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分析

2023-10-26 06:29:50陆应会刘小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刺梨六盘水

刘 文,汤 翠,陆应会,刘小明

(1.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盘水市中心分校,贵州 六盘水 553001;2.六盘水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1;3.六盘水市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1;4.六盘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类型多样,细碎化特征明显,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方品种特色突出。随着交通等条件的不断改善,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山地正成为六盘水市农业最大的发展特色,助推六盘水市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对以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农业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六盘水市在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条初见雏形,农业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曾经籍籍无名的贵州迎来了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好、发展亮点多、发展干劲足的“黄金十年”,这十年也是六盘水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十年,是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的十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1 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六盘水地处乌蒙深处,属于喀斯特山地城市,海拔高、耕地少、地破碎、土贫瘠,农业一直是六盘水市经济发展中的“弱项”。十年来,六盘水巧借国发〔2012〕2号文件政策机遇,按照第一产转型思路,因地制宜,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精神,于短板中“揽腰上”、于弱项中“撑杆跳”,使出“连环掌”、打出“组合拳”。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以“凉都三宝”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夯实农业产业根基。

1.1 六盘水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有规模

以规模抢占市场,以市场定规模。六盘水市通过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通过“黄金十年”的奋斗,突出山地特色优势,逐渐形成了以刺梨、茶叶、猕猴桃“凉都三宝”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其中,1.33×104hm2的红心猕猴桃位列贵州省第一,8×104hm2的刺梨成为全国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盘州刺梨、水城红心猕猴桃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温氏、大北农、新希望、韩伟等优强企业纷纷助力畜禽规模化养殖,生态畜牧产业迎来了发展春天。“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的水城春春茶独步天下,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了2.09×104hm2,带动25×104余人增收,成为“凉都三宝”之一,涌现了碧云剑、倚天剑、乌蒙剑、乌蒙春、水城春、盘州春、九层山等茶叶品牌,呈现出“百茶争鸣、百茶齐放”的蓬勃发展势头,尤其是以“水城春”为代表的凉都名优茶,不仅在本地深入人心,还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2 六盘水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有标准

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六盘水市加大标准执行力度,严格推进标准化生产[1]。积极推进猕猴桃、软籽石榴、盘县生姜、盘江牛、盘县火腿、水城黑山羊、乌蒙凤鸡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生产技术标准的制订。把标准化手段贯穿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向国家标准委备案的市级地方标准体系[2]。盘州刺梨、水城绿茶、水城猕猴桃等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最终,经过六盘水人的不懈努力,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33 个,绿色食品47 个,有机农产品41 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特质农品1个,猕猴桃、盘县火腿等6个农产品获批“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1.3 六盘水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有链条

加强补链、延链、强链相结合。六盘水市抢抓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政策机遇,以加工经营主体培育为抓手,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平台,聚焦刺梨、茶叶、猕猴桃、小黄姜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攻坚行动。加工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涌现出了许多生态特色食品高成长性企业。为不断突破科技研发实力,六盘水市大力引进科研团队,设立了“贵州刺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开发出了刺梨饮料、刺梨果脯、猕猴桃果酒等一批原创加工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科研”的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盘州市(盘州市为县级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5部委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 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六盘水神奇秀美的自然环境、独一无二的地形地貌、无与伦比的气候优势,为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同赋能六盘水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化发展。先后成功创建了贵州省第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以地级城市创建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 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3个,荣获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等国家级称号。

2.2 气候之利成就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特点,夏季平均气温19.7℃,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干物质的积累,也有利于夏菇等喜阴植物的生长,成为一年四季皆能生产食用菌的绝佳之地[3]。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生态环境造就的早春茶比江浙等地早半个月。

2.3 产品之“特”成就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以红心猕猴挑、刺梨、茶叶“凉都三宝”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六盘水农产品的“特”是绿色生态的,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环山盆地、丘陵坡地成为天然的病虫害缓冲区,为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的理想场所。六盘水农产品的“特”是健康营养的,红心猕猴桃酸甜适中,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维C 之王”刺梨摸上去扎人、吃起来养人,钟南山院士亦为贵州刺梨点赞。早春茶独步天下,在贵州茶叶产业中占有重要地。

2.4 改革之势成就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六盘水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的发源地,以“三变”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落户六盘水,进一步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激活了农民发展内生动力,搞活了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构建了“三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汇聚起推动六盘水市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5 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2020 年12 月28 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强调发源于六盘水市的农村“三变”改革,“三变”改革10次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其中连续3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三变”已经成为六盘水一张亮丽的改革名片。

2.5 交通之便成就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过去,由于交通瓶颈没有突破,六盘水许多农特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天,继成为贵州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城市外,安六高铁的开通运营,搭上了沪昆高铁的“快线”,也让六盘水在贵州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如今全市440 km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六盘水月照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长沙、成都等重点城市的航线,空中货运航线年运输能力超过700 t。铁路、公路、航空构成了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让“凉都珍好”农特产品通江达海、风行天下。

3 六盘水市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3.1 抓产品供给,强产业体系

坚持粮食稳产,粮食面积稳定在18.07×104hm2以上、产量61×104t以上;发展猕猴桃、刺梨、茶叶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近26.67×104hm2,大北农、新希望、温氏、大连韩伟等知名养殖企业相继落地,畜禽规模化养殖化率逐步提高。

3.2 抓发展基础,强生产体系

2021 年拟建高标准农田1.07×104hm2,已初步完工0.806×104hm2;全市在建水库23 座,累计完成投资53.89×108元;建成农业信息示范项目31 个,带动企业34 家,建成0.212 7×104hm2的物联网基地。

3.3 抓链条建设,强经营体系

大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刺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加工业配套基本完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逐步加强,市场以向省外、国外拓展,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 288 个、家庭农场735 家,2021 年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突破。

3.4 抓“三变”改革,强发展活力

始终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组织形态的革命性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性构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路径,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乡村社会治理等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 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

4.1 市场主体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市场化推动是必然。“十三五”期间,为推动产业上规模,大大小小的国有平台公司应运而生,因执行国家有关金融政策不严格,导致国有平台公司债务缠身。要走市场化道路,必须要走国有平台公司转为实体、市场经营主体介入、农民群众参与的路子,然而国有平台公司转型面临债务化解、市场主体介入面临国有平台公司高投入资产作价(因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面临积极性调动等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是关键,然而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较第二、第三产业低,同时从事农业特色产业中技术要求更高、专业更强、风险更大,大部分农民因农业效益低和不掌握技术而不愿意从事现代特色农业。

4.2 生产者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东部沿海省份手工业、制造业起步并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转移,对改善本地农村经济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当前留在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多数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面临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农民群众整体劳动技能不高的双重困境。据六盘水市人社部门统计,全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66.5×10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9.4%,且留在本地的农村劳动力多数从事煤炭、建筑等行业,农业生产成了副业,如在产业基地里务工的大部分为妇女和老年人,与农业现代化从业者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差距较大。

4.3 生产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受山多、地碎等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机械化率低、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市场需求的数量、质量不相匹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因加工布局不合理和产品开发不够,产地市场与需求市场对接不紧密,企业主体在产业链条中分工不合理,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防灾减灾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现代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和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较低。

5 对策及建议

5.1 构建“粮食+凉都三宝+N”的产业体系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严守粮食稳产底线。重点推进0.67×104hm2猕猴桃“吨产园”、2×104hm2刺梨“千斤园”、0.33×104hm2茶叶“万元田”建设,聚焦优势单品,推动食用菌、小黄姜、软籽石榴、中药材、生态畜牧业、林下经济等产业适度规模发展。

5.2 构建“主体+四化+销售”的经营体系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构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为方向,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以推进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品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产品品牌培育和推介,坚持市内与市外并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路推动市场建设,千方百计推动农产品走出省外。

5.3 构建“三变+科技+平台公司转制”的动力体系

发挥“三变”改革纽带作用,聚焦“人、地、钱、主体、集体经济”,总结推广“反租倒包”做法,进一步优化机制、提升质效、防控风险。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有序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5.4 构建“高位推动+要素投入+监督考核”的保障体系

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强化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大力实施“1333 工程”,即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破解“三难”(人才吸引难、环境整治难、群众组织难)为问题导向、以促进“三融”(产业融合、服务融合、规划融合)为路径选择、以建设“三园”(幸福家园、美丽乐园、丰收田园)为目标愿景[5],加强政策设计,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利用好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基金、地方债券等政策,创设“产业转型升级贷”,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保障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提供保障。

6 结语

“十四五”时期,六盘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二三四五”(一:高质量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四: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五:着力打造转型升级新样板、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提升市域治理新效能、开启幸福六盘水新生活)发展思路,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全市农业现代化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条初见雏形,农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刺梨六盘水
六盘水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2024年4期)2024-04-25 09:05:08
六盘水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2024年3期)2024-03-26 09:00:56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大众科学(2021年10期)2021-12-23 16:29:36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大众科学(2021年10期)2021-12-23 16:29:36
山的国度
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寻味贵州——六盘水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8
六盘水二题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40
不同施肥水平对金刺梨生长的影响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39
六盘水市新版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探讨
六盘水市法院开展离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
晚晴(2015年7期)2015-05-30 16: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