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全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52
肾结石为常见的上尿路结石,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很多,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等是常见病因,亦与遗传、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PCNL)适用于所有需手术干预的肾结石患者,治疗效果肯定。但作为有创手术,术中和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顺利康复[1]。因此,加强PCNL术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强调人的中心地位,通过构建可行性目标,最大限度挖掘患者的内在潜能,有助于患者以积极心态参与疾病治疗与护理,从而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2]。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促进肾结石PCNL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11—2022-10于我院泌尿外科行PCNL术的120例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1)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肾结石,并符合PCNL术的指征[3]。(2)PCNL术顺利,未发生严重肾实质及其周围脏器损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3)认知及沟通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伴有心、脑、肝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存在肾脏先天发育不良、尿路畸形等有关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以开始实施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的时间为分组依据:2021-11—2022-10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围术期实施聚焦解决护理模式;2020-11—2021-10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和专科检查,做好常规健康宣教及术前皮肤、肠道等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期间注意事项。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皮下出血、肾区肿胀。遵医嘱规范止血、镇痛等用药及护理,做好尿外渗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告知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2 500~3 000 mL/d)及高蛋白、粗纤维的食物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卧床期间,指导患者适时开展膀胱收缩功能训练,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嘱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组:组建由主治医生,主管护士,泌尿、疼痛、营养专科护士和心理师、康复师各1名参与的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小组。对成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PCNL术围术期进行持续性干预直至患者出院。2~3次/d, 20~30 min/次,干预时间在上午10:00~11:00、下午2:30~4:00。(1)描述问题:护理人员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从与患者的交谈中了解其生活习惯及对疾病的认知。鼓励患者倾诉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如非常担心手术效果,害怕术后疼痛和并发症,以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等)。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肾结石术后疼痛发生的机制及缓解方法,消除其对疼痛的恐惧感,引导患者正确面对术后疼痛。并举既往手术成功的案例,阐述肾结石PCNL术的有效性,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2)构建具体可行目标:根据患者描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问题细化,确定护理的重点方向,并将大问题分为几个阶段。根据患者的期望值,与患者一起建立阶段性的护理目标,并为患者制订术后疼痛管理和康复计划等,包括术后开展疼痛评估和完善热敷等物理及药物多模式镇痛、指导患者开展“踝泵运动”尽早下床活动、均衡饮食等。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自我放松方法,减轻心理负担、转移对术后疼痛的注意力,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3)鼓励引导:目标确定后,通过讲述励志事件鼓励患者,引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其潜在能力,即使遇见偶然状况也可保持解决问题的心态。(4)给予反馈:小组成员需每日清晨8:30左右对患者前一天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告知整体好转情况。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若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调整计划。(5)评价进步:关注患者改变的细节, 例如有无遵医嘱用药, 能否坚持合理饮食(避免含高钙盐的食物摄入等)、肾造瘘管固定自护能力有无提高、是否进行适当运动等[4-5]。并让患者对自身的状态进行评价,对患者的进步给予鼓励,帮助其朝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
1.3评价指标(1)术后临床指标:下床活动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和48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估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痛,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分值为0~21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尿外渗等。(3)干预前和出院后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5]评定患者对疾病应对方式: 含面对、回避及屈服3个维度,20个项目,每项1~4个级别。面对8~32分,回避7~28分,屈服5~20分。面对分值越高则提示疾病应对方式越好,回避与屈服分值越低则提示疾病应对方式越好。
2.1术后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PSQI评分和24 h、48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2.2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疾病应对方式干预前2组患者的SCSQ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SCSQ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疾病应对方式比较分)
在肾结石患者PCNL术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用药、运动、疼痛等方面的常规护理中,医护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常忽视患者的参与和作用。由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疾病的康复密切相关,若患者不能有效自我管理,势必延长住院时间,因而需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干预过程中注重于患者的个人能力,通过鼓励、引导等手段给予患者支持;根据现阶段的问题制定目标,充分挖掘患者的个人能力,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勇于面对疾病,以改善预后效果[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对疾病应对能力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主要原因为:(1)通过描述问题可了解和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根据具体问题建立目标,利用患者自身资源、优势,增强其信心,缓解不良情绪和疼痛[7-8]。(2)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特点实施相应计划,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个人状态,解决现阶段问题,培养并提升其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和促进早期康复。(3)以患者为中心,从心理护理与自我管理层面出发,制定阶段性目标解决现存问题,并对患者的进步给予鼓励与支持。该模式容易掌握,各个阶段的各种措施可穿插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疾病应对的积极性和应对方式。(4)由于患者在院内已经形成较好的思维模式,出院后也可有效进行自我管理,有利于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可减轻肾结石PCNL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疾病的应对方式,促进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