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品牌管理处
“店家,上一钱银子的卤肉!”这事,最早只可能发生在明朝。因为,直到明朝中期白银才成为流通货币。大航海时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流向海外,形成持续的贸易顺差,赚回了大量的白银。政府的收支主要使用白银结算,民间商品也用白银计价。比如,五十两一锭的“金花银”就是各地方政府上交户部的税银。当时,一锭“金花银”就可以买到两千五百斤猪肉。民间甚至广泛流通着来自西班牙的银元,足见当时全球贸易的兴盛。本次的西班牙本洋来自工行上海银行博物馆,西班牙本洋,我国俗称“双柱”。它有两种:其一是币面铸两个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称“双球双柱”;另一种,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间为盾形国徽,徽上皇冠,俗称“人像双柱”。人像双柱有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费迪南七世三种。银行博物馆所藏为斐迪南七世款的西班牙本洋。此外,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中的“金错刀”也亮相国宝大会,“金错刀”指的是鼎鼎大名的史上唯一的错金货币“一刀平五千”,取意一枚刀币就值五千文铜钱,但实际上其包含的黄金重量却远远不值,足见新莽时期通货膨胀的厉害。王莽虽为政不善,但铸币堪称一绝。
▲ 西班牙银元
▲ 新莽时期 一刀平五千
“车同轨,书同文”。秦统一后,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也势在必行。于是,“秦半两”取代了布币、刀币等战国时复杂的货币体系,并一直沿用到了西汉。其“外圆内方”的形制更成为后世两千年来钱币铸造的标准和模板。秦高奴铜石权是一件秦代的衡器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权,是古代的衡器,用途相当于现在天平上的砝码。秦昭襄王三年,这件石权被作为标准衡器发送到高奴(今陕西延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将此权调回校正,并加刻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以及“高奴石”三字重新发回高奴。秦二世元年又将此权收回重刻二世元年诏文,诏书内容显示了秦对度量衡政策上的延续性。
▲ 秦 高奴铜石权
北宋交子作为最早的纸币闻名遐迩,但其最早原本只是一张存款凭证,只因恰逢其时解决了当时货币流动的便利性难题,被人们自发当成了“铜钱”的替代品,相当于“纸币”。见交子如见现钱,随时可以兑付,足见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在此基础上,南宋户部发行了正式的官方纸币“会子”,成为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南宋 “行在会子库”青铜钞版,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一1164年)所发行,版面正中横书“行在会子库”五个大字,会子,是指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官方货币,也称“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行在”指皇帝巡幸之地。该钞版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钞版,是中国最早行用钞版的珍贵实物资料,印版下方采用山泉花纹图案,纹饰清晰,具有极高的珍藏价值。
鄂君启金节,青铜铸就,形似竹节,通体错金篆文详细写明了战国时楚怀王给鄂君启的免税细则。这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说明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商业税收政策。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 战国 鄂君启金节
中国传世第一名画——《清明上河图》,五米多长的画卷,八百多个人物神态各异,各种楼台招幌、车船轿马、草木山石一应俱全。开封更是第一个有明确记载可以临街开店的城市,这也造就了当时开封发达的夜经济和夜生活,可谓是古代真正的“不夜城”。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