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乾(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小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学情实际和教学内容,只是照本宣科,实际阅读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对阅读内容的部分章节或词句抒发欣赏、疑问、批评等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契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式阅读开展阅读学习,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自读自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旨。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很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当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入研读,教师就开始联系课内外内容进行拓展,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表面上看整堂语文课教师教学内容丰富,但是辐射面过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知识体系不连贯,阅读就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内容,教师会通过不断地提问或者组织合作学习、游戏活动、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去理解文章内容。殊不知,在这样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读文章内容。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阅读活动体验,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阅读教学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习惯,传授学生批注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批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和自学中养成良好的读书动笔习惯,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动笔的过程中,学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维逐渐活跃。因此,在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读,并进行批注。
其次,小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占据思维主导地位,相较于抽象、单一的概念,其更容易接受形象的图画。教师可以结合此类特征,与学生一起设计专属的批注标准和批注形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此类批注标准展开阅读。例如,重点句式画横线、摘抄的优美语句画波浪线、关键词画三角号、存在疑问的语句画问号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每次阅读前先熟悉批注标准,随后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批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批注习惯。
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批注时间。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默读思考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一味地阅读,没有进行思考,那么阅读将变得毫无意义。阅读需要静下心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感悟,悄无声息地进行品味和分析。
其次,给予学生批注文章的时间。要想发挥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势,仅仅是研读或者简单的批注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文章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每名学生的批注都不一样。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二次批注时间,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和主旨,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批注式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法不同,它更加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此,在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如此,阅读教学才会精彩纷呈、百花齐放。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批注。
(1)理解性批注。
当学生阅读文章时,脑海中自然而然会出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段文字所产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读到精彩部分时,很多学生会受到触动,产生各种各样的见解。这是学生作为阅读者的思考所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笔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句子或段落旁,不应固化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的理解才是阅读真正的收获。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这篇课文时,学生阅读课文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以课文第5 自然段的内容为例,关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一句,有学生认为这一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详细描述了白鹭的形体、颜色,给我们带来了直观的印象。也有学生认为全段没有用华丽的语言辞藻,也没有浓烈的渲染,却勾勒出一幅线条流畅、色彩协调的白鹭图。总而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批注,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就是一次有效的阅读。
(2)评价式阅读。
在阅读文章时,学生既是阅读者,又是评价者,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对信息进行评价、加工。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延续作者的创作。教师应该允许他们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旨在传递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的优秀品质。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批注,并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中心句进行点评,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师鼓励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走进文本,多方面点评文本,进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刻的感悟与体会。
在阅读与批注之后,学生已经对文本产生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集中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批注的信息得到高质量地利用。首先,教师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交换批注意见,展示自己的观点,观察他人对文章的理解,吸收独特的观点;其次,小组合作继续展开批注,批注共同疑问,讨论成果;最后,各小组相互展示、汇报讨论成果,指出疑问,由教师结合学生批注的问题展开统一指导,确保阅读批注成果可以得到迁移应用,逐步内化。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阅读,针对课文重点段落和课文主旨尝试进行批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对课文细节进行批注,如对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词进行批注,对让你感受到“慈母情深”的内容进行批注。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批注内容,各抒己见,并将有争论的内容进行记录、整合,后续由教师统一给予指导。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感悟文章的魅力。教师需要将这种边读边思边写的阅读方式融入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