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久虎 (江苏省南通市张謇第一小学)
在陶行知先生眼里,有了日常生活教育就能破除“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中国文化传统旧教导;有了日常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事”,受到日常生活教育就能“增长自己的学识,增强自己的力量,增强自己的信仰”。教师要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数学日记”创造出一种帮助学生用数字的方式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字思维方式与情感的平台。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数学日记”素材,让学生的数学日记成为“有米之炊”。
课本中的不少案例以及练习题插图中都表现出了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图文解答问题。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没有基础知识的积淀,也没有数学的视野,对课本中给出的知识问题很难寻找正确的突破口,所以这时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眼”认真感悟。在初步接触“图文”应用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你看到了什么,“括号”是什么意思? 要我们求什么? 求解这个问题,是将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还是先在总数中去掉部分? 最后再连着看图画说三段简单的话,了解题图的真正含义。以数学角度观察图画,从画图中寻求数学知识,为数字课堂服务,慢慢地学生总能迅速从题目所提供的图画中正确的提取数字要素,并能做出相应的数字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师期望之所在。
心理学家埃里康宁基于幼儿主体活跃阶段的理论研究提出,低年级小学生正是处在幼儿游戏活跃型和学习活跃型期的转换过程,在这个时候的幼儿,有意注意占据了主体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教师学生水平以及各年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很多游戏,期待着学生能从玩中体会数学味,读出丰富数学信息。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但在实际教育实践中并不难看到,当真正面临着生活实践问题时,许多学生往往根本无法将学习与使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将数学教育与日常生活运用联系到一起,教师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培育他们的“数学眼光”,促使他们用“心”领悟,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窗。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数学日记”,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日记节选如下:
日记一: 在星期五,课上我们共同认识一个“0”,我知道了“0”只能代表“没有”,在某些特别的地点还可能代表“起点”“开始”,如我们尺子上的“0”就代表“起点”。教师又要求我们回家寻找生活中的“0”。
日记二: 星期六,母亲带着我出去玩,我坐在车子上正好找“0”。“0”可真调皮,一开始我就一直找不到,不知道它躲到哪儿去了。后来,我发现了一个“0”,它躲在商店牌子上的电话号码里,妈妈夸奖我眼力好。后来在等红绿灯时,我看见前边一台汽车的牌照电话号码中有“0”,红绿灯倒计时的计数器上也有“0”,就在我得意扬扬时,又看见对面驶过来一台公交车,上面写着大大的“101”,哈哈,又是一个“0”。母亲说我是“火眼金睛”,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看来“0”的作用真大,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
布置这样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带着目的去体验,学生都乐于做这样的工作,在找出不同数量之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叙说出来。同时引导学生以数字日记的形式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日记交流方式发挥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进行自主监控、自主反思,是养成学生好的数学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们通过对生动而具体的课堂情景的设计,带动学生探求新知,质疑问难,钻研探索,归纳总结,迁移创造,构成了气氛宽松活泼、同学互助、平等参与、自由开放、体现学生个性的生动活泼课堂,学生的学习也变得主动了,兴致也更高了,活动意识很强,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高效,课后反思更加深刻。
坚持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的眼,去寻找周围的数学,写周围的数学故事,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学生可以每天寻找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从事情中,体会数学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件事情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如在回家的途中数一数所走的步数,再了解自身每一次的距离就能够了解学校离家有多远了;和母亲去商店购物,就可以算一算100 抽的餐巾纸和120 抽的餐巾纸相比哪个更划算;算算自己一学期的零花钱,了解自身需要节省什么钱;帮父母算算这个月的水电费,再了解一下家庭的日常生活费用;为自己制订复习规划、时间安排等,这些都是,数学日记让学生们有机会了解更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还埋藏了如此多数学知识。
日记三:今天我和小姨到超市去买东西。小姨首先带我来到洗化用品柜台,我原以为一般的洗发水的容量只有200ml、400ml、750ml 的,没想到最大有IL 的,最小的有试用装5ml 的。"在饮料区,瓶装饮料一般都是500ml-550ml,只相差了一瓶墨水的容量,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差别。在牛奶区,牛奶的瓶子看似差不多大,但仔细一看有200ml、350ml 的,中间就差了150ml,也就差了3 瓶墨水的容量。所以,我们买东西不能比瓶子的大小,而要看实际的容量。
学生要学数学,不仅仅要学书本上的知识,也要从生活中学,更要处处留心。
写数学反思日记能够给学生创造一种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数学思维方式与情感的机会,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包括自身的思考方法,能够对自身所学数学内涵加以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对自身提问处理的对策,获得必要的反省力量,从被动接触变为主动参与。因为数学日记让学生从机械性、反复性的题海战术中摆脱了过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日记四:我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许多同学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来找我,怎样成功地应对挑战呢? 我的取胜法宝之一就是转化。对于单位“1”未知的情况下,可以把单位转化成已知。
一段时间后,学生变得对学习非常积极,能主动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敢于向教师提出一些有争议的、批判性的问题。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大力地表扬爱提问、会发现的学生,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勤于表达,开拓他们的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爱动脑的好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中释放出活力,学生思想活泼,热情高涨,真正成了学习的主角。
长期坚持撰写数学日记,可以积极推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数学创造力的形成使学生逐渐具备了数学探索与数学创新的心向和习惯,这无疑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创造了全新的视野和工具,也带来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创新未来世界的全新的能力、动力和智慧。
数学日记也成为与师生沟通的重要纽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行为,而每个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透过“数学课堂日志”,学生遇事愿意和教师沟通; 愿意和教师讨论数学问题中的困难问题,对不同的解题方式也敢于提出;课堂教学上欢笑连连,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教师指导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反思,根据课堂教学上的反思、作业上的习题,引导他们写出高质量的反思日志。
陶行知先生说过:“获得成功的教育依赖于师生融洽的学习环境。”数学日记是连接师生之间重要纽带,真正形成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数学日记让学生打开了心扉,让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学生,也能够适时优化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主张重视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利用数学日记可以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起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体会生活,在体验中提高思考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课堂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得以更充分的发展成长,教师需要由关心学生的成绩提高转化为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并意识到课堂教育是教和学的结合,教学必须人人积极参与,民主交流,互助协作。教师们对学生数学日记的选材方法与理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从对学生的数字日记没有篇幅要求,内容千篇一律等,到组织或带领他们在同一素材里、校内外加强研讨,学生深深体会到同样的事物,但看的角度却可能不一样,而思考问题时得出的结论也是很多样的。
日记五:今天下午作业完成后,我就和母亲去商店购买。母亲买了一个护手霜十块钱,我又买了饼干,花了二十二块钱,我就在心中算了一下总共是三十二块钱。结账的时候,妈妈先给了阿姨五十块钱,但是,妈妈马上却说到了:"等一等,我还有2 元。我很好奇,因为五十块钱就已经够了,怎么妈妈还给钱了呢?然后我又看到阿姨找了二十块钱。我想了想,50-32=18 元,52-32=20 元,噢,原来这样付钱就能够得到一个整的二十元钱了。
《义务教育属于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享思想、经历与学习,沟通相互的情感,寻求全新的认识,这样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及时把这些发现、感悟、成果记录、整理、发表,教师也得到发展。
数学日记让师生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多年的数学实践中,学生们写下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日记、运用数字方式记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现象,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形式多样的充满时代感和具有鲜明特点的数学日记,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能够鼓励他们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的思索,使他们对数学发现、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进一步认识,推动他们数学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