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不工作 徐霞客为何能一辈子都在旅行

2023-10-25 01:09:42石决明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3年9期
关键词:徐霞客出游游记

石决明

江南有奇人,徐氏子弘祖

1587年,南直隸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还是个“老来子”,出生的时候,父母都已年过四十。在那个年代,女子四十多岁产子,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不少人认为这孩子肯定是个“奇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也对他寄予厚望,给他取名弘祖,字振之,希望他能光耀门楣。徐有勉也不要求儿子必须考取功名。相反,他希望儿子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

父亲撒手不管,母亲总该对儿子严加管教吧?非也。徐弘祖的母亲王孺人是儿子的第一位知音。她心胸豁达,“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认为男儿就应该志在四方,还曾给儿子亲手制作了一顶“远游冠”。徐弘祖每每出游归来,徐母都是他的忠实听众,总是津津有味地听儿子讲述旅途见闻。

“越长越歪”的徐弘祖,还因为太过特立独行,入了一位名士的眼。这位大名士叫陈继儒,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其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被奉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的《小窗幽记》。网上有一种说法,说陈继儒就是给徐弘祖取“霞客”这个别号的人,他见徐霞客眉宇间有烟霞气,出游又经常是朝霞出而晚霞归,所以称他为“霞客”。

其实,“霞客”之称,应该还是与徐弘祖经常游历名山大川的行为有关,古人就常称山林之中的隐士或仙人为“烟霞客”“餐霞客”。

但不管怎样,因为大名士陈继儒的推扬,“霞客”这个雅号才会广为流传,甚至盖过了他的本名弘祖,成为如今我们最熟悉的称呼。

竹杖芒鞋轻胜马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解:有钱有闲才能旅游。其实,徐霞客是最早的穷游背包客。在徐霞客十八岁的时候,徐父病逝,家中仅靠徐母卖布维生。虽然还算得上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人家,但也很难支持他这个“闲人”长期出游。年迈的徐母逝世之后,徐霞客也还有几年一直在路上,并未“打工赚钱”。

那么,徐霞客的旅游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事实:徐霞客的人生,有大半都在路上;但他的经历,又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青壮年时期的一些相对较短的旅行。当时徐母健在,能给予徐霞客一定的经济支持;徐霞客也秉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理念,旅程一般都在十几天到两三个月,耗资也较少,相关游记只有十七篇,占《徐霞客游记》的四分之一。

第二个阶段,则是他晚年对西南地区的万里遐征。徐母逝世后,没了牵挂的徐霞客远赴西南地区考察,一离家就是数年,跋山涉水,风雨无阻,也是他人生篇章的传奇所在。

我们就以他人生中耗资最巨、最重要的那次出游——“西南遐征”为例。通过《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解决这次出游的旅费问题的。

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十九离家,当月三十入杭州,当日,徐霞客记道:“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出门刚过十天,他就陷入了要借钱的窘境,可见他提前准备的“旅游经费”相当微薄。这还只是开始,徐霞客的众筹之旅,还在进行。

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在旅途中遭遇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盗。慌乱之下,徐霞客只能把行李都抛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劫后余生的他,除了别发的一枚银耳挖,再没有别的财物了。所幸,邻船有个好人戴某,愿意给徐霞客一套衣服,暂解他的燃眉之急。几乎一无所有的徐霞客,只能用银耳挖作为酬谢。

若换作别人,眼见着这趟旅行如此不顺,早就想要打道回府了。可徐霞客实乃奇人,他穿着借来的衣服就直奔附近的衡阳城,找朋友金祥甫借钱去了。声名渐隆的徐霞客还收获了许多“社会名流”的资助。比如他曾通过好友介绍,认识了昆明名士唐大来,后者为徐霞客的出游提供了很多帮助——不仅自掏腰包资助他,还为他写了不少“介绍信”,把他之后的旅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这种环环相扣的“人情帮助”,一直延续到徐霞客旅程的最后一站——鸡足山。在鸡足山,徐霞客因为全身发疹块,双足俱废,险些客死他乡。所幸丽江的地方官一直都很仰慕他,便拿出钱财派人把他护送回家。

当然,要想完成一段远途旅行,光“开源”不够,還得“节流”。徐霞客的旅行却相当简朴,翻阅《徐霞客游记》可以看到:“弘祖出游不饮酒,不食肉”“因避雨岩间,剖橘柚为午餐”“虽拥青茅而卧,犹幸得其所矣”“虽食无盐,卧无草,甚乐也”……由此可见,徐霞客算得上是穷游界的楷模了。

硬核版“游山”“玩水”

这样特立独行的徐霞客,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似乎就是一个风尘仆仆、独自赶路的背影。但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出游时,他经常会做好充分的旅游攻略,带上一两个随从或同伴。但在《徐霞客游记》中曾不止一次记载仆人逃跑。徐霞客的旅程,竟然让吃惯了苦的仆从都难以忍受,这究竟是怎样的“魔鬼之旅”呢?

和世人理解的“游山玩水”相去甚远,说徐霞客是在旅游,不如说是在科考。

游山,不吟风弄月,而是攀高测算。以黄山为例,如今的景点“光明顶”“僧坐石”都是由他第一个发现并记录的。

玩水,不对酒当歌,而是追根溯源。徐霞客曾经纠正过许多史书上记载的河道错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长江源头的考察。他在《溯江纪源》中这样写道:“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尚书·禹贡》里记载着“岷山导江”的说法,后人将其误解为长江的源头是岷江。但徐霞客只相信自己走到的和看到的。在没有现代地理学测绘手段的年代,徐霞客“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终于勘察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还有“钻洞”,就更为时人所震惊。徐霞客曾经考察过一百多个石灰岩洞,仅凭目测,他的许多记录结果都被证实是基本正确的。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他还指出岩洞的出现是因为流水侵蚀,也点明了石钟乳的成因。而在徐霞客去世一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法国的洞穴联盟专家让·皮埃尔·巴赫巴瑞曾盛赞徐霞客,称其为早期真正的洞穴专家。

山下吵吵闹闹,他在山间听雪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徐霞客曾在书信中这样写道:“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杳渺,下无以研性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惟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不在读书,却也不想陷于尘世,一辈子庸庸碌碌。

徐霞客这样的“奇男子”,并不是为了世俗眼光而活,也不是为了追逐名利而生,只是因为喜欢才坚持。徐霞客用一双脚踩出了瑰丽人生,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在他死后,他的笔记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翻译成十几国语言,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他被尊称为“游圣”,被推崇为中国地学的先驱。但对徐霞客来说,后世的人能否记住他,是否在意他,或褒或贬、或夸或骂……这都是太轻太轻的事了。

“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山下吵吵闹闹,他却在山上静静听着大雪飘落的声音,凝望着自然美景,恍然不知人世变幻。

选自《意林》

猜你喜欢
徐霞客出游游记
你出游,我出油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8
未来出游大作战
徐霞客访谈录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超市游记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