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素女
(榆次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晋中 030600)
榆次区是山西省综合指标十强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各项经济指标常年居全市首位,是108 综合发展廊带和全市四化发展的桥头堡和总引擎。榆次区农业农村工作以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为目标定位,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高地为工作重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保障供给的政治责任,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通过分析榆次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从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农业人才培养和产业融合程度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72×104hm2,粮食总产达到3.36×108kg,新改扩建省市级蔬菜标准园5 个,蔬菜播种面积0.82×104hm2,蔬菜类农业设施92 hm2,蔬菜育苗总量突破1.6×108株,蔬菜产量达58×104t,销售收入突破40×108元。低产果园改造完成866.67 hm2,果树品种改良完成66.67 hm2,果业设施建设完成20 hm2,水果总产量达到16×104t,干果总产量达到0.46×104t。试验推广柚子、香蕉、芭乐、火龙果、百香果等“南果北种”设施农业新品种66.67 hm2,培育壮大规模化蔬菜育苗龙头企业10 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发放687×104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7.8×104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7%;低产果园技术改造工作全部展开,果树品种改良更新超过133.33 hm2,生猪出栏量、肉蛋奶总产量全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有机旱作高产高质示范建设为切入点,在北田镇、东赵乡创建市级杂粮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示范点27.33 hm2;复制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模式,秸秆综合利用12.3×104t,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
一是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对品牌建设、果品深加工企业、蔬菜分级收储加工企业进行奖补;二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鼓励与支持。对龙头企业“白名单”实施最高1 000×104元的贷款贴息政策。引导尊海、飞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引进建设了果品加工中试项目,总投资2 000×104元,由淄博山地果菜有限公司在产业园内新建果品加工,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中试车间1 处,建设中试生产线1条;四是加强品牌培育。落实品牌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认证,今年新申报认证“三品一标”15 个,全县“三品一标”累计认证达到119 个,产地认证面积的比率达到80%。
截至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1 328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 个、省级25 个、市级33 个、区级48 个。以产业兴旺和三新示范为着力点,围绕农业创新、创业的共赢目标,通过项目扶持、政策帮扶等措施,扶持60余家合作社、农企大户开展800 余个新品种、78 项新技术、84 项新装备试验示范,直接带动110 余名新青年、新农民参与农业双创。培训高素质农民达到2032名,社会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情被持续点燃。
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乡村游、红色游、康养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加快发展,特色文旅精品供给丰富,服务设施、供给水平显著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文化旅游集散作用充分发挥,文旅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农业+文旅康养汇聚休闲农业“打卡地”。投资1 300×104元提档升级三郝农科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引入体验式营销模式,聚力打造三条精品旅游路线,场景体验与农业旅游空间深度连接。同时,三郝农科“田园牧歌”、林果丰“浓情端午”、清清苹果“共享研学”、华顿农科“踏青油菜”等一大批休闲农业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打卡地”。全年接待游客330 余万人,收入达到4.3×108元。。
在网络电商新型销售模式的驱动下,海玉食品、堡子酒、逯村西红柿等体验式网络营销和小西沟农旅、后沟古村等沉浸式农旅推荐正持续带动全区农业品牌快速发展和网络直播间加速蹿红。全年规模以上农企网络电商销售收入达到1.2×108元,全省农村电商物流样板区建设任务扎实推进。整合商务、交通、农业、供销、邮政等资源,引进菜鸟、京东等企业,加快建设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依托清清苹果、得天缘等龙头企业,加强苹果、蔬菜、生鲜产品等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以小型冷库、地窖改良与大中型冷藏车间相结合方式,建设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新型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持续完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做优北方食品和海玉两大功能园配套服务,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工业产业发展,打造了山西中部食品工业集聚区和隆起带。龙头加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富春果业、康养源农科参加晋中荷兰经贸论坛、丰谷源在世界晋商晋品推介会向全球推荐榆次小米,海玉食品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得天缘农科获批省级龙头企业奖补项目。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3×108元以上,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聚集区建设构想日渐成型。充分发挥我区传统工艺酿造优势,引导灯山井等一批传统酿醋企业提升技术工艺,不断提升醋业价值链。支持东湖老陈醋举办全国“醋酸菌”论坛,打响榆次陈醋品牌。积极培育企业产品品牌,培育更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断提升榆次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当前,现代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扶持政策少,奖补力度不大。本级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种养大户缺少资金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农科人员、带头人缺少奖励。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农民自主探索的多元投入格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是现有的农业生产机耕道、生产便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量不足,到雨雪等不良天气,难进难出,不利于机械化操作,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设施化程度低;二是现有的农田灌溉设施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年久失修、工程设备老化,排灌渠淤积垮塌,甚至已失去灌溉功能,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三是耕地质量下降。农民种田长期不科学耕种,逐渐导致土地生物活性下降,降低土壤耕作质量。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年增加,但小农户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分散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多数经营主体规模小,效益不佳,带动力不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数量少;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衔接机制不完善。大部分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以订单农业为主,双方地位不平等,合作诚信度低,导致订单违约率高,没有形成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与共的局面,除了提供就业岗位外。在行业订单上,与农户挂钩不紧密或无挂钩,双方合作未达到系统、完整的效果。农业新型服务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服务渠道共享范围小,同类服务组织重复建设,各自为战尚未破局。
创新发展是乡村振兴走出困境的前提,是当前经济发展走出困境的主要路径之一。调研发现,榆次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较少、农村科技供给水平比较低是阻碍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研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缺乏,大量劳动力外流,是导致农业产业发展不均,农产品加工业大而不强,精深加工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
现代农业核心就是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地重新组合与持续升级。根据“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要求,研究制定榆次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趋势、方向、目标与推进策略,为榆次区农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社会资本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社会资本作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元素,在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超过八成,还能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有利于加快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必须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形成长期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发展农村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一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加快构建政银担合作、省市县协同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体系,为特色农业产业、相关农业主体提供以信用为主、免抵押、低费率、降门槛、简手续、控风险的融资担保服务,使农业相关产业与金融资本实现高效对接,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进乡村、进基层;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农、林、牧保险的覆盖面,提升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将小麦、玉米、蔬菜大棚保险全覆盖,逐步启动和扩大红枣、核桃等特色产业政策性保险,适时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生猪指数保险等;三是强化农村人才支撑。
一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到“十四五”末,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减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0.37×104hm2;二是重点开展农田排灌设施和田间道路建设,加大土壤改良及地力培肥力度,扩大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努力提高坡耕地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研发推广适宜坡耕地作业的农机具;三是加强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沃土工程,推广秸秆还田、增施绿肥、有机肥等技术,有效培肥地力;四是加快耕地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推广应用以蔬菜塑料大棚、滴灌肥水一体化系统、棚架、遮阳网覆盖等为重点的现代栽培设施。
一是将扶贫资金、特惠贷等资金注入村级合作社,努力培育一批产业基地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高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动员农民参加合作社,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积极培育农业新型主体;二是建立以体制机制创新赋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实现小农户和大服务、大市场的对接,实践表明,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民从土地和产业发展中持续稳定获益的“金腰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实行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利润返还、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一是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注入人才动力。建立农业人力资本观念,允许和鼓励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等,以人力资本出资和合作的模式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并获得报酬;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职称申报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引导科研人员紧紧围绕基层或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种业资源、农业环保以及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新技术成果研发,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生根;四是关于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四是深入整合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人才、技术、成果资源,支持鼓励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联建共建,通过建立先行区、示范县和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产学研推用融合,加快人才下乡、技术进田、成果落地步伐;五是积极推动农业专家顾问团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包县联村带户,加强技术指导,推广先进技术,破解生产难题。注重引导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榆次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抢抓晋中农高区建设契机,围绕“粮、牧、果、菜、苗”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廊带扩面提质工程,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建设“农业三新”综合示范基地,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区。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焦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态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榆次农业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