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玉米前,要详细调查种植地区土壤环境及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而科学合理选种。玉米根系发达,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选种优良程度直接决定了玉米生产质量,要精心挑选玉米品种,为优质的玉米品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玉米质量,剔除色泽暗淡、损坏的种子,防止混入被病虫害侵蚀的玉米种子。
玉米适应性较高,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发挥玉米根系的优势。玉米根系功能强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保持土壤渗透性十分关键,在栽培玉米前,要进行整地,保证土壤疏松,进而有效促进玉米根系吸收养分,要选择含水量较高及碱性适中的土壤,确保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营养,要不断对地区环境进行考察,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1]。
除了选种和选地外,还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进行玉米播种时不要操之过急,要根据周围环境及土壤温度进行播种,选择适合播种的土壤温度,并掌握土层温度情况,若土层温度为8~10℃,便可以进行种植,结合玉米实际种子大小和发芽情况明确具体播种量,做到科学规范种植。
要保证玉米种植密度合理,防止出现养分不平衡的现象。要规范种植面积,合理划分栽培区域,避免玉米多种少收或少种无收。
要想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种植人员还要针对玉米各项指标,在玉米生长发育初期,一定要保证水分补给,还要增加巡田次数,时刻观察玉米生长情况,及时拔除杂草,避免影响玉米生长。
病虫害发生情况与气候条件有着很大关系,甘肃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包含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度多雨,在气温高、降水量大的环境下,极易形成降雨积水,容易滋生病虫害,要加大病虫害防治。首先,在幼苗阶段就要及时观察病虫害情况,记录玉米发育情况,遇到雨水天气时,种植人员也要处理好积水,避免细菌滋生,在玉米完成收获时实施秸秆归田,彻底消灭病虫,若玉米田地出现黑粉病或褐斑病时,不可在短时间内在此片地域栽培玉米[2]。
物理防治措施不会破坏生态环境,逐渐受到广泛使用。此技术利用病虫对于光和颜色的反应,使用捕虫灯和黏虫黄板来诱捕害虫进而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利用害虫天敌开展防治。例如玉米螟害虫主要天敌为瓢虫,可通过投放瓢虫来进行害虫防治,这样既能有效治理害虫,又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此外,还可以使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病虫防治,在草地喷洒绿僵菌及白僵菌来阻止害虫繁衍,减少害虫数量,近年来,绿色防治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