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

2023-10-24 13:26:40张玉竹左悦琦张光红
新楚文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新媒体

张玉竹 左悦琦 张光红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历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积累千年的文化和精神特质。它具有唤起民族文化自觉的内在力量,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独特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时代背景下,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重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迫在眉睫。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向世界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創造了新机遇,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开辟出新路径,但也面临传播过程中娱乐化、碎片化和浅表化等问题。如何在下沉受众群体的同时追寻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完整价值观内容、历程与架构,成为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4-0008-0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106160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积淀下来的灵魂,是国家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李宗桂,2013),以精神文化力量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是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治国方略之一(杨云香,2018)。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一定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一些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仍然得到重视和保护,许多文化遗产得到了传统工艺师傅们的继承和传授。另一方面,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也通过现代技术和传播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比如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的关注。

我们在当今繁华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我们应该好好使用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外交价值。通过文化外交,可以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济合作,树立中国作为一个更加亲和、自信和开放的大国的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智慧,能够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对话,并为世界提供更多有益的价值观和交流平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带有鲜明个性的精神和行为,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更需进一步坚持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动力和智慧,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个民族,不可能失去文化传承。随着全球化进程,因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冲突而引发的文化认同危机已成为中国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重建文化认同迫在眉睫(罗迪,2014),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愈发凸显。

而且中华民族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并同时陪伴着中华民族让其一直生生不息。

文化中也藏着价值观,各种文化形态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时代筛选积淀而成的文化圭臬(李凤亮,2020),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指导人生、安顿价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窦坤,20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能够适当引导和帮助人们解决商品社会中的社会道德、人生价值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并对当代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正面影响。传承和弘扬好的中华传统文化,必然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对克服西方文化的危机有帮助,并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成为当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崛起和发展的基石,具有永恒的价值(窦坤,2010)。

二、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播现状与困境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给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将传统文化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这种便利性使得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可能性被保留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口语传播、图文传播和群体传播等方式实现(邹波,2019),文化辐射范围有限且效率较为低下。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和渠道,但遗憾的是,即便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并提升传播效率,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并未在传统文化领域得到充分的展现,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面临传播低效化、传播效果较差的问题。例如,从教育层面来看,尽管我们不难看出学校和政府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但从近年来的成效看,由于升学压力、传播壁垒、传播媒介碎片化、商业化等因素,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和高校内的传播仍停留在表面(邹波,2019)。从宏观来看,若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还普遍受限于专业圈内循环,而不惠及圈外群众,久而久之低效化的文化价值观传播不仅难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无法高效实现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媒介来承载,如何承载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需要自我产生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更是需要好的方法让其进入大众视野。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多元化、即时性强、形式丰富等特点(朱雨锐,2022),在文化传播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近年来,新媒体不断向高效化和人性化发展,可以从技术层面助力中华传统文化实现高效传播和延续(刘小明,2021)。

然而,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机遇面前,也存在着隐患。例如新媒体在赋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外来文化提供了传播平台;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娱乐化、碎片化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和传承性产生了冲突(孔令科,2021),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快速更新和碎片化特点,人们的关注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短,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复杂性难以与快节奏的网络内容竞争,使得传播效果受限。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还需要更多磨合。这样的现实背景引发众多学者的讨论与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使优秀传统文化重获新生,使其继续在德育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进一步传播优秀文化打下夯实基础,因此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也已经需要尽早提上议程。

此外,基于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娱乐化、碎片化、庸俗化和浅表化的特性,各类媒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加工时,常基于某一个具体“知识”脉络进行单一性的剖析与解读,进而在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内容上出现“以偏概全”的内容缺陷(邹波,2019)。新媒体时代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真实性问题。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接触简单、直接、娱乐化的内容,而忽略了那些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传统文化。同时,新媒体上也存在着许多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让人们难以辨别优秀传统文化与虚假信息之间的差异。以古诗词为例,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过程中时常出现被歪曲解读、篡改史实的情况,此类现象极易导致人民群众在解读内容时,将优秀传统文化视作可供娱乐化和庸俗化的素材,产生严重后果。这样可能会造成传播过程中的片面解读和“随波逐流”,使人民群众在信息接收时只停留于表面而不愿追寻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真实内涵的传承。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

——以李子柒为例

(一)正视新媒体时代,转变传统理念

如今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然成为开放性传播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博主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扮演传播者的角色,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差异进行融合,打破文化的壁垒,建立起交流的桥梁。新媒体时代提供了更多创新的传播方式,例如视频制作、社交媒体分享等。与传统的文字宣传相比,通过视觉和情感化的表达,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力。

李子柒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YouTube和抖音等,将她的视频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国际观众,从而走红国际舞台。李子柒之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新媒体的全球传播、互动性、创新内容形式、低成本传播和个人品牌建设等优势。这也反映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传统文化有更广泛的受众和更深远的传播效果。

总体来说,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要正视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转变传统理念,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突破语言和地域的限制,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更加现代化、多样化的方式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发光发热。

(二)加紧技术升级,增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力度

从专业性上看,李子柒视频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李子柒将日常生活中独有的美学视点和感悟融入短视频创作的全过程,精心打造的场景和别致的镜头视角通过有韵律的剪切组合最终呈现,各元素由影像语法编排共同构筑起一个节奏得当 ,虚实相生的“李子柒式”田园景象(韩少蓓,2022)。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的情况下,搭载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成熟的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十分强劲的力量。它们推动着跨文化传播领域的革新,支撑着一个又一个机遇和事业。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李子柒短视频的爆火现象。国外的YouTube平台对李子柒短视频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等手段,将其有效地推送给海外订阅者,从而大幅提升了受众范围和传播效果。这个案例展示了智能技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扩大了信息传递的范围,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加紧技术升级,提升视频制作的专业性、搭建大数据算法平台将更有利于短视频行业出现更多符合时代审美并能讲好中国故事的高质量作品。

(三)树立规范,建立绿色健康的文化环境

新媒体时代,以短视频形式为主的内容形式逐渐占据主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上观看、制作和分享视频内容。然而,正是由于其广泛的传播和制作便捷性,导致了短视频如今出现泛滥现象,而其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很多短视频内容在创意和制作上缺乏独特性,导致内容的重复和雷同;为了吸引点击和关注,一些短视频创作者倾向于制作娱乐性较强、低俗的内容,甚至涉及不良内容;由于短视频平台上内容制作的便捷性,很多视频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事实核实,导致一些不准确、误导性的信息被传播出去。在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短视频的传播过程中,以上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优秀短视频被平台算法埋没、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解读、以偏概全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新媒体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平台监管制度,杜绝低俗、不良内容的传播;推动优质内容创作,鼓勵支持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各种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奖励和帮助,以激发更多人制作高质量、有价值的短视频内容;加强技术手段,更好地监测和过滤低质量、不良内容,确保短视频平台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中华民族经过悠久历史检验所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树立国家形象、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新媒体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影响力。然而,新媒体时代也带来了短视频泛滥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我们需要正视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加强技术手段,推动优质内容创作,提高观众素养,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健康传播。同时,加强文化规范建设,树立规范、绿色、健康的文化环境,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确保新媒体平台呈现积极向上、绿色健康的文化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展现真正的魅力。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应该采用创新的方式和策略。可以通过与当代社会、个人经历、现实问题等关联,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年轻人更易接受。同时,通过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打破传统文化的时空限制,提供更多样化、多媒体的呈现方式,提高传播的吸引力。另外,相关机构和个人也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加可靠的资源和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挑战和问题。通过创新、合作、规范,我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有趣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15-119.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3]韩少蓓,何佳.李子柒短视频的影像拍摄技巧与美学呈现[J].新媒体研究,2022,8(21):106-110.

[4]孔令科.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评《新媒体传播学概论》[J].新闻与写作,2021(07):117.

[5]梁哲锦.谈谈中华文化的走出去战略——以李子柒视频为例[J].新闻传播,2023(01):25-27.

[6]李凤亮,古珍晶.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的价值、路径及原则[J].东岳论丛,2020,41(11):111-118+191.

[7]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

[8]刘小明.借势新兴媒体传播传统文化——评《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研究》[J].传媒,2021(19):99-100.

[9]罗迪.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02):106-109.

[10]杨瑞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47-53+136.

[11]杨秀莲.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J].学术交流,2011(11):1-4.

[12]杨云香.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6):148-150.

[13]张心侃.新媒体视野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思考——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05):113-115.

[14]朱雨锐.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J].新闻传播,2022(09):106-108.

[15]邹波.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2019(19):90-93.

作者简介:

张玉竹(1999.10-),女,汉族,四川德陽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国际传播。

左悦琦(2001.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张光红(2001.10-),男,汉族,山西忻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新媒体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8:12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