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23 01:15:00林煜倩赵薇王建琳王玉娟余青泠饶利兵李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定式孔镜椎间

林煜倩, 赵薇, 王建琳, 王玉娟, 余青泠, 饶利兵*, 李莉*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中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约1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成功的穿刺定位是椎间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1]。选取穿刺路径要接近靶点,也要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内脏器官、骨等,术者必须将穿刺针经椎间孔入路精准穿到理想位置,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2]。然而对刚接触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术者而言[3],其学习曲线陡峭,操作难度大。临床常规的穿刺方法为手动盲穿法,需要医生凭经验通过反复的透视明确穿刺针的置入方向、深度,主观性较强,不利于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和规范化操作的推广[4]。同时反复透视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辐射量增加,患者手术痛苦体验增强等不良影响。因此,精准快速的穿刺定位、减少穿刺及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是脊柱微创外科医生面临的问题。3D 打印技术个体化定制的特点受到医生的关注。团队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数据3D 打印出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并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报道如下[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1 年12 月~2022 年11 月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实验组利用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辅助椎间孔镜手术。本研究获学校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查编号:202308001),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单纯的L4~5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②18 岁以上,同意椎间孔镜手术;③无严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④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符;⑤保守治疗3 个月无效或症状改善不明显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脊柱退变、腰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及明显侧弯等畸形;②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③高度游离的椎间盘块;④痛阈值不能耐受局麻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10 h 禁食,局部麻醉后,患者呈俯卧位。医生触摸患者的髂后上嵴和棘突,判断穿刺目标节段的位置,马克笔画出后正中线、双侧髂嵴线,通过CT 扫描画出病变的椎间盘上下椎间隙线。选择合适的旁开距离和头倾角确定进针点。旁开距离:L3~4为8~10 cm;L4~5为8~12 cm;L5~S1为12~14 cm。头倾角:L4~5约为20°,L5~S1约为30°。常规消毒,铺巾。靶点穿刺,使用直径1 mm 的导丝插入18 G 穿刺针,逐层套筒扩大切口通过直径2.5 mm 克氏针套管。然后使用直径2.5 mm 的克氏针穿刺与目标椎间隙相对的上关节突腹侧。可以先穿入椎间孔,在透视下调整克氏针的位置、方向角度和长度滑向上关节突腹侧(Walking 技术)。继续使用逐级套筒,顺克氏针逐层分离软组织。使用8.5 mm 环锯将上关节突腹侧骨质磨除,环锯外面要有套筒保护,注意不要过于偏向背侧而破坏关节突的稳定性,此步骤即为椎间孔扩大术。环锯到达椎弓根内缘即可停止。拔出环锯,插入铅笔芯和内镜外套管,透视确保内镜外套筒正对椎间盘突出处。连接内镜、光源(用贴膜密封,以防止起雾)。连接射频消融,插入内镜,内镜接1~2 袋3000 mL 盐水,用于冲洗术野和液压止血;镜下观察,解除神经根压迫、椎管至硬膜搏动良好、神经根松弛、无活动性出血后拔出套管,逐层缝合切口,敷料覆盖。

1.2.2 实验组 首先规划手术路径(图1)。获取患者CT 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Research19.0、matic11.0 软件重建皮肤与脊柱病灶区,设计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测量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等,确定进针点并模拟穿刺路径[6]。利用智能光固化3D 打印机以光敏树脂为材料打印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图2)。“三定式”导向器术中应用见图3。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呈俯卧位,腹部悬空,将网格底板的竖轴置于背部L4~5节段棘突上方,经CT 扫描修正网格底板位置,使圆形标记物与椎弓根的位置相对应,然后使用马克笔沿网格底板的轮廓进行体表标记。将进针区域的背部皮肤及“三定式”导向器进行消毒,铺巾。其后将网格底板的中心卡扣与角度定位器上的圆珠相结合,调整合适的头倾角和旁开距离,利用稳定器将弧形导向器(图2c)固定于进针点上方,医生根据术前测量穿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从患者身体侧方或侧后方置入1 根细导针进入椎间孔,手术后续步骤同对照组。

图1 设计手术路径Fig.1 Simulated design of surgical path

图2 “三定式”导向器组成 a:网格底板b:角度定位器与稳定器c:弧形导向器Fig.2 Composition of a "three-set" guide a: Gridding plate; b:Angle positioner + stabilizer; c:Arc guide

1.2.3 “三定式”导向器组成 “三定式”导向器主要由网格底板、角度定位器、弧形导向器3 部分构成(图2)。网格底板厚2 mm,标记点距离0.5 cm,上下间距1 cm,长8 cm,宽6 cm,用于标记病灶体表投影点,其上附有圆形标记物用于确定椎弓根的位置。横轴上的标记代表旁开距离,一侧附有量角器用于测量头倾角,网格底板设有中心卡扣,与角度定位器上的圆珠结合,可以调整头倾角、旁开距离。角度定位器(图2b,B)长12 cm,设有8、10、12 cm 三个标记点,直径3.6 cm。稳定器(图2b,A)将角度定位器与弧形导向器连接并固定于进针点上方。弧形导向器半径5 cm,扇面厚1 mm,其上的刻度用于确定穿刺角度。

1.2.4 “三定式”导向器原理 将患者CT 数据导入软件进行模型重建,穿刺靶点与上关节突肩部中点的连线即为穿刺路径,其连线与皮肤的交点为进针点。根据穿刺路径确定进针位置,穿刺路径与水平面的夹角确定穿刺角度。靶点与进针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穿刺深度[7]。利用术前规划的手术路径以及“三定式”导向器可快速在患者体表确定进针点,实现精准穿刺,见图4。

图4 “三定式”导向器原理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inciple of“three-set”guide

1.2.5 观察指标 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时间、VAS 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 个月VAS 评分,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VA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无腹腔脏器或肠道损伤,无大血管损伤。见表1~3。

表1 患者一般资料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患者手术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时间(x±s)Tab.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puncture times, times of fluoroscopy and puncture frequ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Mean±SD)

表3 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x±s)Tab.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Mean±SD)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久坐的白领阶层。其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放射痛或麻木[8],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椎间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通过在椎间孔镜下可视化操作达到减轻疼痛和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精准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主刀医生需要凭借临床经验,反复调整穿刺针的方向角度和长度,增加了穿刺次数,重复的透视增加了患者及医师的辐射损伤。术中穿刺时间过长或位置不准确可引起神经、周围组织的干扰,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因此三定式导向器精准确认穿刺路径与靶点位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椎间孔镜手术对术者的精细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初学者往往会遇到各种并发症,如出血、硬脊膜撕裂和突出物残留导致复发等。应用3D 打印技术辅助椎间孔镜技术相比传统手术则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时间更短,穿刺更精准,创伤更小,术中出血更少,术中X 光透视次数减少,并发症更少。本研究中实验组的穿刺位置、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均非常接近术前设计,术中平均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证明术前模拟结合三定式导向器辅助椎间孔镜技术的精准性,术前术后测量的腰腿痛VAS 评分和腰椎ODI 评估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9]。但3D 打印三定式导向器辅助椎间孔镜技术仍然存在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其能否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10]。模拟手术可以准确测算穿刺路径的方向与长度,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减轻心理负担,便于早期功能恢复。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病例数较少,需要更多的应用导向器为大样本量患者进行穿刺定位;材料选用光敏树脂,在光固化打印机下成型,容易变形;“三定式”导向器局限于L4~5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后续将考虑纳入其他节段腰椎间盘突出[11],以及其他部位穿刺如心包穿刺,纵膈穿刺,骨髓穿刺等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本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确定进针位置、角度及深度,通过调节穿刺定位器使穿刺准确、快捷,达到手术标准化,减少射线暴露剂量及手术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定式孔镜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医学概论(2021年18期)2021-01-21 22:46:45
养生方法定式多 因人而异是关键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