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3-10-25 17:31:49杨光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8期
关键词:黏虫玉米种子乳油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播种时期

春季及秋季是玉米最适宜的播种季节,在播种时需确保土壤温度达到10~13℃,播种深度在土壤下方10 cm 位置较为适宜。若种植春玉米,通常于每年3 月播种;若种植秋玉米,一般在每年7 月播种。温度是玉米播种的一个重要依据,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对提升玉米产量至关重要。在种子处理时,要严格筛选玉米种子,确保所选择玉米种子颗粒饱满、色泽光亮,彻底剔除干瘪种子。在播种前7 d,需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达到杀菌目的,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0.2%~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浓度为0.03%~0.07%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泡时间10 h较为理想。浸泡结束后及时捞出种子并晾干,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

1.2 促早熟栽培

促早熟技术是实现玉米提早上市、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在促早熟栽培过程中,需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当优选早熟品种;第二,种植时必须严格隔离种植早熟玉米品种及其他玉米品种,若未严格分开种植,容易导致玉米串粉问题,影响早熟玉米产量及品质。早熟玉米与其他玉米间的种植间距应超过300 m。与此同时,还需在种植地块覆盖地膜,这是由于覆盖地膜具备一定的促早产作用,但是在具体种植中,必须为玉米施入充足的肥料,科学整理地膜覆盖土壤。待地膜覆盖结束后,严禁在短时间内对玉米施肥。

1.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决定玉米植株整体长势,影响玉米产量。玉米最佳栽培行距为50~60 cm,最理想栽培株距为25~30c m,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52 500 株/hm2。若种植地块土壤肥力状况良好、营养丰富,可适当增加种植数量,若土壤较为贫瘠,则需注意降低种植密度。

1.4 施肥

在玉米种植中,施肥是一项重要操作,是玉米整体产量及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要想提升玉米产量,保证玉米口感及味道良好,就必须科学施肥。在玉米苗移栽结束后,需结合各个阶段玉米苗具体长势状况为其施肥。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阶段:

1.4.1 早期追肥

在玉米苗移栽结束后,需结合玉米苗状况,为移栽成活7 d 的玉米苗施肥,此次主要施加稀水肥。

1.4.2 实施拔节肥

玉米是一种耐肥性较好的作物,在玉米拔节期间需为其追肥,此次施肥主要施入复合肥料及尿素,尿素施入量为150~225 kg/hm2,复合肥料施入量为150 kg/hm2。

1.4.3 补充孕穗肥

在孕穗期,玉米抽穗情况直接决定玉米果实颗粒数,要想保证玉米产量及质量,通常施入225~300 kg/hm2尿素及225~300 kg/hm2复合肥。在施肥后,应当及时为玉米补充水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玉米长势良好。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地下害虫

玉米常见地下害虫主要为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种子、幼苗、地下部分,会导致玉米萎蔫,影响玉米植株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造成缺苗断垄问题,降低玉米产量。玉米地下害虫常见防治措施为:

2.1.1 农业防治

在春耕过程中随犁拾虫;若种植地块地下害虫严重,需合理灌溉以驱使地下害虫转移至土层深处。

2.1.2 土壤处理

将3 000 g/hm250%辛硫磷乳油溶入30 kg/hm2水后,与450 kg/hm2细土充分拌合以制作毒土并对其顺垄条施。

2.1.3 种子处理

采用3 000 g/hm225%辛硫磷微胶囊剂或1 500 g/hm250%辛硫磷乳油拌种处理,以防治各种地下害虫。

2.2 苗期害虫

苗期害虫一般为黑绒金龟子、象鼻虫等。常见防治措施为:

2.2.1 施撒毒土

将1 500 kg/hm290% 晶体敌百虫溶入到7.5 kg 水中后与300 kg 已过筛细土充分混合并施撒于苗根附近。

2.2.2 诱杀

将新鲜的杨树叶或蔬菜叶浸泡于90%敌百虫500倍液中,2 h后取出并置于田间以诱杀害虫。

2.2.3 药剂防治

在害虫高发期,选择无风傍晚或早晨于田间喷施48%毒死蜱乳油1 000 倍液。

2.3 丝黑穗病

2.3.1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一项重要防控措施。

2.3.2 强化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植前,需对种植地块精耕细作,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强化水肥管理,确保所施入农家肥充分腐熟。一旦发现田间病株必须立即拔除并于田外及时销毁。

2.3.3 轮作倒茬

若种植地块发病严重,需科学轮作。

2.3.4 药剂拌种

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药剂拌种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可采用450 g/hm22%戊唑醇湿拌种剂对玉米种子拌种处理,若种植地块发病严重可适当增加药剂量。需注意,必须将拌种剂及种子搅拌均匀。

2.4 红蜘蛛、蚜虫

红蜘蛛及蚜虫适宜发生于闷热天气,可将7 500 g/hm25%甲拌磷颗粒剂于与75 kg 细沙充分拌合并施撒于垄沟内。

2.5 黏虫

黏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通过幼虫蚕食玉米叶片,若发生严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吃光大面积作物叶片,仅留下底茬或光杆。黏虫常见防治措施为:

2.5.1 诱杀

可利用黑光灯、杀虫灯对黏虫成虫诱杀,或将杨树枝把、枯草把放置于田间,以诱集成虫产卵,接着将其彻底消灭。

2.5.2 药剂防治

可采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防治。

2.6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通过孵化后的幼虫取食花粉,在4 龄后蛀茎,可造成玉米籽粒残缺甚至引发腐烂问题。常见防治措施为:第一,需优选抗虫品种;第二,做好越冬秸秆的处理工作,从而将越冬幼虫彻底消灭;第三,可采取性诱剂、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第四,在田间释放赤眼蜂;第五,将3 750 g/hm2100 亿孢子/g 白僵菌粉与75 kg/hm2细沙混合后投入到玉米心叶中;第六,喷施1 200 g/hm21.8%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防治。

2.7 玉米叶斑病

在玉米叶斑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进行防治。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关部门必须帮助种植户深刻认识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及玉米产量、质量。

猜你喜欢
黏虫玉米种子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04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5:42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种子科技(2022年24期)2022-02-11 15:04:09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河南农业(2022年12期)2022-02-09 12:19:52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植物保护(2016年4期)2016-09-14 01:08:55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湖南农业(2016年4期)2016-03-11 07:03:55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9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长江蔬菜(2014年20期)2014-03-11 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