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登卓玛 刘婷婷
电影《向着明亮那方》是由七部国产原创绘本改编的动画合辑。七个短片以“爱”为主轴串联在一起,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温馨治愈的世界,被誉为“中国首部原创绘本电影”。电影用中国审美(水墨、剪纸等)呈现了亲子关系、人与自然、兄弟手足、睦邻之情、异地成长等极具中国特点的温情故事,传达了中国的价值观,唤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展现了中国人的“爱与美”。
作为一部动画合集,导演没有为追求影片的完整性而强行统一画风,七部短片皆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片的第一个短片《小兔的问题》中,导演采用“水墨写意”的画风刻画了旗袍、鸿雁、山水、荷花等中式意象,奠定了浓郁的中式风格基调。而在短片《哼将军与哈将军》中,导演采用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艺术形式,用定格动画的手法,为人们呈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同画风的短片会影响电影的连贯性,但对“单元化叙事”的影片来说不仅不能算是缺点,反而很好地还原了绘本的画风,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旨趣。
七个短片分别讲述了七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温暖故事。
《小兔的问题》记录了小兔和妈妈关于成长的一个个问答,母爱会默默地守护你,也会激励你勇往直前。
《哼将军与哈将军》将双胞胎的故事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哼哈二将的故事进行意象联动,极具东方幻想的浪漫色彩,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手足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展现的是小男孩在河南乡村的童年生活,这也是很多“80后”“90后”童年的美好记忆。在那个手机通信还不太发达的年代,一切娱乐活动都来自生活与自然。村里的某个地方常常有一群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展开一场关于弹珠的精彩竞技。傍晚,孩子们乘兴而归,和家人一起在院子里吃饭、乘凉,听父母聊些家长里短,有时还有机会看戏班表演。
《蒯老伯的糖水铺》里,准备上夜班的出租车司机、刚下夜班的护士、抢险的消防员、巡逻的警察……都习惯到蒯老伯的糖水铺喝碗糖水,街坊邻居也在以各自的方式回馈蒯老伯。这是由一碗糖水连接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是善意在人们之间的缓缓流动,是中国平凡而温馨的市井故事。
《翼娃子的星期天》带人们回到了改革开放后的年代,当时一大批人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艰难打拼。小男孩翼娃子就是跟着父母在城市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翼娃子一家在城市生活的一天,是许多外出打拼的家庭生活的缩影,甚至是那个时代中国城镇化的缩影。
《小火车》让人们再次回忆起了15年前那场惨痛的灾难——“5·12”汶川大地震。透过影片,人们感受到的是灾难中的温情和勇敢。
在《萤火虫女孩》中,乡村客车司机在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中,接受了动物们的感谢与敬意,一场特殊的退休仪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朴素的生活用一幕幕具象的画面串联起温情的故事。影片里有中国的过去,也有中国的现在,有中国的城市,也有中国的乡村。人们可以在这些动人的中国故事中唤醒情感共鸣,收获心灵感动。
除了时代记忆,人们还可以从影片中捕捉到烟火人间的生动气韵,感受到质朴而动人的中国式情怀。《翼娃子的星期天》里,翼娃子的爸爸妈妈勤劳朴实、夫妻恩爱,经营着一家小吃店。无数的异乡人在小店里来来往往,他们是城市中平凡而又伟大的存在,小店是他们忙碌生活中休憩的驿站。一口热饭抚慰他们疲惫的身体和心灵,一口乡音也唤起人们对故乡的回忆。除了翼娃子,人们在影片中还能看到在菜场摊位边一盏小小的台灯下看书的小女孩以及在柜台后面、摊位旁边写作业的孩子们,他们在这个城市里努力地学习、生活。父母和孩子相互陪伴,一起经历生活的磨炼,寻找归属感,同时也让荧幕前的观众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爱。
短片《小火车》中,小男孩一家是这次地震的亲历者。地震之后,小男孩一家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安置房中。小男孩不幸失去了双腿,只能用假肢行走。在短片里,导演将小男孩的假肢意象化为一辆开往远方的“小火车”。最后,男孩终于穿过隧道看到了小火车,人们也通过正在建造的新房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災难过后,大人与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但人们能从短片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持。他们心怀希望,从不气馁,小男孩与父母一起等待着小火车开来,勇敢地向前走……当小男孩学着小火车“哐哧哐哧”的声音走出隧道、再见光明的那一刻,人们仿佛与他共同完成了一次苦痛后的蜕变与成长的历程。中国人从来不会向苦难低头,也不会因苦难而舍弃爱与亲情。不管在任何灾难面前,人们都会迎难而上,在黑暗与困苦中坚定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影片以独特的国风美学、浓厚的情感温度、平淡的美好生活,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家庭、市井的烟火味道,以及成长中爱与温暖的故事。在这个充满爱与美的中国童话世界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幸福。愿我们都能向着明亮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