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颖玲(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仙作”的“仙”即仙游县,它地处闽东南,隶属福建省莆田市。“仙作”指的是仙游传统木雕家具制作技艺,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2014年被选入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仙作”家具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制造技术十分精湛,其风格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的审美。
按风格的不同,早期家具“四大流派”可分为典雅端庄的“京作”、精巧别致的“苏作”、雍容华贵的“广作”以及“闽作”。在“闽作”五个地区中,“仙作”又以“精微透雕”略胜一筹。
仙游人代代以木材为家具和建筑的主要原料,木雕雕刻手法圆熟,雕功精湛,在闽内乃至全国声名远扬[1]。“仙作”这一传统木雕家具工艺更是以“精透微雕”著称。通常一套木制家具的制作,都需要一套大小不一、完美搭配的雕刀。“仙作”结合了圆雕、平雕、线雕、镂雕和透雕等雕刻技法。
仙游手工艺人拥有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开阔的设计思想,擅长运用多种雕刻手法,他们能使优质木材变为精美绝伦的家具。
“仙作”同样讲求“以线造型”,这个概念是传统国画中不可忽略的元素,即要求用线体现物体的刚柔,用不同的力度呈现线条曲折回环的节奏感;或是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画面的层次,区别主体和部分用线。“仙作”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大小器具的雕绘中,采用不同的雕刻方法会呈现不同的层次感,使画面特色鲜明。
除了精妙的雕刻技艺成就了“仙作”外,清末,仙游画派作者为国画的代表,也为仙游家具的题材、纹饰发展引领了风向。
仙游画派指的是中国近代在仙游出现的,以李耕、李霞、黄羲为代表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以写意人物为主,并且在题材、造型、技法上都已形成一定体系。仙游画派的艺术风格既融汇了民间传统绘画的风格,又运用了文人画的表现手法,绘画风格独树一帜。虽然仙游画派的作品以仙佛道释、民间故事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封建迷信,而是借此讴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仙作”中包含的宗教文化,是闽东南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凝聚了地方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
此外,“仙作”也以其特有的艺术形态,呈现浓厚的民族风格与地域色彩。“仙作”与“京作”“苏作”“广作”一起,被称为家具制作的四大流派,这四大流派在家具制作技艺上的造诣各有千秋。它们的雕刻题材往往与当地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京作的题材多为彰显皇家风范,以古玉饰、古铜饰等传统纹饰为雕刻蓝本;苏作家具的题材深受明代吴门四家的艺术熏陶,多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广作由于海上交通发达,家具题材紧随西方流行思潮,甚至出现了巴洛克、洛可可式的西洋装饰风格;而“仙作”则以融汇多种雕刻手法,技艺与绘画艺术相结合为胜。“仙作”家具中讲究的造物样式形成了它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在“仙作”家具中,手工艺人们巧妙地利用木头纹理的走向和趋势,绘制出生动自然的动植物形象。
人物纹是“仙作”家具独有的特色之一。由于仙游画派的影响,在家具的装饰纹样中,常使用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或者一些神话传说作为大面积纹样的主要题材,而这些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常被赋予仙人的样貌。与其他四作不同,“仙作”家具非常擅于刻画诗词话本的故事场景,如“貂蝉拜月”“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这种故事性的导入,也使“仙作”家具更加具有观赏性。因叙事情节的表达氛围,让雕刻在审美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与创造余地。
“仙作”家具里的人物纹造型精练,线条流畅,饱含传统国画中线条勾描的意趣。以圆熟的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的画法近似仙游画派中流行的人物绘画风格。将雕刻和绘画的精髓结合起来,用画法和图式反哺“仙作”刻画技术,从而使“仙作”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方寸之间形成了一幅幅极具特色的人物画。
图1为仙游连天红公司出品的“仙作”雕花笔筒—《三老笔筒》。它是选用上好的老挝红酸木制作的,造型新颖,雕刻精美,别具韵味。它采用了浅浮雕的雕刻手法,绘刻出三位老人在一棵盘虬卧龙的松树下下棋的画面。人物的面部表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写实,或垂眉沉思,或气定神闲,表现出三位老人的风度翩翩和温文尔雅,同时也隐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中国美学注重的是一种丰富的心理体验,注重“天”“美”“物”三者的关系。此纹样饱含着福、禄、寿的美好寓意,与优质木材融为一体。《西游记》中也有对白云洞外松荫之下福星、禄星对弈,寿星观局的描写。寓意丰富的故事题材使“仙作”工艺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2]。
图1 连天红作品 三老笔筒
植物纹和动物纹都属于仿生物学纹饰,植物纹经常被运用于各种雕刻题材,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不仅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还包含浓厚的生活和艺术气息。在“仙作”雕刻的植物纹中,常见的有“四君子”、卷草纹、莲花纹等。但它们又不只是简单的仿生纹饰,其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在“仙作”纹饰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分别象征着“傲、幽、坚、淡”,寓意着文人的高洁品性;卷草纹是一种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形,它又被称为“万寿藤”,这是一种由藤蔓类提取的图案,通过变形使它的枝与枝之间相互缠绕不间断,在“仙作”中它经常作为点缀出现在主要图案的四周,并且能很好地适应各式家具的轮廓走向。
图2的“仙作”茶罐造型为正六棱柱状,它结合了屏风的设计元素,外形简洁而富有魅力。它六壁依屏而成,上面刻有关于梅兰竹菊的主题诗词,盖子六壁刻有卷草图案,盖子中央写有“茶”这个大字,周围有团花图案。梅兰竹菊四君子,有峻洁高尚之意,亦有四时兴旺之意。
图2 连天红作品 “仙作”茶罐
图3罗汉床的纹饰为荷花莲蓬纹,这件作品将意、形、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雕刀老练,做工精细,宛如鬼斧神工。工匠师傅巧妙地融汇了冲、切、刮等刀法、浮雕、透雕等手法,让莲花的茎、叶、花彼此映衬,形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对比。莲花图案在形状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化中,展现了一种精巧、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一种月色荷塘的氛围和韵味。
图3 连天红作品 透雕莲花罗汉床
在“仙作”的装饰纹样中,也有许多对原动物形象进行复刻概括的生动表达,用于装饰的花鸟虫鱼都有其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如蝙蝠样貌丑陋,但在传说中它被认为是钟馗的化身,又名“赐福镇宅圣君”,却因其读音同“福”,而被视作吉祥的代表。图4的“仙作”蝠纹茶盘,侧面对称地雕刻有蝙蝠纹样,配以祥云纹、寿桃及“卍”字纹,沿着轮廓蜿蜒其上,有福寿无边的美好寓意。这些动物图案形象栩栩如生,既反映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又使它的美学价值更上一层楼。
图4 连天红作品 蝠纹茶盘
将“仙作”这一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领域进行有机整合及运用,是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途径。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可以融入现代审美,人们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心灵体验。
1.纹样的直接运用
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对纹样的运用最常见的就是直接运用,即复原运用。文创产品中的图案部分直接运用这一类复原的纹样,以其视觉印象为出发点,对色彩和图案进行运用,或者直接将纹样形象设计在产品表面。
如将“仙作”上的人物纹、动植物纹直接运用于文创产品的包装,通过这一直接且有一定生活应用性、艺术性、传播性的转化形式,实现对闽东南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2.纹样的演绎运用
除去直接运用,人们对花纹的概括、提取、演绎,也是常用的处理纹样的方式。
著名理论“形状文法”最早是乔治·史汀尼发明的,这种方法是从形态语法的角度来阐释和创新演绎传统图案的,它可以用某种规律来演化一个符号的基本形状,是一种逻辑推理的设计方式[3]。这些纹样通常是将一个单位纹样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如“平移”“旋转”“缩放”等进行规律的反复、循环排列,甚至可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重复。
图5为“仙作”中常出现的蝙蝠图案,这种图案是沿用形状文法进行平移、重复、旋转后获得的,使传统纹样展现出丰富的现代几何造型感[4]。此纹样可以被运用在手机壳、折页、文创包装等领域。这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演绎既有古典意趣,又有实用性且不失美感。独具特色的“仙作”纹样同样可以迸发出时代的火花。
图5 蝙蝠纹的演绎运用 笔者自绘
文创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同样,“仙作”家具的精美纹饰可以被运用至文创领域,对其进行多元化的提取和延展设计,通过现代的技术与手段,让传统的意象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于“仙作”,我们可以提取其中的纹样图案进行重新设计和创新,将其转化为实用产品。将“仙作”上的纹样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制作出一些具有闽东南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纪念品、明信片等。这些产品不仅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仙作”文化,还能提高地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独具特色的装饰将使原来同质化严重的旅游文创产品具有更浓郁的当地特色,为“仙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另一条发展道路。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仙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仙游的旅游业提供了“城市名片”,为非遗的传承带来了可行的思路,这种传承方式可以依靠商业化模式而迸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