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 罗艳芳 周会兰 李琼华 陈颖 秦雪燕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 南充 637000)
ICU后综合征最早由美国重症医学会提出[1],一般是指ICU患者和家属转出ICU后产生的心理、生理、认知障碍等问题,且持续时间较长[2-4]。据调查[5]显示:我国ICU 后综合征发病率已达到20%~40%,但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认知重视度较低,知信行方面存在诸多不足[6],加上不同地区临床医护人员对ICU 后综合征知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7-8]发现,ICU后综合征发病概率与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联性。然而目前国内对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的知信行研究主要集中在量表研制以及现状调查等方面[9-10],知信行之间的作用关系、作用路径与大小的研究甚少。故本研究拟通过构建临床医护人ICU后综合征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模型,对其ICU后综合征认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后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1研究对象 结合既往资料[11],样本量选取依据为问卷内容自由参数的5~10倍,并以95%的可信度,将结果的真实率落在总体真实率的10%以内。本研究问卷自由参数为22,考虑到无效问卷及数据的损失(10%),最终计算出本研究最少需要240份有效问卷。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选取川东北地区临床医护人员572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1)已获得护士、医师执业资格证并注册者。(2)具有临床工作年限3年以上。(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在院实习、进修者。(2)有应急性突发疾病。(3)拒绝交流、配合的对象。本研究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1ER(N)055-1],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本研究对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工作年限、所在科室、工作医院级别等。
1.2.2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认知量表 根据相关文献[12-13],结合专家访谈和调查的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最终形成本研究所需的调查问卷内容。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ICU后综合征接受培训情况、ICU后综合征基本知识、对待ICU后综合征相关态度、行为等共22个条目。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ICU后综合征认知、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14个条目进行检验,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该问卷的准确性[14]。知信行每个问题均采用Likerts 5级评分方式(总分为14~70分)且当任一条目得分数>2分或总分>42分为合格(量表各维度及条目扫后文二维码获取)。
1.3质量控制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医院级别,对川东北地区的公立医院进行抽取。抽取出9所三级甲等医院、6所三级乙等医院、5所二级医院,1所社区医院,然后对所抽中的医院涉及到ICU相关科室的临床医护人员随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均统一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后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医护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坚持匿名和保密原则并独立完成、当场回收。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72份,有效回收率为 95.33%。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572)
2.2临床医务人员ICU后综合征知信行评分情况 本研究知信行总体合格率(>42分)为60.66%,其中,认知方面合格率较差为54.27%,态度和行为方面分别为65.10%、58.95%。知信行得分,见表2。
表2 临床医务人员ICU后综合征知信行评分情况(分,
2.3ICU后综合征知信行理论模型构建 对ICU后综合征认知、 态度、行为3个维度进行信效度检验,其 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956、0.876 、0.932,ICU后综合征知信行总信度检验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39,KMO 系数为0.900(P<0.001),提示ICU后综合征知信行问卷内容具有良好结构效度。依据KAP理论[15]以及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的认知会影响到其态度,其态度又会影响到其行为,同时认知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行为,构建临床医务人员ICU后综合征理论模型,并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评估观察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因子载荷,采用最大似然比法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正、拟合[16]。见图1。ICU后综合征认知态度、行为各观察变量见表3,扫二维码获取。
图1 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认知、态度、行为的关系模型
2.4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对各拟合指标进行计算,将拟合后的指标与适配指标给定的理想标准值进行比较,最终模型的χ2为210.55,χ2/df为3.57<5(P<0.001),结构模型各拟合指标均在理想标准值以内,拟合度良好。见表4。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中各路径标准化系数,推算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认知、态度对其行为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关系和作用。见表5。
表4 结构方程模型相关拟合指标
表5 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认知与态度对行为的标准化系数
3.1认知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 据调查[17]显示:目前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主观行为的变化会受到主观认知偏差的影响。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的认知和态度均对其行为产生了积极正向的作用(认识对行为的直接效应为负相关,总效应为正相关),且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的态度对行为的作用强度(0.482)>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的认知对行为的作用强度(0.159)。临床医护人员的态度因素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其行为将提高0.482个单位,符合KPA的理论模型。然而个体要将认知转化到利用自身行为的方式,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阶段。并且不同临床医护人员之间对ICU后综合征认知行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说明,即使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有较高的认知程度,但也并不能表示会直接影响到其最终行为向着良好的方面转变。
3.2临床医护人员存在知行不统一现象 本研究中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的认知对其行为呈现出直接的负向作用,这表明本次调查的川东北地区临床医护人员在ICU后综合征知行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统一。即临床医护人员获取到的ICU后综合征相关知识,但并未引导其自身行为向着积极的方面进行转变。这与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姚丽[18]在重症患者转出ICU后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部分护士ICU后综合征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存在偏差,但积极的态度对其相关行为的改变有着指导意义。宋莎莎等[19]在运用知信行理论强化护士对ICU后综合征患者管理研究显示: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认知不全、缺乏规范处理措施,都会降低医护人员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临床医护人员在ICU后综合征知行方面出现不统一的现象有几种推测:(1)川东北地区临床医护人员对ICU后综合征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尚未能形成体系,临床医护人员接受ICU后综合征继续教育途径和供借鉴的知识体系相对较少,以及相关培训的滞后[20]。(2)大部分临床医护人员由于来自工作、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对ICU后综合征相关认知的重要性重视度不够[21]。(3)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对患者进行ICU后综合的指导行为不一定能起到相关作用,或是出于对危重患者的风险性顾虑,也就不再考虑做出其他指导性行为。可见,导致临床医护人员出现知行差异的内部因素还需进一步论证。
3.3态度是影响临床医护人员相关行为的关键因素 在本研究中,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的认知对态度和行为均产生了积极正向的作用总效应,但相关认知对行为的正向作用主要是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直接效应为负向),其中介效应为0.355;而态度因素对其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482。可见,态度因素对临床医护人员相关行为的引导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这也反映出当前医疗机构对临床医护人员关于ICU后综合征的相关工作开展与培训还存在诸多不足。要使得临床医护人员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为完成逐步的转变,还需在遵循认知-态度-行为这一理论规律的前提下,构建出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培训体系。同时,对于ICU后综合征的工作和培训目标应以重视其行为意识的改善和转变为主,重视态度因素在认知与行为之间的重要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川东北地区临床医护人员在ICU后综合征知行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可能与该地区尚未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ICU后综合征管理培训体系有关。但通过对其认知、态度、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发现,态度因素在其行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关于ICU后综合征的相关工作与培训时,应重视态度这一关键性因素。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影响临床医护人员知觉行为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尚未纳入模型中(知觉行为是临床医护人员在处理ICU后综合征时所表现出的具体行动和应对方式,其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信念、态度、情感和认知;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条件),后期还需增加前瞻性的研究,以增加模型的解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