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帆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重中之重。职业院校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提出了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策略,即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校企合作等,以期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职业院校;“三农”;农村经济;人才培养
一、职业院校在服务“三农”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职业院校是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服务“三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院校在农村经济转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等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开设农业领域的专业课程,培养满足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二)职业院校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村社会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职业院校可以开设农村社会管理、农村社会服务等专业课程,培养农村社会服务人员,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三)职业院校在农民创新创业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当前,农村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农村创业人才,为农民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同时,职业院校还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为农民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支持,推动农村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四)职业院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具有重要的帮扶作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及劳动力结构调整、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开设农村劳动力培训专业课程,培养适应城市就业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同时,职业院校还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
二、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困境
(一)对农村缺乏深入了解
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的就业导向较为单一,主要关注城市地区的就业需求,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市场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深层认识,导致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活的深入了解,导致难以有效开展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
(二)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缺乏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农村经济发展对各种技术技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但是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和专业背景不能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三农”领域的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单一,缺乏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对各领域人才的需求。
(三)合作不够深入
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是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部分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校企合作仅采取顶岗实习、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开展,校企双方并未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间接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充分发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缺乏长期稳定的机制,仅仅是合作一些项目,合作缺乏持续性和深入性。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缺乏紧密的协调配合,各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农村缺乏深入了解、高素质师资不足以及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等。为了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应注重优化职业院校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等。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策略
(一)优化专业设置
职业院校应根据农村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增加农业技术、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等與农业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扩大农业类、农村经济管理类和农村社会工作类等专业招生规模,并开设特色专业,如农田水利、现代农机装备维修、农村电商等。
(二)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农村定向实习实训,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加强与农村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构建“农村互联网+教育”模式,借鉴农村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环境。此外,还可以开展农村调研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可以采取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措施,吸引更多农业农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专家学者加入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应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到农村实践锻炼,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农村发展的认知水平。此外,还应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持续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确保其胜任教学工作。
(四)开展技能培训
职业院校应积极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根据农村实际需求,开展相关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农机维修等技能水平,增强农民的产业链融合和农业增效能力。可以开设针对农村创业者和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班,提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为农业农村发展储备技能型人才。
(五)推动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提高人才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可以采取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农村就业市场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就业准备和创业培训服务;邀请“三农”专家和农村企业家举办讲座,分享农村创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此外,还可以举办农村就业创业洽谈会,为学生和农村企业搭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四、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保障机制
(一)政策保障
只有在政策的指导下,职业院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
为职业院校服务“三农”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三农”的政策,旨在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同时,还出台了有关农业科技推广和实践型专家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科技转化、技术推广服务和师生“三下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这些政策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技能的人才。
为职业院校服务“三农”提供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国家为职业院校开展人员培训、教学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保证职业院校为农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
为职业院校服务“三农”提供多方合作的平台。政府通常会设立相关部门或机构,负责监管和协调农村事务,职业院校可以与这些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农民培训和农业发展工作。此外,在政策保障下,职业院校还可以与农业产业链上的农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合作。
(二)资源保障
为了保证职业院校提供满足农村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内容、培养“三农”人才,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同时,还应将现有的农村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实训基地和实践平台,为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场所。
资源保障是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基础和前提。职业院校服务“三农”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培训设备等。只有资源充足,职业院校才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资源保障能够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三農”的质量和水平。资源保障可以为职业院校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多的机会。职业院校通过整合资源,为农民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资源保障能够提高职业院校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职业院校服务“三农”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是因为赢得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各方力量为职业院校服务“三农”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资源充足与否是评价一个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资源保障是职业院校服务“三农”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只有强化资源保障,职业院校才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是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重要保障机制,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保障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作为为农村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开设与农村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质量保障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职业院校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培养的人才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通过提高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职业院校可以开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关的专业课程,精准对接农村实际需求,指导学生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实践,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质量保障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与农村社区深入合作。职业院校通过与农村社区进行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需求,为农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构建质量保障机制,可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畅通、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农民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
五、结语
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策略研究对于优化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服务“三农”应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校企合作为主要举措,同时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魏后凯.建设农业强国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J].旗帜,2023(2):45-46.
[2]孙晖.“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3):83-85+96.
[3]朱益锋.数字乡村战略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J].市场周刊,2023,36(8):26-28+96.
[4]李汉斌.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初探[J].职业时空,2006(15):30-31.
[5]韩文瑜,梅士伟.涉农综合性大学服务“三农”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0(4):1-3+17.
[责任编辑:王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