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航 李文超 王 猛 张 雍 李紫阁 程艳如 田洪青 王红蕾 暴芳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22
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危害严重的重要性传播疾病之一,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s,NG)、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疾病常见的3种病原微生物,其感染率高、复发率高,发病率近年来也不断上升[1]。男性感染这3种病原体可引起前列腺炎、尿路感染、附睾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性功能障碍及不育症等;女性感染可引起宫颈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严重者可引起不孕症及流产等[2-3]。我院所在地区人口众多,人口流动规模较大,是疾病感染高发地。患者感染后常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常忽略就医,增加性伴侣感染几率[4]。国内各地区NG、CT、UU流行趋势也存在差异[5-7]。因此,对本地区NG、CT、UU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对临床诊断和经验治疗有重要意义。为了解NG、CT、UU在我院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中的感染特点,本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就诊的2660例疑似泌尿生殖系感染者拭子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及分析。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收治2660例患者资料。男1902例,女758例。年龄3~83岁之间,平均年龄35.5岁。
1.2 试剂与仪器 采用美国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达安诊断中心有限公司的NG、CT、UU核酸检测试剂盒,所有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方法
1.3.1 采集方法 采用医用棉拭子伸入女性宫颈口或男性尿道口1~2 cm,旋转1周,停留10 s后取出拭子;或在女性外阴或男性龟头部位反复擦拭3~4次。采集后的棉拭子置入无菌收集管中,密封送检。
1.3.2 检测方法 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加入约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震荡混匀,将漂洗液置入1.5 mL的离心管中。12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沉淀中加入70 μL DNA提取液后充分混匀,100℃金属浴裂解10 min,12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2 μL加入PCR反应管中,同时做阴阳性对照各一管,置入全自动PCR仪中进行扩增,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与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性别NG、CT、UU检出情况 在2660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患者检测NG、CT、UU中,有11.92%(317例)患者检测CT结果呈现阳性,其中男性CT感染率为11.88%,女性CT感染率为12.01%,CT阳性率在性别之间并无差异(P>0.05),表明男女CT罹患率无差异。有11.54%(307例)患者检测NG结果呈现阳性,男性NG感染率为14.56%,女性NG感染率为4.96%,NG阳性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P<0.05),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NG;有34.55%(919例)患者检测UU结果呈现阳性,男性UU感染率为21.24%,女性UU感染率为67.94%,UU阳性率在性别之间并有差异(P<0.05),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UU。见表1。
表1 三种病原体整体检出情况 例(%)
2.2 不同年龄段NG、CT、UU检出情况 在2660例检验样本中,男1902例,占比71.50%,女758例,占比28.50%,将检测样本按照≤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划分年龄层,各年龄层感染率依次为70.49%、53.75%、46.24%、42.83%和36.25%,将≤20岁年龄组作为参考组,其余各年龄层均与其有差异(P<0.05),表明随着年龄增加,其罹患率呈现递减趋势。将各个年龄层进行组间比较,各年龄层之间均有差异(P<0.05),见图1,表2。
图1 不同年龄段CT、NG、UU感染率情况
表2 不同年龄段NG、CT、UU感染率情况
2.3 NG、CT、UU感染类型分布情况 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总检出率为55.78%,2660份样本中共检出4种混合感染类型,混合感染率为8.72%(232/2660),NG+CT阳性率为1.80%(48/2660),CT+UU阳性率为4.69%(125/2660),NG+UU阳性率1.20%(32/2660),NG+CT+UU阳性率为1.01%(27/2660),以CT+UU混合感染率最高,其次为NG+CT。NG+UU,NG+CT+UU混合感染率最低。见表3。
表3 NG、CT、UU感染类型分布情况
其中NG+CT与NG+CT+UU阳性率之间存在差异(P<0.05)。NG+CT与NG+UU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NG+UU与NG+CT+UU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NG、CT、UU感染类型分布情况
2.4 不同取材部位的NG、CT、UU感染情况 按照患者不同取材部位,分析就诊的患者NG、CT、UU阳性感染率。
在1902例男性患者中,NG、CT、UU尿道感染率分别为13.37%(180/1346),10.69%(144/1346),18.13%(244/1346)。龟头感染率分别为7.22%(12/166),7.22%(12/166),30.12%(50/166)。其中NG、UU在尿道、龟头感染率之间存在差异(P<0.05)。
在758例女性患者中,NG、CT、UU宫颈感染率分别为2.98%(22/738),6.77%(50/738),73.44%(542/738)。外阴感染率分别为4.35%(2/46),26.08%(12/46),86.96%(40/46)。其中CT、UU在宫颈、外阴感染率之间存在差异(P<0.05)。
表明在男性感染者中,NG易感染尿道,UU易感染龟头。在女性感染者中,CT、UU易感染外阴。见表5。
表5 不同取材部位的NG、CT、UU感染情况
STD指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的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生殖器部位。NG、CT、UU 是STD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NG、CT、UU可引起泌尿生殖系感染,严重危害生殖健康[8]。人类是NG惟一的天然宿主,普遍缺乏对NG的自然免疫力,NG可通过性接触侵入泌尿生殖系统繁殖而引起化脓性感染,导致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宫颈炎、播散性淋病等相关疾病[9]。CT是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其可感染生殖道上皮细胞,诱导组织损伤,是绝大部分非NG尿路感染和宫颈炎的致病原因,也可通过母亲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孕期感染CT的女性其新生儿感染率为60%~70%[3]UU对于生殖道致病性有不同的争议,可在健康人群的下泌尿生殖道中被发现[10]。
本研究对2660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分别检测了CT,NG和UU检出率分别为11.92%,11.54%,34.55%,其中CT、UU阳性率与陈京等[3]报道的中山地区4887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中CT、UU、NG检出情况中棉拭子标本阳性率大致相同CT 11.2% UU 41.2%,NG阳性率略高于该研究5.5%。与潘智玲等[12]报道的柳州地区患者NG、CT、UU的感染现状分析中CT阳性率大致相同12.37%,NG阳性率高于该研究3.50%,UU阳性率略低于该研究50.34%。造成此种差异原因其一南北地域文化不同,其二还可能与不同时期的人群特点和样本性别比例不同等因素有关。其三本机构为省级皮肤病性病专科医院,收集全省淋球菌样本,淋病转诊患者较多。
其中女性患者中,NG、CT、UU阳性率分别为4.96%,12.01%,67.94%阳性率均高于唐盈[13]等报道的广州地区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CT,NG,MG和UU感染状况分析中NG(0.63%)、CT(6.57%)、UU(53.73%)阳性率。分析原因,除地域差异外还可能与该研究中使用的是尿液和拭子样本,而本研究只使用拭子样本有关。符合陈京等[3]报道的中山地区4887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中所研究的棉拭子标本的阳性率普遍高于尿液标本的阳性率。
女性患者中UU阳性率最高与诸多研究[13-14]一致,符合国内性病的流行现状。其原因可能由于UU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有高度定居性,由于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特征,支原体更容易侵犯女性泌尿生殖道。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环境下可致病,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符合相关文献[4,11]中报道的在北美支原体的发病率已超过 CT 和 NG。
男性患者中NG阳性率14.56%,略高于女性4.96%,男性罹患NG概率高于女性。与国内文献[3,12]报道一致。在男性患者中UU阳性率21.24%,也为三种病原体感染率之最。CT阳性率11.92%,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近[15]。美国在特定诊所就诊的男性患者阳性率可高达18%~20%[16]。根据年龄段分层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NG、CT、UU罹患率呈现下降趋势,感染者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为人黄金年龄段正处于性活跃阶段和生殖繁育阶段。而阳性检出患者大多集中在低年龄阶段,该阶段为性成熟期对STD相关知识不够了解,要加强性健康教育的宣传。
本研究表明,在男性感染者中,NG易感染尿道,UU易感染龟头。在女性感染者中,CT、UU易感染外阴。分析原因可能与NG常引起尿路感染,在尿道检出率高。也可能与尿道拭子数量与龟头拭子数量相差太大,宫颈拭子数量与外阴拭子数量相差太大有关。本文临床样本仅来源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进行大样本数据分析时,应注重多因素多角度综合分析数据,创造更高的学术价值。
综上所述,NG、CT、UU感染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人们感染率有差异。但总体感染率较高,呈年轻化趋势。应当加强宣传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加强育龄人群性病筛查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