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铄,彭慧玲
(广西师范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人体运动检测[1]、实时健康监测[2]、医学保健[3]方面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温度是反映被测物体和周围环境状态的最基本的物理参数之一。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分为电阻温度检测器(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RTD)、热电偶和热敏电阻3种类型[4]。其中,热敏电阻利用材料电阻的温度敏感性来监测温度变化,具有成本低廉、快速响应和制备简单的优点[5]。但是,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多是半导体或金属制成的刚性电子器件,限制了它们在电子皮肤(electronic skins,E-skins)与医疗设备领域的发展与应用[6]。因此,急需开发柔性灵活、生物相容、耐用和无刺激性的温度传感器,以满足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要求。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因其柔韧性好、易于制造,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疏水性,被广泛地用于柔性电子产品领域[7]。但是PDMS 本身不导电,因此需要嵌入导电填料形成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8]。碳基纳米材料在传感器设备中已有广泛应用。最常用的碳纳米材料包括炭黑(carbon black,CB)、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石墨烯(包括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还原氧化石 墨烯(reduction graphene oxide,RGO))[9]。其中,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具有独特的机械、电学和热学特性,是最有希望柔性电子应用的纳米材料之一[10]。
受导电材料与PDMS 混合的启发,本文选择具有高纵横比的MWCNTs作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的PDMS/MWCNTs复合材料。传感器温度传感机制一方面利用MWCNTs高电导率与长径比,在PDMS 中形成稳定的导电网络,抑制PDMS/MWCNTs受热体积膨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MWCNTs价带电子跃迁几率提高,促使载流子浓度增加,材料电阻率减小[11]。由于聚酰亚胺(polyimide,PI)对金属镀层具有较强的附着力,溅射工艺非常适用于PI[12]。因此,传感器衬底选择PI薄膜,并在PI上制造金叉指电极。将PDMS/MWCNTs 复合材料均匀涂覆在电极上,并使用PI胶带封装。本文制造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具有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工艺简单的优点。可以预见,基于PDMS/MWCNTs的柔性温度传感器,不仅可以应用于人体实时稳定的体温监测,在可穿戴皮肤电子产品中也有巨大的潜力。
MWCNTs(纯度>95%质量分数,直径30~80 nm,长度10 ~30 μm)由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PDMS(包括固化剂);PI 溶液;PI 胶带(厚度25 μm)购买自深圳市永誉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乙醇、丙酮、甲苯(toluene,TOL)皆购买自广东西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Z—5214 光刻胶(包括显影液)购买自苏州加得尼化工有限公司。整个实验均使用去离子水(18 MΩ·cm)清洗器材。
细胞破碎仪(TL—1000Y)由江苏天翎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磁力搅拌机;超声波清洗机(VGT—1860QTD)由沈阳科晶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单面自动紫外光刻机(URE—2000/35)购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三靶磁控溅射沉积系统购自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精度数字万用表;台式匀胶机和加热平台。数字温度计温度枪(SMART—AS580)由苏州希玛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
如图1所示,PDMS/MW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首先,将MWCNTs 加入TL 中,利用细胞破碎仪分散2 h,使MWCNTs分散于TL溶液中,得到MWCNTs/TL悬浊液。同时,将称量的PDMS与过量的TL溶液混合,磁力搅拌2 h,使得PDMS完全溶于TL 中,形成PDMS/TL 混合溶液;接着,将MWCNTs/TL悬浊液与PDMS/TL溶液混合,利用细胞破碎仪分散8 h,使得MWCNTs均匀地分散在PDMS/TL中,得到PDMS/MWCNTs/TL混合液;将制备的样品放置于90 ℃烘箱内,直到甲苯完全挥发;最后,以PDMS 和固化剂质量为10:1的比例加入固化剂,充分搅拌,固化,得到PDMS/MWCNTs复合材料。
图1 PDMS/MWCNTs复合材料制备步骤
图2为PDMS/MWCNTs柔性温度传感器制备的流程:a.将3 in(1 in =2.54 cm)圆形玻璃基片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以去除基片表面的各种杂质,用氮气将其吹干放入烘箱120 ℃烘2 h;b.在玻璃基片上旋涂PI,通过转速和时间控制PI薄膜厚度为5 μm,通过热烘、固化,得到PI薄膜;c.在PI 薄膜表面旋涂2μm后的正光刻胶并热烘;d.通过紫外光刻和显影将叉指电极的图形转移到PI薄膜上;e.在PI 薄膜上先后溅射钛/金(Ti/Au)(20 nm/100 nm);f.将溅射后的样品放入丙酮溶液中,低功率超声去除光刻胶以及光刻胶上附着的Ti/Au;g.样品依次经过乙醇,去离子水低功率超声清洗,烘干后,从玻璃基片上取下Au/PI叉指电极。在Au/PI叉指电极上涂敷一层未固化的PDMS/CNT,100 ℃烘2 h,得到柔性温度传感器。
图2 PDMS/MWCNTs柔性温度传感器制备流程
PDMS/MWCNTs 柔性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如图3(a)所示,传感器自顶向下分别为PDMS/MWCNTs温敏层,金叉指电极和PI衬底。叉指电极设计如图3(b)所示,电极尺寸为12 mm×23 mm。PI薄膜金属电极实物如图3(c)所示。由于MWCNTs性质稳定,耐高温,仅需采用PI胶带进行封装。将PDMS/MWCNTs复合材料均匀涂覆在PI电极上,通过铜箔粘附导线与测试设备相连,传感器实物如图3(d)所示。
图3 PDMS/MWCNTs柔性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加热平台如图4所示,调节温度范围30~60 ℃。为了测试复合材料的温度传感特性,本文利用数字温度计温度枪扫描PDMS/MWCNTs表面,以准确检测样品实时的温度变化。通过高精度数字万用表与仿真软件每0.5 s读取传感器的电阻,以此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PDMS/MWCNTs电阻变化情况。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由电阻温度系数(TCR),由式(1)定义
式中 R1和R0为传感器在工作和室温(26 ℃)时的电阻,T1和T0为传感器在工作和室温(26 ℃)下的温度。
当MWCNTs分别以PDMS的6%、8%、10%、12%质量分数填充时,材料电阻在30~41 ℃呈现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如图5 所示。表1 为不同比例的PDMS/MWCNTs 复合材料温度最大敏感度。随着MWCNTs的质量分数的提高,PDMS/MWCNTs电导率增加,但PDMS/MWCNTs温度敏感度出现小幅下降。当MWCNTs质量分数为8%与10%时,复合材料温度灵敏度十分接近。进一步添加MWCNTs质量分数至12%,仅仅增加了复合材料内部导电网络的密度,缩短了MWCNTs 彼此之间电子传输距离,反而降低了温度对复合材料导电网络的影响,抑制了PDMS/MWCNTs的温度灵敏度。
表1 不同比例的PDMS/MWCNTs复合材料最大温度敏感度
图5 不同质量分数PDMS/MWCNTs 温敏曲线
尽管6%填充的PDMS/MWCNTs 温度敏感性在30~41 ℃内变化最大,但是较少的MWCNTs 填充使得PDMS/MWCNTs6%的电阻对温度变化呈现非单调的线性递减。如图6所示,随着温度上升,PDMS/MWCNTs6%在48 ℃开始呈现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这可能是由于基体受热膨胀,材料内部导电通路被破坏重组导致的。显然,PDMS/MWCNTs6%非单调的电阻—温度响应,很难作为温度传感器实际应用。因此,综合考虑电导率和灵敏度,以及PDMS/MWCNTs材料温敏测试的稳定性,本文选择MWCNTs合适的填充质量分数为10%。
图6 PDMS/MWCNTs6%30~60 ℃温敏曲线
图7为制备PDMS/MWCNTs10%复合材料在30~41 ℃的电阻变化率曲线。随着温度增加,电阻变化拟合曲线为R1/R0=-0.00183 T +1.054 9,电阻灵敏度为-0.183%/℃,线性度为99.94%。这意味着PDMS/MWCNTs10%传感器有望应用于人体温度的检测,为构建无线温度传感平台,实现稳定的实时温度监测,提供了可能。
图7 PDMS/MWCNTs10%生理温度范围内温敏曲线
图8 为PDMS/MWCNTs10%在30~50 ℃的循环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对电阻变化曲线。PDMS/MWCNTs10%在温度循环测试过程中,电阻呈现可逆变化。同时,PDMS/MWCNTs10%温敏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循环冷却后电阻最大波动仅为0.33 %。但是,随着测试范围的增大,PDMS/MWCNTs10%灵敏度变化率降低至-0.147% /℃。
图8 PDMS/MWCNTs10%循环测试曲线
本文制备了PDMS/MWCNTs 复合材料,此复合材料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其中,当MWCNTs的质量分数含量为PDMS的10%时,PDMS/MWCNTs 传感器在30~41 ℃的温度范围内灵敏度为-0.183% /℃,具有良好的重现和稳定性。PDMS/MWCNTs传感器工作范围涵盖人体生理温度,因此可以用于监测人体体温变化。可以预见,PDMS/MWCNTs温度传感器在可穿戴皮肤电子产品中具有巨大潜力,实现人体实时稳定的体温监测,这无疑将促进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