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自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传入中国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学者一直在探究如何使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中国化”,使其为我国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服务,因此,本文以广西原生态民歌、柯达伊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柯达伊教学法在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中的应用。
柯达伊·佐尔坦在20 世纪的国际音乐界享有盛名。以他的名称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为国际最先进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唱是柯达伊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尤其是合唱中的歌唱,在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贯穿始终。重视歌唱教育,这体现出了柯达伊“使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思想。柯达伊认为“通过团体共同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和它所带来的愉悦是无价的”。通过歌唱,学生们能够更容易感受、理解知识和技能。所以歌唱教学在柯达伊教学法中是最为基础的内容。
训练敏锐的音乐听觉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音乐听觉在音乐读写中发展,而训练音乐读写能力,听觉占据主导地位。音乐读写能够帮助人们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更容易进入到音乐情景中去。
1.使用首调唱名法
由S.A.格洛弗首创的首调唱名体系,将大调的主音都统一唱成“DO”,小调的主音统一唱“LA”,其他音级以此类推。在首调唱名法中,无论哪种调式,统一都唱“Do Re Mi Fa So La Ti”,首调唱名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调式感,为他们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节奏读法
节奏是音乐中不可替代的要素,脱离节奏的音乐就像是一坨肉糜,无法支撑起来。在匈牙利的音乐教学中,采用的是法国艾米里·约瑟夫·契夫的节奏读音系统。学生在刚接触音乐时,一般是先从童谣和简单的节奏型着手,常用的手法有阅读节奏,创作节奏,打节拍,学习歌曲时先按照节奏去读歌词,这样能使他们更加轻松地进入到音乐环境中。
3.字母谱
字母谱是采用唱名的首字母,如:d、r、m、f、s、l、t。字母谱只能表示唱名,无法表示节奏,它可以为刚接触音乐的学生学习读谱、理解各音级之间的音高关系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4.科尔文手势
“科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科尔文手势”利用手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帮助学生感受音程的音高关系。在教学上教师常采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唱准音高,在二声部训练中,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
被誉为“歌海”的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共有12 个民族,分别是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他们长期生活在广西的山地林间,在日常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原生态民歌,因此民歌是少数民族用于交际、交流的工具。广西原生态民歌宽广嘹亮、粗犷高亢,采用古老悠扬的曲调,描绘着淳朴健康的生活气息,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原始性等风格特征。其民族性体现在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都是用少数民族方言演唱的,每个民族的音乐色彩也独具特色。其多样性体现在民歌种类和演唱形式上,从民歌种类上看有叙事歌、情歌、节日庆歌等,其中以情歌最为丰富多样,如:壮族的《嘹歌》、苗族的《婚礼歌》等,从演唱形式上看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其原始性体现在具有原汁原味的文化特征,采用最自然最淳朴的演唱方式,将日常劳作、生活状态表现出来。广西原生态民歌不仅仅是广西各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支流。
自柯达伊教学法传入中国发展至今,以杨立梅教授为代表的音乐教育学者为柯达伊教学法的本土化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教学既是柯达伊教学法多元化的体现,也是我国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需求。
柯达伊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广泛运用,不仅仅是因为柯达伊教学法的实用性,更是因为柯达伊教学法中所强调的民族性教学与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相呼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原生态民歌,可以说我国的原生态民歌浩如烟海。
从教学思想上分析,柯达伊本人非常重视民间音乐的教学和歌唱中的母语文化教学,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进行对话交流,那么在开始接触音乐时也应先采用母语进行歌唱。广西原生态民歌是以各民族的音乐风格为基础,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为基调,使用各民族方言进行演唱的,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味。在广西原生态民族教学中采用柯达伊教学法既是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本土化教学的体现,也是传承广西原生态民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
从教学手段上分析,柯达伊非常重视歌唱,尤其是合唱中的歌唱,他认为在歌唱中能够诱发儿童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感情。广西原生态民族大多采用对唱、合唱的形式,其中以侗族大歌为鲜明代表,在对唱、合唱时所激发的集体感和民族自豪感是其他形式所难以产生的。
因此,无论是从教学思想上还是教学手段上看,柯达伊教学法在广西原生态民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广西原生态民歌因其独特的音乐曲调、民族语言使得非本民族的人只能照猫画虎。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流密切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原生态民歌教学若能够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多融合其他国家民族的教学方式,会使民歌教学传播得更加广泛,所会演唱的人也不只限于本民族。广西原生态民歌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它具有即兴性的特点,演唱者可对旋律或歌词做出恰当的改变,在传承时也会不断经受人民群众的凝练加工。而柯达伊教学法也非常强调即兴创作的作用,柯达伊非常鼓励学生即兴创作歌曲,这种强调即兴创作的教学法与广西原生态民歌中的即兴性不谋而合。从传播广西原生态民歌上以及民歌的即兴性特征上看,将柯达伊教学法运用于广西原生态民歌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壮乡美》选自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年年三月是歌圩》,是一首无伴奏独唱作品,由范西姆作词、谱曲,是范西姆根据壮族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首新原始生态民歌。歌曲《壮山美》旋律欢快明亮,较为高亢,节奏自由,并采用具有民族色彩的滑音作为装饰音。歌曲采用壮族方言进行演唱,在欣赏与歌唱中让同学们感受壮族语言的魅力,体会广西原生态民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身穿壮族服饰进教室并提问:“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服装猜猜看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个民族的歌曲呀?”
2.展示广西美丽的山景图,并播放音频,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旋律线条。
3.教师采用“口念节奏谱”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节奏,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念滑音时是否准确。
4.初步学习歌曲旋律,歌曲中含有多处四度、五度、六度大跳,在学生演唱旋律时采用“达尔文手势”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唱准旋律。
5.在熟悉歌曲旋律后,便加入歌词演唱,在歌唱时要注意非壮族学生的歌词发音,尽可能地使歌词发音标准。
6.在拓展环节中,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教师的指挥进行分组对唱。
7.在结课环节中,除了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还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作业:“根据歌曲旋律和风格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1.教师身穿壮族服饰,既可以营造本节课的民族氛围,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教学内容暗示。
先天性腹裂是新生儿外科常见的畸形之一,在小儿外科中治疗总体成活率高,若合伴肠扭转,穿孔或闭锁等畸形则成活率<70%,腹裂80%在都发生在右侧,在临床表现多为在出生时即可见的部分肠管由裂口处突出在腹壁外,肠袢互相相连,肠管多为暗紫色,肠管增厚并水肿,伴有胎粪色纤维假膜或胶冻样物质披盖,浆膜下可有血肿,有时可伴有肠坏死或腹膜炎,在治疗上外科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2.歌曲旋律多高音、连线和四度、五度大跳的音,表现了广西重峦叠嶂的美丽风景。展示风景图并让学生初次听歌曲画出旋律线目的是在视觉上、耳朵听觉上以及书写上都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意义。
3.在节奏教学环节中采用“口念节奏谱”是因为歌曲中有许多四个十六和时值较长的节奏型,节奏较为复杂,在“口念节奏谱”中使每个时值的节奏都有一个声响,比传统的用“Da”或打节奏的方式要更容易区分节奏的快慢。
4.《壮乡美》是一首具有壮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歌曲旋律起伏较大,学生在初次学习歌曲旋律时会不太好把握音高之间的距离。利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唱准旋律,把握好音的空间距离。
5.由于壮族原生态民歌都是采用壮族方言演唱的,在歌唱时要注意歌词的纯正性,非壮族的学生在演唱时会有演唱方言的困难,在教学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唱对发音,同时在演唱时要放松,采用最原始的歌唱方式进行演唱。
6.在拓展环节中采用分组对唱的方式,既符合壮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同时在对唱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交流能力。柯达伊教学法也非常重视在对唱、合唱中心灵上所产生的集体感和纪律感对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7.由于“鼓励音乐创造能力”是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柯达伊教学法也非常强调要在音乐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所以在结课环节中留给学生具有激发创造能力的作业。
以上是以广西原生态新民歌《壮乡美》作为教学内容的课例,教案中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是一个将柯达伊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的课例。
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上、生态上、文化上都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交流的发展状态,多元文化教育已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广西原生态民歌为切入点,以发展广西原生态民歌教学方式多样性为着眼点,在具体教学案例中探究柯达伊教学法在广西原生态民歌教学中的应用。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视域下,我国音乐教育采用国外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已是一个研究至深的课题,但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利用柯达伊教学法使广西原生态民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传唱与喜爱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