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行融合教学创新设计

2023-10-24 04:43初汉芳王汉新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目标

初汉芳, 王汉新

河北地质大学 管理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新文科背景下打造一流本科课堂, 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范式: 以学生为中心, 知行融合, 将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索。 教学创新设计选取的课程是“创业管理” 中的第四章《产品开发与定价》,授课对象是MBA 专业的学生, 以产品结构设计、 产品研发为主要内容的产品策略是做好市场营销的基础, 而以定价为核心的价格策略是做好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 因此, 主要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产品设计的方法, 掌握产品定价策略, 了解产品经理职能, 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规划。

本课程中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行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行融合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 价值目标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知识、 教育思想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1]。 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课程思政,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深入凝练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促进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在家国情怀、 工匠精神和创新科技等思政引领下, 学生进行自我价值的构建, 塑造具有科技和人文情怀的知识青年。 通过课程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就业能力, 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 探索精神、 职业规划意识,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 将教与学融合统一, 教即是学, 学也是教。 在这个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为中心, 以知行融合为根本。 坚持课前预习, 教师提供线上预习文献、 案例和相关视频, 学生自主学习, 课上分享, 翻转课堂。 课中, 教师引导, 学生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元化评价, 小组互评、 教师点评。课后, 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自主开展以项目驱动的产品开发与设计。 课上进行开发项目的展示, 采用行动学习法, 加强课堂互动。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行融合教学法Fig.1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blended knowledge and action teaching

1.2 课程思政, 价值塑造

在教学的每一个模块中, 积极探索思政元素和德育素材, 积极融入到课程中。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2]这是中国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也是读书人的成长之路。 所以课程借鉴“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课程元素主题,围绕价值塑造, 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达到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表1 《产品开发与定价》 课程思政内容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ours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ricing

在教学的过程中, 抓住“三个典型” —— 事件、人物、 传统文化, 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1.3 知行融合, 学以致用

将知识和实践形式进行层次划分, 并建立映射关系。 此外, 对知行融合的形式设计了三种模型, 见图2。

图2 知行融合模型Fig.2 Knowledge action fusion model

图3 知行融合教学实践过程Fig.3 Practic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如图2 所示, 第一种模式是分布—交融式, 知识点与学生的行动是分散的, 分布比较广, 不聚焦。 在教学的前段部分, 主要是基础知识的讲授, 学生要了解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采用头脑风暴的课堂讨论完成。

第二种模式是矩阵—集中式, 知和行的比例相对集中分配, 知识传授和学生实践相互促进。 在课程中主要是产品开发的技能和方法部分, 课程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流程、 工业设计、 互联网产品设计、 产品原型设计、 可视化呈现的方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实践方式主要是产品开发设计。

其中ceil()为向上取整函数,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按照上述方法即可计算得到位于里程桩之间相隔为C的桩号编码。

第三种模式是辐射—自主式, 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得到培训, 开始自我参与实践。 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模块中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产品开发的任务, 需要学生到实验室设计产品原型、 到社区开展调研或者线上问卷调查, 完成实践报告和新产品上市计划。

知行融合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 将实践活动引入课堂, 任课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指导和组织, 将知识就地转化为可看见的学习成果, 实现知行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合一。 课堂实践既是对学生的有效“增负”,又助推教师提升自身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2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

2.1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行动学习法, 即做中学。 以实践活动为中心, 以学习团队为单位, 以角色扮演为手段, 以产品开发为驱动, 以团队共创为根本。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同真实的产品研发团队, 进行不同的分工和角色扮演, 采用不同的矩阵式工作模式, 从发现问题出发, 找到一个能够解决用户痛点问题的新产品, 产品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 在开发的过程中, 需要同学们群策群力, 分工协作完成。

表2 知行融合模型在课程中的应用Table 2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ction fusion model in curriculum

除此之外, 课堂上还采用翻转课堂, 让学生讲,教师听。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 将教师发布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 并且进行分析和陈述。 教学方法也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3]。

2.2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共生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 坚持知识、 能力、 素质的三位一体, 坚持师生价值共创。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的观念、 效益观念、 市场观念、 时效性观念; 在教学内容上, 必须增加开阔视野的紧跟时代发展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 要转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 改“注入式” 为“启发式”,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识别顾客需求, 了解产品经理的产品思维和创新思维, 掌握产品开发和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新产品定价的方法和策略, 真正了解产品经理的职能和职业发展。

3 教学实践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分为课前、 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3.1 课前, 预习答疑、 翻转课堂

课前教师会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下节课相关的案例、 文献或者视频, 在讨论区开展主题讨论或者教师设置问题开展讨论, 就讨论的结果进行信息反馈, 教师形成总结性结论, 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有一部分案例的分享也可以迁移到下一次课堂中, 由学生进行分享。

3.2 课中, 教师指导、 学生主导、 师生共创

课中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发布作业的成果展示, 根据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以项目为驱动或者案例为主的指导。 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互动频繁, 课堂效果较好。

3.3 课下, 学生项目驱动自我实践

课后学生以产品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讨论, 教师给与指导和鼓励。 同时需要组长带领团队完成产品开发的过程, 教师给与指导, 督促作业进度和反馈改进。

3.4 线上开展信任交流

每学期的课程都会建立微信群, 实时跟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甚至心理健康。在线发布案例、 发布作业, 开展有效讨论, 建立师生互信、 友善的共创环境。

4 教学评价创新

4.1 教学评价的方法

成绩采用百分制, 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 平时成绩占20 分, 出勤占5 分, 项目报告占40 分, 实验成绩占20 分, 项目路演占15 分。 项目组每个组5 人,设一名小组长。 小组项目撰写占60 分, 具体根据分工不同和质量不同进行打分。 具体分工由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权重。

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 小组头脑风暴、 案例分析、 小组汇报共计20 分。 着重考察学生课堂分析问题能力, 分为优良中差和不及格5 个等级; 出勤占5分, 每次出勤记为0.5 分, 共考察10 次出勤, 缺勤6次(含) 不予参加期末成绩; 提交文档以项目报告撰写为主, 含用户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 产品上市方案、 产品原型、 思维导图等, 共计40 分, 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实验成绩占20 分,包括思维导图、 产品原型开发、 H5 宣传海报、 APP开发等, 重点考察学生产品开发的表现技能; 开发产品项目路演15 分, 主要是看语言陈述逻辑、 PPT 制作、 项目本身的创意等, 考察学生上台演讲的能力。

4.2 教学效果评价

在学生了解课程大纲的基础上, 首先每堂课分解3~5 个目标, 并与学生讨论后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强化主人翁意识; 然后学生承担学习责任, 教师引导组织, 形成线上线下立体、 课前课中课后闭环流动学习经验, 教师策略性观察和倾听, 引导方向; 最后,学生综合结论, 教师准备策略性问题, 并评价学生情况, 以此开展后续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自我能力得到了提升, 对产品的设计和美学审美进一步得到训练, 能够把想法变成现实, 并且以团队为单位, 提升了团队合作、 分工协调的能力。

5 教学反思

5.1 目标传递期望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 学生进行内化, 目标成为学生的期望, 当学生把课堂目标转化为“我能……” 的时候, 已经明白自己是学习的领导者,已经开始在乎自己的学习了, 后续的学习活动也就变成自己目标的实现过程。 确保目标的严谨性, 平衡知识、 能力和价值三种类型的学习目标, 并且课下与学生共同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5]。

5.2 充分信任学生

给学生提供实践犯错的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与同学辩论, 对于胆怯的学生, 鼓励其在线上通过微信群、 学习通平台讨论等, 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允许学生课堂上犯错。

5.3 强化学生满足感

通过口头点名表扬、 课后作业点评鼓励、 榜样树立、 成绩积分等手段, 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获得满足, 学生更有信心和兴趣去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

5.4 详尽的学情分析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现状出发, 通过年级导员、 团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 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成绩水平、 背景、 心里倾向等, 制定符合学生目前行为的教学活动。 与学生接触过程中, 观察并记录学生, 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的了解程度、 学习行为参与程度、 学习反思及改进三个方面。

5.5 策略性的问题导向模式

根据课堂目标及知识树, 从生活中找出一个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 比如学生食堂集中吃饭的问题, 用现在的口吻, 描述何时何地何人实施何事, 出现何种问题, 应如何处理, 要求学生发言, 提供产品研发报告。 课堂未解决的问题, 课下转线上继续讨论。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目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