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利,邓青川,顾 雪,曹 俊,张 文,李 鑫,孙 坤
(1.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 21 世纪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2020 年 1 月 3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意味着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和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严重的区域[1]。成渝城市群的老龄化程度不仅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成渝地区的老龄化增长速度较快,率先2倍率增长,养老负担沉重[2]。但由于养老服务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培养发展相对滞后,加之高流失率,导致养老服务人员不仅数量上,而且质量上均远不能满足当地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整合成渝双城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优势,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势在必行。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有效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1研究对象 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随机选取成渝地区的高等院校、养老机构/企业和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个别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访谈。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系统检索我国和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研究现状,初步确定问卷和访谈内容。(2)问卷调查法:调查分为3个部分,分别包括对高等院校、养老机构/企业和老年人群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现状、成渝双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等。(3)访谈法: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养老服务人才供需及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渝地区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等。(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国内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1.2.2研究工具 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结合本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最终分别制定了针对高等院校、养老机构/企业和老年人群的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问卷及访谈提纲。(1)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高等院校版)内容包括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设置、具备条件、专业建设、招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就业等情况,以及与成渝地区政府、企业、院校的合作情况,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养老机构/企业版)内容包括针对机构管理人员的调研访谈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调研。(3)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老年人群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居住机构服务情况及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1.3资料收集及统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根据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以自填或由调查人员询问后代填等方式完成调查,保证资料信息完整,问卷当场完成并回收,由调查人员当场审核,对填写错误的问卷及时纠正,并遵循知情同意及保密原则。对部分典型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访谈,深入了解调查资料所呈现现象的原因、深层次内涵及合理化建议等。针对高等院校的问卷共发出10份,收回10份,回收率100.0%;针对养老机构/企业的问卷共发出200份,收回183份,回收率91.5%;针对老年人群的问卷共发出200份,收回192份,回收率96.0%。所有资料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1高等院校调研情况 本次共调研高等院校10所,均为高职院校,其中四川省6所,重庆市4所。通过调研发现,10所高职院校开设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主要有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中10所院校均开设有护理专业,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各有6所。开设以上专业的院校均具备相关条件,制定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各院校护理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多,每年130~600人不等,老年保健与管理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少,每年50~200人不等。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健康管理师、其他健康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老年人身心康复保健服务、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机构技术主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等职业岗位群,能够从事养老护理与管理、养老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各院校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和资格认证方面,与当地政府、企业和院校开展了相关合作,但跨省与政府、企业、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的院校较少。从人才供需方面来看,目前各院校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尚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
2.2养老机构/企业调研情况 通过对养老机构/企业管理人员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调研结果发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7.4%,年龄集中在40~59岁,具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占比仅为5.1%,通过访谈了解到接受过专业、系统、全面的养老技能培训的人员仅为少数,大部分只是接受了简单培训后便上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均相对缺乏,实践经验也有待提升。有78.9%的从业人员是为了生存或是由于暂时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选择了养老服务工作,仅有30.6%的从业人员对目前的工作量和工资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从而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从访谈中了解到,个别企业已经或正在与相关高职院校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相关合作,但普遍认为,高校培养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且在待遇等方面的要求过高,本次调查的企业暂未跨省与高职院校开展成渝双城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对此方面的相关政策也暂未了解。
2.3老年人群调研情况 通过对养老机构/企业的老年人群调研发现,老年人希望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包括生活照料、护理服务、文体娱乐、心理疏导、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的服务项目,有87.9%的老年人希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年龄在26~45岁,有91.1%的老年人希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有74.3%的老年人认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通过访谈了解到,老年人对成渝双城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并不了解或了解很少,认为有必要整合成渝两地优质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成渝双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从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3.1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3.1.1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养老服务需求不匹配 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质量化,不仅需要基础型养老服务人才,同时也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3],但目前养老机构/企业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以基础型人才为主,经过高等院校系统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虽然接受过相应的岗前培训,但较为简单,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能力较低[4],且随着当前智慧养老的快速发展,需要既懂专业知识技能又能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有效分析处理信息数据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在养老数据挖掘、老年心理开导、身体护理、体能康复、医疗指导等方面更是缺乏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2]。通过调研发现,教育部于2021年3月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全国各高职院校对照新版专业目录进行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调整,但更名后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暂无毕业生毕业。
3.1.2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相对短缺 根据2019年人口抽样调查估算,成渝地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为1 565.97万人,与养老相关的从业人员(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居民服务、卫生、文体娱乐、公共管理等)合计为 797.95万人,相当于成渝地区每万人拥有的服务人数是744人,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万人实际拥有的服务人数只会更少,养老从业人员远远不足[5]。通过调研,虽然成渝地区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但数量有限的毕业生由于养老领域岗位上班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晋升发展难等原因不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养老服务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
3.1.3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养老服务业契合度不高 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老年人群认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需要与养老行业和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相适应,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检索发现,部分高校开设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缺乏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和有效分析,导致目标定位较为宽泛模糊[3]。此外,办学条件尚不完善,缺乏与专业人才培养相匹配的实训教学条件和产教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等,行业领域对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也无法及时、准确反馈到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出现人才培养与养老行业需求的脱节,从而阻碍养老服务业发展。
3.1.4成渝双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成渝两地为加强养老服务合作,前期两地民政部门合作签订了《川渝民政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川渝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20年实施计划》,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养老行业进行调研,最终达成了养老服务“共识、共建、共有、共享”的思路,并通过联合举办养老服务展会、论坛等活动,搭建两地之间经验交流和协同发展平台[6]。但从本次调研访谈的高职院校、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群来看,普遍认为成渝地区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和人才资源共享共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两地之间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从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均未达到统一,导致了两地之间的人才资质不能互认互用,同时也缺乏两地的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从而影响两地之间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3.2成渝双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3.2.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1)成渝两地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在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纳入两地的“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专门针对成渝两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真正实现从顶层设计上给予人才培养政策支持。(2)两地政府加大对开设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的办学经费支持[7-8],确保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充分,实现两地之间的资源共享,助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实现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共建共享,共同研究出台完善的绩效工资制度和职业晋升渠道,促进养老服务人才在成渝两地稳定从业和发展。
3.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共享共用 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缺口较大,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推进两地之间的人才共享共用。(1)要加强两地间高等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合作模式,共同做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共同开展两地市场调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产学研用相结合,共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等,构建人才培养结构体系,精准办学、精准招生、精准育人、精准就业,培养更多符合两地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9-10]。(2)要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优势和组合效应,构建“政行企校”共同体。成渝两地可组建包括政府机关单位、职业院校、养老机构、养老行业、养老企业、养老公益组织等养老事业相关方面在内的成渝双城养老服务职教联盟,在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下,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协同发展养老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间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协调有序发展。(3)加强两地产教融合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成渝地区院校培养的相关专业学生可以跨地区实训实习,加强岗位适应性和人才互认互用。
3.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推养老服务人才协同培养 共同建立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专家库[11-12],形成成渝地区独特的高水平专业化养老师资团队,涵盖老年照护、家政、心理、管理、信息技术、社会工作、数据监控、评价分析、智慧软件开发等专业领域,加强经验交流和分享,不断提升两地的专业师资能力水平,共同推进实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3.2.4加强数据信息互通共享,促进成渝地区深入合作 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成渝两地相关资源,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机构互认、人才互动等,不断增强两地之间的协作能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