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利 王玲燕 胡晓强 朱红彩 马海涛 陈 曦 吴家静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2)
甘薯属旋花科甘薯属,属于无性繁殖作物[1]。 我国甘薯种植范围广泛,是全球主要甘薯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2]。 近年来,因甘薯良好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已逐步成为食品、化工、医药、纺织等各行业重要的工业原料,发达国家更是将其作为生产营养保健食品的原辅料[3-6]。 随着淀粉工业的迅速发展, 淀粉型甘薯消费量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 据调查,南方薯区淀粉型甘薯种植面积约占10%, 长江中下游薯区淀粉型甘薯比例则超过50%,北方薯区淀粉型甘薯约占50%,总体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随着各地甘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脱毒种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调查发现,近年来甘薯黑斑病、疮痂病、根腐病等有蔓延趋势,危害大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7]。 甘薯产业存在种薯、种苗生产体系不完善、水肥管理不合理、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8-9],制约了甘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进一步指导农事生产、强化质量控制、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中国淀粉型甘薯产业发展, 笔者就优质淀粉型甘薯脱毒种苗繁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以期为实现甘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甘薯脱毒苗是依据甘薯茎尖生长点不含病毒或所含病毒浓度较低的特性, 利用生物技术与脱毒培养相结合去除甘薯体内的病毒,获得脱毒株系后,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中再通过无性繁殖培育出大量的甘薯脱毒种苗。
在进行薯种选择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及生产加工目标,剔除病、蔫、伤、畸形的薯块, 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的优质薯块作为茎尖脱毒的基础材料。 例如选用冀薯98、徐薯22、商薯19、烟薯29 号、漯徐薯8 号、济薯25 等优质品种。
将选取的薯块种植在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生长,当不定芽长到15 cm 左右时,取顶端1.5~2.0 cm的顶端茎尖, 剪去已展叶片。 剥茎尖前先用流水冲10 min,再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消毒30 s、1%次氯酸钠消毒5~10 min,最后用无菌水漂洗3~5 次后备用。
在已灭菌的超净工作台内, 将备用茎尖利用解剖显微镜用解剖刀一层一层剥去芽顶的嫩叶片,剥离0.2~0.3 mm 的茎尖分生组织, 然后立即接种在试管内的MS 分生培养基上。
将已接种培养基放在温度25℃、 光照时间12~16 h/d、光照度为1 500~2 000 lx 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经常观察茎尖生长情况, 及时剔除被污染材料。30 d 后茎尖愈伤组织形成,待分化出叶片数4~5 片时,进行RT-PCR 病毒检测。 已经成功脱毒的幼苗可进行快速繁殖生产, 将未脱毒的幼苗淘汰或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后再次脱毒。
选取长至5~7 片叶的脱毒苗, 在无菌环境中截取2 cm 左右茎段,每茎段有2~3 个节,转入1/2 MS培养基上,于温度25~30℃、光照度1 500~2 000 1x、12~16 h/d 条件下培养,每30~40 d 扩繁1 次,每级扩繁4~5 倍。
选择地势较高、 平坦, 地力均匀、 肥力较好、排灌方便, 无病虫害, 周围无种植甘薯及旋花科、茄科、 葫芦科作物, 无检疫性病虫害发生的区域,建繁育网棚。
栽前1~2 d 土壤湿度保持13%~14%。 采用10%毒死蜱颗粒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5 的比例拌细沙配成毒土均匀撒施。
当室内脱毒苗长至6~8 片叶时进行移栽, 移栽前在室内松开培养瓶盖培养3 d 进行炼苗;在大气温度19~24℃、地温17~23℃时移栽,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移入防虫网棚苗圃地栽培,单株栽种,株间距控制在10 cm 左右。 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调节好土壤和环境的温湿度,还要注意适当遮阳,可采用遮光率50%~60%的遮阳网遮阳, 移栽成活率达95.93%。 移栽60 d 后,第1 次剪条扦插繁殖,随后每2 周可剪一次。
移栽后浇足定根水, 之后每隔7 d 浇施0.2%速效氮肥1 次。 当幼苗长至20 cm 以上时炼苗2~3 d,一般先在早晚进行,烈日下避免揭膜,以防湿度急剧下降而使薯苗枯萎。 25 cm 左右时可进行剪苗,剪苗时基部留3 个节间, 每次剪苗后结合浇水施速效氮肥1 次,重新盖上小拱棚膜,以提高床温、加速催苗。
保持防虫网的完整,注意人员进出管理,及时关闭防虫网。 通过调节水肥改善栽培条件,创造适宜甘薯生长发育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可利用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方法诱杀害虫;利用化学防治时应对症下药,合理用药。
以有机肥为主,增施钾肥,少施氮肥,在薯块膨大期保障充足的水肥供应。 一般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5 000~22 500 kg、硫酸钾450 kg。 施肥后用起垄机深翻垄作,垄宽80 cm、垄高45 cm、垄距80~90 cm。
春薯密度为37 500~52 500 株/hm2、 夏薯密度为52 500~60 000 株/hm2。 河南春薯于4 月下旬开始栽插,夏薯于6 月上中旬开始栽插。 斜插法种植,薯苗5~6 节, 将2~3 个节埋入土中与地面成一定斜角,苗尖露出地面2~3 节。 单行种植,苗距25 cm,足墒扦插, 力争一次全苗。
甘薯生长过程中,在植株生长蔓繁叶茂时,为避免侧根继续生长,稍稍往上提一下让植株侧根脱离土壤即可,对出现藤蔓旺长的可用15%多效唑600 g/hm2喷雾进行化控。
甘薯耐旱能力较强,对水分要求不高,生长中期做好防旱、排涝、浇灌等工作。 结薯期和薯块迅速膨大期遇旱,要及时浇“跑马水”1~2 次;收获前15 d 停止灌水。 如果雨水过多有积水的话,要及时将积水排出。 薯块膨大期,每公顷施硫酸钾150 kg,将营养集中在薯块上,促使薯块的膨大。
甘薯苗移栽前, 每公顷用33%二甲戊灵乳油3 000~4 500 mL 兑水450~600 kg, 对垄面和垄沟喷雾进行封闭性除草。 在甘薯移栽后至封垄前,每公顷用5%精喹禾灵乳油600~900 mL+75%氯吡嘧磺隆WDG 45~60 mL,兑水225 kg,混合均匀后进行喷雾,对甘薯田常见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在薯块收获前的1~2 d 对红薯茎叶进行机械割藤。 根据土质情况,选用所需动力的四轮拖拉机操作挖薯,挖薯完成后采取人工收薯,收获时尽量减少薯块损伤。 种薯最好在霜降前收获。
甘薯一般采用窖藏,收挖后直接入窖。 种薯入窖至11 月下旬, 要打开窖门、窗及通气孔,降温排湿。12 月上旬至次年2 月中旬,密封窖门、窗、通气孔,保持窖温在11~15℃之间。2 月中旬至出窖前,注意调节窖温, 既要通气排湿, 又要保持窖内温度。 贮藏期间及时清除烂薯。
长期贮存,不仅要降低温度减少甘薯呼吸作用,同时也要避免温度过高引起呼吸加强, 消耗大量氧气,严重时会造成“烧窖”现象。 窖温一般保持在12~15℃为宜,适当通风,增加空气流动,保持甘薯表面干燥,减少黑斑病菌孢子萌发,同时防鼠、防虫。
甘薯脱毒就是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等方法, 脱除植株所感染的病毒, 在超净无菌的条件下培养不带病菌的植株进行营养繁殖, 快速繁育和生产出无病毒的种苗、 种薯应用于大田生产。 脱毒薯苗萌芽性好,产苗量大幅增加;返苗快,大田生长势好,结薯早,薯块膨大快,结薯集中;薯块外观品质好,商品薯率高;增产显著,增产率一般在20%左右;病害减轻,脱毒红薯种薯种苗不携带任何病害, 田间发病率明显降低。 通过选用脱毒种苗,减少病虫草害。 采用机械起垄、合理运用化控化调技术、机械收获等,可以大幅减少劳动力,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 该技术实现了绿色发展与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 是促进甘薯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的主要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