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超,孙舒扬,柳全文,金成武,张淑荣,张艳芳
(1.鲁东大学 食品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鲁东大学 生物纳米技术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02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BL)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将传统的授课方式与数字化或网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加入课堂,从被动地“要我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学习”。同时,混合式教学也是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与现代数字化的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可借助于各种智慧教学平台,最大程度地将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侧重倒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 条)中提出,以“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2]。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共同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3],以微信及Power Point 为媒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联系,旨在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场景中,深度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可有效地将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4-5]。雨课堂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使学生能够实时获取线上资源,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反馈,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6-7]。
“食品添加剂”作为高校食品类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通过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管理、主要种类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及使用方式两大模块展开讲解,具有知识点多且关联度不高、实际应用强、部分理论知识抽象等特点,其内容不仅涉及食品处理及加工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与其他基础课及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也甚为紧密。传统的教学形式多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8]。
以“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为依托,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特点的基础上,借助平台优势,通过合理构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创新“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模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经验与支持。
在“食品添加剂”教学实施环节中引入“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复习和过程考核4 个阶段(图1),教学对象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 级学生,共计70 人。
图1 “食品添加剂”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食品添加剂”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见图1。
课前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公众号创建并邀请学生加入班级。鲁东大学于2018 年开始与“雨课堂”平台展开良好合作,教务系统已全面导入“雨课堂”平台,因此学生只需要关注雨课堂公众号,便可知悉本学期参与的所有课程。同时,教师还可通过“雨课堂”电脑端插件,制作手机课件,并可通过语音或者文字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注释。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前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预习要求及参考资料等内容,推送至学生手机端,平台会如实记录每位学生预习的情况及参与程度。
学生进入班级后,可以通过教师推送内容,了解课程学习任务,接收预习要求,并及时完成。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既可自行查找资料解决疑惑,也可通过“不懂”按钮标记课件,向教师反馈信息。教师则可结合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重点、难点知识予以解答。通过充分地课前预习,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改善课程教学质量。
签到是统计学生出勤率的重要依据,但是传统的现场点名存在持续时间过长或统计不准确等弊端。“雨课堂”平台可以通过课前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课程暗号的方式实现快速签到,同时准确记录。教师也可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随机点名、发布题目及课堂测验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检验授课效果,而上述任务的完成情况则可作为验证签到情况的辅助支撑。
传统的课堂互动中,教师通常只能通过提问,与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部分学生由于胆小、不自信,害怕出现答错题目或答不上来的情况,因此特别容易被忽略,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而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堂讨论内容,让学生通过“雨课堂”平台弹幕、讨论区投稿等方式参与课堂。上述2 种互动方式,只有教师通过后台才可看到参与学生的信息,因此即使答错也可避免“当众出丑”的情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图2 是“食品添加剂”课程第4 章调味类食品添加剂中部分课堂讨论弹幕内容生成的词云,通过核心词汇出现的频率可更好地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图2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课堂讨论弹幕词云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课堂讨论弹幕词云见图2。
如何将课堂时间有效延续至课外,一直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瓶颈,而“雨课堂”平台的推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境。首先,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后作业或复习题,并视作业的复杂程度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完成。其次,教师还可针对课中学生弹幕及投稿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某些重点、难点甚至可以进行二次讲授以加深了解。利用“雨课堂”的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对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产生更加直观且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后续课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则可在课后,利用“雨课堂”平台提交作业,并通过平台回顾课堂内容(已授课课件内容会自动保存上传),针对重难点知识查阅资料或展开讨论。同时,“雨课堂”平台针对小组完成的作业开发了小组互评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图3 是学生针对“食品添加剂”第2 章第一部分“食品着色剂分类及选用”章节绘制的思维导图。该部分的知识点较为零碎,但难度不大。因此,对于类似分支知识点,教师选择以其中一类为代表讲述,其他类别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该部分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增强彼此间的交流。
图3 “食品着色剂分类及选用”课后复习作业举例
“食品着色剂分类及选用”课后复习作业举例见图3。
每次课程授课结束后,“雨课堂”平台会自动统计并保存此次课程的过程数据,同时以数据和图片的形式推送至教师端。教师一方面可以对课程不同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进而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还可参考平台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测验及课后复习等不同阶段表现的记录,进行量化的评价,为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提供直接的依据。图4为“雨课堂”平台中自动统计的2019 级学生期中测试的成绩分布及试题分析情况。“雨课堂”可对每道题目的正确率、每个选项选择学生的信息进行自动归类,便于教师的后续分析。
图4 2019 级学生期中测试成绩分布及试题分析举例
2019 级学生期中测试成绩分布及试题分析举例见图4。
目前,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在2019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开展了一学期的试行。对同一位教师所教授的相同专业不同年级(2017 级和2019 级)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对比,其中2017 级学生采用传统课堂授课,2019 级学生采用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通过分析2 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发现,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学班级的成绩整体明显提升,平均成绩由77.24 分提高至79.93 分,90 分以上学生的比例由0 提高至5.7%(图5)。虽然提升的幅度较小,2019 级学生2/3 的课程采用全线上授课,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适应,与教师的互动沟通更顺畅,知识掌握更牢固,学习效果更好。
图5 2017 级与2019 级学生期末成绩分布情况对比
2017 级与2019 级学生期末成绩分布情况对比见图5。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需要,在“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割裂,增加了师生互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改善了课堂体验,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如何更好地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乃至整个食品专业教学中实践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进行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