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丛有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理论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并且物理知识间的关联性较密切,学生需要深入探索物理知识中蕴含的原理、现象、规律,系统化构建物理课程知识结构.在传统物理课堂中,教师习惯于单向传递物理原理、物理概念、物理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记忆状态,无法提高物理课堂活动效率.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视域来优化物理教育过程,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呈现物理现象、知识原理,让学生在巩固、应用物理知识期间,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要转变物理教育理念和模式,一切围绕学生来设定物理教育方案,让学生趣味探索、合作探究物理课程知识原理,深入挖掘物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物理学科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思路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提高高中物理课程活动效率、质量.本文是对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剖析,望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模式优化和改革提供启示.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探究
1.1 创设生活情境
在学生心目中物理知识是复杂、抽象的,但是实际上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生活现象有着较大的关联性,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才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深度思考,自主探索生活元素和物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逻辑性,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首先,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保证问题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启发性的特征,让学生立足问题来探索物理知识,关联生活情境来解析物理问题,深化对物理课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 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课程活动中,通过深度解读教材内容可以了解到,本堂课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趣的圆周运动案例都能够作为讲述物理理论知识的依据、参考,如汽车经过拱桥、火车转弯等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插入汽车经过拱桥、火车转弯等生活化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要提出问题:“如果汽车速度达到某种程度,那么地面和汽车间会呈现哪种关系?你们思考一下地面对于汽车支持是否是0?”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联想到航空器失重现象,深度探究“物体处于圆周运动状态中会出现惯性,出现沿切线飞出的现象,为何最终没有飞出去?”让学生深度探索离心运动、向心力等物理概念,促使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1].
1.2 创设问题情境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解析、解决物理问题期间汇总理论知识,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活动质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自发性构建、完善物理知识结构,改变之前教师单方面讲述的状况,为学生营造互动性、探究性强的物理课堂氛围,训练学生抽象性、逻辑性物理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 教师可以设定如下课堂问题:“如图1所示,桌面中放置了书本构成斜面,需要在斜面中放置钢球,让钢球能够自由运动,钢球处于运动期间会飞出桌面,试想一下钢球做的是何种运动?如果给你一把刻度尺,需要如何测量钢球在桌面中的运动速度?”
学生在解决这个物理问题期间,不仅需要用到平抛运动模型和概念,还需要运用计算方法,寻找解析问题的参数,如钢球处于桌面运动速度、钢球落地点和桌面中的水平距离、钢球由地面掉到地面所需时间、桌边沿距地面高度等,结合参数来解答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解答问题期间会出现各种疑惑,教师要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促使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2].
2 丰富教学活动,实现知识迁移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要转变知识讲述、布置习题的教学现状,要丰富物理教学活动,实现物理知识的迁移、应用,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更多互动的学习机会,从中来探讨物理知识和问题,从中来获得经验、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训练学生转化物理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从中来探索物理课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知识应用意识,能够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中来感知物理课程中的乐趣、魅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把眼光、视野局限在校园中,而是要让学生放眼于生活,在生活中探索物理知识、解析物理問题.
例如 在讲述“静电”物理课程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回忆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梳头发的时候,头发经常会出现静电情况;电视机中的荧光屏也容易出现静电;利用烘干机来烘衣服期间,如果衣服处于干热状态中,那么衣服之间相互摩擦会出现静电”,学生通过回忆生活现象去探索物理知识,教师要借此来讲述静电概念,以及产生静电现象的影响、原因,让学生围绕生活探索更多静电现象、案例,强化对物理课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实现内化物理知识和技能[3].
3 鼓励学生互动、合作
高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量比较多,只凭借教师单一讲解、集体辅导无法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互动、合作的形式探索物理知识和问题,以此来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焦虑心理,能够以最佳状态去探索物理知识,促使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
例如 在讲解“焦耳定律”物理知识期间,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风扇起火”的动画、视频,并且提出课堂问题:“假如电风扇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中,那么如果出现起火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鼓励学生去探索一下电风扇在正常工作期间电热与电功间的大小关系,以及电风扇卡住期间电热与电功间的大小关系,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物理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去猜测、探索、观察、整合知识,从中来扎实化记忆物理知识,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学科思维能力[4].
4 关联同类知识,鼓励学生质疑
4.1 关联新旧物理知识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要想引发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注重关联新旧物理知识,从中来积累探索、学习物理知识的技巧和经验,让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善,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 在“曲线运动”课程活动中,要想让学生掌握曲线运动条件、特征,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比物体运动规律、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提出如下问题:“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具体条件有哪些?解释下直线运动内涵”,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复习、巩固直线运动理论知识,以此来引出曲线运动知识,实现直线运动知识和曲线运动知识的相互关联.同时,教师可以围绕生活要素来引出曲线运动物理知识,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展示月球绕地球转动、山车运动的动画与视频,让学生思考“你们看到的物体运动能够称之为直线运动吗?”让学生基于运动轨迹角度来了解曲线运动、直线运动间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有清晰的认知,让物理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在物理课堂中,基于“运动属性”来引导学生整合物理知识,能够让学生正确区分曲线和直线知识概念,学生在推导知识、分析问题、构建体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4.2 鼓励学生质疑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要打破思维限制,不再完全主导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而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可以质疑物理教材知识,也可以质疑教师提出的结论、观点,让学生拥有独立见解,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古人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只有勇于批判和反思所学知识,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辨性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 在“波的干涉”课程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学习波的叠加原理,以及波的干涉图样与干涉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发布错误的结论,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的结论,这样既能够营造活跃的物理课堂氛围,还能够训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智力.如教師可以做出如下表述:“通过回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大家完全掌握了波的产生方式、衍射性质、折射性质、反射性质等,假如在水面中把两个不同的石子分别投入水面中不同的地方,你们认为波会发生何种变化?老师认为波之间会相互影响、冲突,一直传递振动频率,但是振动非常低的情况下,波就会消失了”.教师在提出结论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鼓励学生去质疑、发表意见,有的小组会通过物理实验的形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有的小组不同意教师的观点,在后续实验探究中发现波会相互穿过,传播过程不会出现干扰情况.通过学生的探讨、合作、操作能够发现自己观点和教师结论存在差异,但是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后续实验操作、验证、测试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从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在之后的学习中积极发言、勇于质疑,做到永远追求真理,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3 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在高中物理课程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开展单元教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索和思考,通过自身努力来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从中来总结知识规律、学习规律,启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重视关联单元间的物理知识,如磁场、运动学、电学、力学、光学知识间的关联性比较多,教师要科学分类物理知识、整合单元内容.
例如 在讲述力学物理知识期间,教师可以整合“牛顿运动定律”“相互作用”物理知识,让学生系统化归纳、学习物理定律与力学基础知识,强化对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记忆,拥有清晰的学习思路,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设定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归纳单元知识,如在“电磁感应”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电磁感应现象是什么?如何去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你们知道什么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吗?”通过设定任务、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深度思考,扎实化巩固、记忆本章节的物理知识.
5 结语
综上,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要优化物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案、教育方法,用趣味实验、单元教学的形式展示物理知识,灵活设计高中物理作业内容与形式,唤醒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取得更好的物理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沈榴.注重学习过程 聚焦可视思维——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应用的实践探索[J].教学考试,2023(13):48-51.
[2]高宾.基于“双减”视域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6):44-46.
[3]李国凤,张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人教版“互感和自感”为例[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6):89-91.
[4]文金宝,罗成.高考评价体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单元作业设计——以“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业设计为例[J].物理教学,2023,45(0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