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

2023-10-26 04:42:17何华露
家长 2023年2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何华露

□贵州省黄平民族中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均面临新的教学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进行改进、创新,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系统育人的目的。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空间性,与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学生放眼世界、了解自然生态以及人类社会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对学科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顺应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必要育人工作。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能引导学生从对地理知识的浅层认知向深度学习过渡,培育其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后续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石。

一、地理核心素养与提问教学法概述

提问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得学生给予的问题答案,对学生作出评价,了解班级学情,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采用提问教学法,能在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方法、知识输入和能力训练的针对性,从认知、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2022 年颁布并施行的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将其作为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将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包括知识、能力等方面。地理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养成的认知、能力、素质、习惯等。高中生通过地理学习应具备的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实践能力、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

首先,教师需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趣味化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其次,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能动性地改造世界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高中地理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的困境中跳脱出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立体化的社会生活空间内培养地理基本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实际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知识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方法,地理教师需关注知识的全面性,即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社会素材,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思维发散,主动利用课后时间,从某一方面对地理知识进行延伸探索,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网络的全面性。

(二)提问教学法概述

提问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设置、提问的方式检验并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思考和思维发展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可以通过思考解决的问题。同时,提问教学法也是教师提高课堂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表现为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自主解决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将答案反馈给教师之时还能与教师建立互动关系,共同构建互动、高效课堂。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

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认知、思考、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知识学习和问题思考的积极性,驱动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过渡,有利于提升课堂“教”与“学”效果,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激励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均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工作开展,有效推进知识深度导入,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增强知识理解。

以中图版高一必修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气一共分为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同学们,你们坐过飞机吗,飞机在大气层的哪一层飞行?为什么在这一气层飞行而不能在其他气层飞行?”引导学生快速预习本课时教学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学生交通出行的生活经历,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入,促进学生基于大气层相关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生根据大气层的垂直分布情况和各个气层的气流特点,能自主分析得出飞机在哪一气层飞行以及在该气层飞行的原因——由于平流层的大气稳定,空气大多进行水平运动,不容易形成空气对流,且不是发生天气现象的气层。飞机在平流层飞行的安全系数较高。因此,平流层是飞机飞行的气层。

(二)问题驱动合作,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是支持学生成长和人生发展的关键能力。问题能辅助地理教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设置难度不同的课堂问题,难度较低的问题能驱动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则能驱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研讨,共同解决地理问题。

以“大气受热的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能画出海洋和陆地的热力环流图吗?”以问题为激励、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热量辐射规律,根据陆地与海洋的受热情况合作完成热力环流图的绘制任务。学生从热量辐射产生的温度差、温度差导致的气压差、热量散失和比热容等方面,对比陆地与海洋的受热情况,画出白天与夜间陆地、海洋间的热力环流图,在小组合作中提升综合能力。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提问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教学法,存在提问次数不合理、问题缺乏针对性、缺乏现实连接性的问题,影响提问教学在促进学生思考、思维发展和高效学习等作用的发挥。

首先,由于高中课程教学压力较大,地理课时较少,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通常以知识的直接输入为主要教学方法,忽视问题在地理教学环节的应用,提问的次数较少,导致学生思考的空间被压缩。在长期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机会,难以进行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受到影响。

其次,部分地理教师对问题较为忽视,设置和提出问题未从学生知识学习效果、思考能力和已学地理知识等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设置。学生解决大部分地理问题仅需要翻阅教材即可找到答案,缺乏深度思考。换言之,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不仅取得的教学效果甚微,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地理素养。

最后,虽然地理知识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但是部分教师对地理与生活的关联性较为忽视。而且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存在陌生感,未能全身心投入问题情境。

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方法

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活跃性。为了发挥问题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教师需全面分析教材、学情、外在客观条件等要素,设置、提出合理性问题。

(一)重视问题提出,拓宽学生思考空间

教师需全面践行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并从这一角度入手充分认识到问题教学在助推其完成核心素养育人任务方面的重要性,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将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渗透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核心素养培育任务的驱动下,教师需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相应改进,适当增加问题在地理课堂中的比例,根据每个小节的知识点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提出合理性问题,并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对本课时地理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认知与学习。

一方面,教师需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推进教学方案的全面落实,在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向育人的总目标靠拢。下文以高二必修第一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首先,教师需明确本课时的育人目标——掌握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规律、导致的现象,在生活中能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认识季节更替、昼夜更替等现象。借助地理模型,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情况。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能否扮演地球,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知识,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教材平面化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可以基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导致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能否尝试分析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更替、公转导致的季节更替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知识和案例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地球自转与公转还能引起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进行深度剖析,开阔学生的学习眼界,如地球自转——南北半球因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各种旋转现象;地球公转——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等。

另一方面,教师需在地理课堂穿插问题,以问题导入推进课堂教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机会。

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能根据教材知识画出宇宙行星的分布情况模型图并重点标注地球位置吗?”激发学生了解行星、恒星等星体的兴趣。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从银河系、太阳系以及地月系三个方面出发绘制宇宙模型图,并明确地球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其次,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太阳外部圈层的结构图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基于学生画出的模型图提出问题:“根据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够分析太阳辐射对其他行星的影响?”

(二)分析多种要素,针对性提出问题

1.基于地理课时知识。

采用问题教学法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以本课时地理知识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为目的,提出合理的问题。

例如,在“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教材中提供的人口分布图表,与学生一起总结人口分布规律以及人口分布与纬度、地理位置等要素存在的关联性,并提出问题:“从自然因素的角度来看,全球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将自然与人文社会联系起来,从上册单纯的地理自然学习认知中摆脱出来,更为全面地了解地理学科、学习地理知识。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需要具备针对性。因此,教师需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地理问题。

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教学时,通过教学观察、当堂检验等发现,班级内的大部分学生对“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鉴于此,教师可以先根据某一区位因素播放相关视频,并提出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这一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具体影响,再选择各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案例,促使学生系统分析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相关区位因素。

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对班级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地理学习小组,并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促进各组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三)加强生活关联,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地理知识多为地理方面的专业人士通过多次推演、总结归纳的自然规律,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调动并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地球自转与公转”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观察并记录十天内日出、日落的时间,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从生活中检验地理知识,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提出问题,采用提问教学法,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思考和研究。故而,教师需以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培育核心素养为目的,分析教材、学情,重视问题的提出,以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考思路,创设生活化地理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基于地理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以及多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能力、素养基础。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