控制的使堤防渗流从背水侧排出,降低堤基渗透压力及堤基渗流出口处渗透比降,保证堤基的稳定及安全,具体措施包括在堤防的背水坡设置减压井(沟)等;三是保护出口类,即对渗流出口进行设计,防止地基渗流时带走土体颗粒形成渗流通道影响堤基的稳定及安全,具体措施如滤层等;四是其他类,即延长渗径,向外延伸渗流出口保证堤脚处的安全,具体措施如填塘、压重、淤背等。以上四种型式目的均是保证渗流安全,从而保证堤防的安全。

防渗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安全方面,采取的工程措施应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的工程维护,提高工程措施的可实施性。适用性方面,根据堤基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渗流处理措施,保证工程的适用性。环境保护方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双层堤基渗透稳定处理措施

对于覆盖层较薄、透水层较深的双层堤基,采用垂直防渗效果不佳,且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不能有效地解决堤基渗流稳定的问题。可采用水平防渗即堤后采用压重,压盖采用的土料应采用渗透性好的砂石料,采用透水性的砂石料不增加原有的承压水头,节约压土料,有利于渗流稳定。盖重厚度计算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A 中公式(A.3.1)、附录E 中的(E.7.1-1)计算。压土台宽度设计采用无害管涌设计宽度即B=(5~10)H。压重对比防渗墙防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保护堤脚,且造价低,施工容易,有安全感。

对于下卧透水层不深,隔水层较浅的双层堤基,选用防渗墙一般推荐采用全封闭式墙体,穿过所有透水层,能够有效地阻渗和延长渗径,防渗墙一般设置于堤防迎水侧,其防渗效果可靠。防渗墙包括:混凝土防渗墙、高喷防渗墙、水泥土搅拌防渗墙。混凝土防渗墙可用于风化破碎岩石地基和碎石土、砂土等覆盖层地基。封闭式防渗墙应伸入到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0.5 m~1.0 m。高喷防渗墙可用于粉土、砂土、砾石和卵(碎)石地层。封闭式高喷防渗墙的钻孔宜伸入基岩或者相对不透水层0.5 m~2.0 m。水泥土搅拌桩可用于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等覆盖层地基。封闭式水泥土搅拌桩宜伸入到相对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对于弱透水层不厚的双层堤基,可挖排水沟伸入砂层从而削减承压水头减小发生砂沸管涌的现象,挖沟位置位于堤防背水侧坡脚处。此措施对挖沟伸入砂层的控制以及回填料的控制要求严格,若有一方面质量控制不严格,对排渗减压的效果影响很大。

对于弱透水覆盖层较厚,厚度为3 m~4 m 以上的双层堤基,虽然弱透水覆盖层较厚但是厚度不均匀,仍然会出现渗水冒砂管涌险情,可采用减压井削减砂层中的承压水头。减压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补打方便,缺点是容易淤堵,减压效果减弱,后期维护困难。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双层地基渗透破坏处理措施,针对堤基不同的土层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渗透稳定处理措施。在堤防设计中堤防的渗透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故采取合适的堤基处理措施是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渗透处理设计中,首先判别渗透变形的类型,分析原因,依据地质资料及渗流处理原则“前堵后排,保护渗流出口”进行方案比选,选择最经济最安全的是渗透破坏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