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山,赖申枝,许亚柯,徐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方针的新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3]。
高校实践育人要构建育人格局,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有机融合。紧扣实践类课程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的“落脚点”,实践类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奋斗品质的培养[4]。实践育人应以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5]。理工类专业课程多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或实践环节,实践课程兼顾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围绕某一主题或目标、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规划和统筹的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关注[6-7]。
我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开设的药品质量类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技术、GMP实务、药品储存与养护等课程。化工院校药品质量类课程群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深挖并重整课程群中的思政元素,重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课程群实践育人协同机制。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专业课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思政工作是思政课程的事情,或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忽略了专业课的育人作用。随着2012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发布实施,大家对理论课进行思政教育基本形成了共识,对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育人的重要性也逐渐加深。但是,专业课的实践育人目前还处于单门课程或者单个环节思政教育的建设阶段,缺乏对整个课程体系实践育人的系统分析。且专业课的实践育人未能很好地提炼思政元素并设计有关实践环节,来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体系教学的有机融合。而具体到药品质量类课程群实践育人尝试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提高药品质量类课程群课程思政及实践育人的意识,强化实践育人理念,迫在眉睫。
部分课程存在实践环节碎片化的现象,浅尝辄止,学生的实践锻炼得不到递进式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课程群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缺少整体设计。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但教学内容可能与其他课程重复交叉,或者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不当,忽略了与其他课程的协调与衔接,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目前课堂思政及实践育人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率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对参与率的统计难以客观,且不能证明课堂参与率与课程思政效果的关联性;实践课程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多限定在结果性评价,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评价关注较少。
药品质量类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教学,要围绕药品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等领域岗位需求,打破各门课程间的单兵作战短板,从宏观的角度来统筹课程群中各课程间的关系,形成内容互补、层层递进、整体优化的课程群教学体系。根据药品生产和药品质量保障的内在逻辑关系统筹规划各门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的评价侧重点,同时针对课程群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关系,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2.2.1 重整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协同育人效果
药品质量类课程群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属于链条式教学次序安排。课程群建设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克服群内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交叉重复的问题,使得群内课程更加有效地衔接与整合。如: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两门课为先导课程,宜在教学内容编排时加大以药品质量分析为载体或背景的比率,重点进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实操技能训练,侧重实操训练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实训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坚忍不拔拔的科学精神;药物分析技术、GMP实务两门课为核心课程,重点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于药品质量检验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际应用中,通过设立特定情境或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药品质量安全的敬畏心和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责任心,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药品储存与养护课则为后续课程,是在前述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药品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守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围绕药品生产及流通环节的质量保障这一主线,群内课程侧重不同却又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实践育人整体而发挥协同作用。
2.2.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思政内容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同时也是检验实践育人成效的根本。以药品生产及流通的全周期质量保障为主线,以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潜在发生药品质量问题的环节为关注焦点,从课程群实践教学环节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于第一、二学期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注重实践技能强化,课程思政侧重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则是将实践技能应用于药物检验的专业领域,课程思政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挖掘;第四学期开设的GMP实务课通过规范安全生产避免医药安全事故,课程思政更加重视制药伦理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拓展课对接学科理论和工作岗位,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熏陶;各门课程不断深入培养工科学生的工匠精神。课程思政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群课程开设及课程思政体系设计
如,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的实训教学中,介绍有关测量值、真实值等有关概念时,真实值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但是真实值是很难真正得知的,因此通常将理论真值或相对真值当作真值使用。以化学检验技能竞赛中所确定的真值为例,一般为技术人员、赛场所有选手等多方面的测定平均值加权重计算得出的真值。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药物分析技术课程的红外光谱检测实训中引入以二甘醇假冒丙二醇的“齐二药事件”案例,将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融入,增强学生树立实事求是、慎独求真的工作作风。在GMP实务课程的生产人员卫生章节,教学进入洁净生产区的洗手方法时,应以全国疫情防控科普的“七步洗手法”为基础,进行规范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严谨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自律感和社会责任感。
2.2.3 拓宽实践育人载体,实现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实践教学在强化训练学生实操技能的同时,也要以科学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专业品质教育。课程群实践教学实施以校内实训教学为主渠道,辅以校企合作大师工作室和校级创新创业平台,按照难度层层递增的思路,设计验证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训项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科学精神,增进学生辩证思维的人文精神。同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以专业技能竞赛选拔与备赛、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对学生专业实操技能的强化、科学精神的培养进一步升华。
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酸碱滴定分析实验为例,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滴定操作,并借以学生“工业分析检验”技能竞赛培训选拔平台,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滴定终点的确定是根据终点指示剂颜色突变判断,需要学生思辨地看待滴定终点的真实值并不能通过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准确确定,而是稍早于终点或晚于终点的范围区间。同时,实训垃圾分类回收和实训废固、废液的分类存放处置等教育,则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育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在药品储存与养护课程中,可以校地共建实践育人平台为依托,联合社区开展课程特色的志愿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通过宣传讲解药物储存过程中的变质反应及药物科学储存要点,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
2.2.4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实践育人效果
第一,注重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实习用人单位评价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以此破解既往单向评价的困境。大学生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关键的是对自我思想变化的评价,同时,同学之间的互评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出实践育人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师包括企业指导专家对大学生的评价应当注重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有机结合。
第二,注重实践育人效果的评价的系统性。群内各门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各有侧重点,且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因此,实践育人效果评价需要长期、全方位地观察大学生的思维变化与行为变化来评价实践育人成效。对课程实践育人效果的考核评价要注重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有机结合,兼顾长期评价与短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2.5 强化课程群思政教育引领作用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具备较高的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因此,在课程群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建设过程中,应强化思政教育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
首先,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方案是强化课程群思政教育引领作用的关键之一。药品质量类课程群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制定符合自身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应突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确定思政教育目标和内容,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和实操教学等教学内容。
其次,建立课程群学生成长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评价体系和督促机制。课程群在协同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思政教育成效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和敦促机制,这也是落实课程群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建设的重要保障。应建立课程群育人评价和促进机制,确保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活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评价,对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应予以督促和纠正。
最后,推广教学案例。推广药品质量类课程群教学案例,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更多思政元素,是强化课程群思政教育引领作用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优秀案例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政课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案例,将课程思政要素作为思考维度融入到案例中,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强化课程群思政教育引领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药品质量类课程群应把思政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支撑。
2.2.6 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提升
药品质量类课程群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中的师生互动和团队协作,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动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激烈竞争和未来药品生产检验事业的发展。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提升是药品质量类课程群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中的重要方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然而,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因此,师生互动成为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药品质量类课程群中,师生互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团队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增强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为此,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和讨论、创建专门的线上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见习锻炼和文化活动等方式来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每个人在细微处发扬创新的劲头,释放个人潜能,实现个性魅力的发挥。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团队协作也是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参与药品质量类课程群中的团队作业,并结合实践项目,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及其应用场景,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协调学生间的关系,开展交流合作,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并引导他们思考,不断优化并提高工作效率和合作水平。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研究,多交流,激发创新并将其动态纳入到课程教学中,以实现课程愈来愈好、团队协作愈来愈多、学生学习愈来愈好的不断提升。
文章以药品生产及流通的全周期质量保障为主线,打破各门课程间的单兵作战的短板,重新提炼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点,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统筹规划各门课程实践育人的评价侧重点,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实践育人多元评价体系,探索药品质量类课程群思政实践育人模式。课程群建设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课程群实践育人也是学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