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涛涛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在社会发展推动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需紧跟时代潮流,科学应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合理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对于日趋凸显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基于学生安全管理视角加强高度重视。例如,定期面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向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观念,进一步自我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向辅导员或者校园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就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言,高校可尝试引进信息技术手段,实时关注并详细分析高校论坛等交流讨论基地所衍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趋势,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观察并以最佳时机采取介入手段。而校园安全教育层面,则传统课堂安全教育方式可能并不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对此基于学生喜欢浏览短视频这一局势,高校可选择不同层次的校园安全管理主题角度,拍摄有关于校园安全管理主题的短视频,安排学生完成此项工作,通过创意构思与拍摄等一系列流程,学生可自主领悟到安全教育的深层内涵与重要意义,甚至还会进一步对周围同学与朋友产生正向影响,以此实现更佳宣传推广效果[1]。
平安校园包含校风、校训、秩序、文化等多层面、多层次的平安。平安校园建设的持续开展有效为高校和谐健康与稳定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是高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理应致力于创建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保障运行机制长效可行。学生安全保障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权益密切关联,充分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可为学生长远可持续发展、校园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多数采取事后处理方式。目前校园网络安全事件约90%皆来自网络诈骗。例如某高校两个月内发生的网络诈骗事故高达84 起,主要诈骗方式是兼职刷单、网络贷款、网络购物、冒充客服、快递诈骗、盗取微信或QQ 冒充熟人等等。诈骗形式各式各样,首先是网络购物诈骗最为常见,其次是刷单诈骗与盗取微信或QQ 冒充熟人诈骗,就整体局势而言,网络诈骗数量居高不下,且日趋攀升。另一方面,校园网络安全事故便是大学生分期付款与贷款。许多大学生受虚荣心驱使,分期或贷款购买高档手机、电脑等各种物品,其利率非常高,若是学生无力偿还利息,则会面临许多个人隐私信息泄漏,甚至是人身安全问题,恶性循环,不断累积,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正常学习与生活。
疾病或者意外等人身生命安全始终是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若是受到伤害,对于学校而言可能是千分或万分之一的损害,就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伤害,由此可见学生安全责任尤为关键。当前,交通安全是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大部分高校均处于交通便利位置,而且假期学生喜欢四处游玩、购物等出行活动,很容易遭遇交通事故。对于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与疾病等各种情况,高校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且鼓励学生参加意外伤害商业保险,或者在农村购买合作医疗保险、校园责任险等多种保险,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事故发生概率。
高校后勤逐渐趋向于社会化趋势之后,食堂等后勤保障服务部门皆演变成了基于利润的企业运作模式。尽管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与卫生均比较严格,且皆设有一定保障,但是很多学生更加乐于到校外小餐馆或者小摊点购买食物,这些小商小贩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缺乏监督管理,对学生的饮食安全埋下隐患。尤其是学期开学初期,很多学生由于经济富裕,不喜欢校内大食堂的饭菜,总喜欢结群到校外小饭店开小灶,许多小饭店的消毒与安全措施并不完善,多数餐具清洗也不到位,极易造成腹泻或者传染性流行疾病。对此高校应强化对于食堂或者校内餐饮店的监督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尽可能以优质服务与美味食品吸引学生[3]。
尽管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学生均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等层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能力与素养,然而因为其日常生活与活动等均是在校园内部进行,缺乏充足的社会实践经验,且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稳定,难以与真实的社会环境高度融合,所以致使高校学生严重缺乏自我安全意识或者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此外,在安全隐患通过多元化形式衍生时,高校学生通常不理解也不懂得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加大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部分高校受限于始终强调自身知名度、录取率、影响力,过于偏向教学效率与质量、学生成绩、办学环境等片面化层面,而直接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特别是学生道德素养、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等的教育严重缺乏针对性。一旦学生接触社会,则负面影响势必会对学生造成不可小觑的冲击,使得部分学生遇到信仰危机,从而价值观扭曲,甚至出现拜金主义等思想膨胀现象,引发不积极向上、责任意识匮乏、情绪化且抵触学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个人意识偏激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校园后勤服务是保障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进行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根源而言,高校后勤服务是针对学生的一种公益性服务项目,且相关部门针对高校后勤服务逐渐社会化的创新变革指出了所需遵循的三项有利于要求:具体即有利于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利于保障高校长远可持续发展。但是值得深究的是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单位自从改革至今,在思想层面始终缺乏对于后勤服务独特性的正确认知,过于急功近利,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视服务质量,进而导致了大量安全性问题,尤其是环境卫生、食品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等等[4-5]。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具体涉猎层面十分广泛,而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保障学生安全管理流程与水平等不断创新优化,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综合水平[6]。
一是信息共享机制。所谓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明确要求以信息沟通交流渠道构建为侧重点,以此指出高校可以由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优化方面突破严重阻碍各部门之间积极交流沟通的障碍,同时要求高校必须基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优化改善高校各部门间的交流效率。对此,高校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安排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座谈会,为高校各部门实现深层沟通协作提供有力载体,同时还可基于提高高校整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为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通力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性支持。二是联防联动机制。所谓联防联动机制建设明确要求高校必须致力于实现校内机制,构建与校内外联合机制建设,其中内外结合机制与公安、消防、家庭等相关主体密切关联,对此高校应有效发挥自身在多利益主体联防联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力争各方主体积极配合、支持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以此为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的组成部分,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关注。突发事件具备一定的突发性与偶然性,极易发生在学生按管理工作的薄弱部分,所以很容易在短时间之内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此外突发事件管理工作开展时,高校需侧重于推动管理关口向前移动,以未雨绸缪的方式全面加强风险识别与应急预案等相关工作,从而确保突发事件得以稳妥解决。同时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态化中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同样是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保障,据此进行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分析与安全预案制定预演,有效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综合水平。而应对突发事件时,高校则应针对性处理实际问题并合理决策,以舆情监控引导为侧重点。同时在突发事件处理之后,高校应及时将侧重点转移至全面开展师生心理健康建设等后续工作,通过积累丰富经验,避免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整个体系出现不必要的漏洞。
随着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相关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也需进一步巩固。对此高校应实时关注人才队伍规模的持续性扩大、人才专业化、一体化的全方位构建,据此要求高校应全力创新优化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与途径,以针对性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与素质,并适度加宽、提高对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在人才培养途径与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高校需基于自身人力资源与专业资源优势,与专业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委托培训等丰富的方式,提高学生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此外,高校还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立安全管理兼职队伍,以助于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与水平得以显著提升。而岗位用人标准层面,适度提高用人标准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队伍综合水平与专业素养,因此高校应全方位基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需求,明确其具体要求的胜任能力与专业素质,并以其规范标准进行管理人才聘任与考核评价,以保障人才专业素养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工作实际需求。
就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考核评价机制而言,其工作侧重点在于合理制定指标、优化方式、应用结果。考核评价指标制定需要高校详细分解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目标,不仅有助于考核评价工作与高校实际情况的高度适应,还有助于提高考核评价结果参考意义,从而为深入探索发现更多管理工作优化路径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考核评价指标需涉及师生个体的主观感受,师生基于校园环境所获安全感等等。考核方式创新则应持续推动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评价主体应包括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管理单位、安全管理对象,以及第三方考核评价单位,以保障考核评价公正公平性。考核评价结果应用要求高校必须对比分析考核评价结果和预期目标差异性,经过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其中所存在问题,以考核评价结果为人才考核和任用依据,以此发挥考核评价的有效作用。
综上所述,平安校园建设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由于高校属于针对全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所以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彰显着独特性与关键性。就高校未来发展来讲,平安校园建设是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与高校稳定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平安校园建设既是高校内在发展需求又是师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高校需明确平安校园建设内涵,重新认知了解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基于持续创新改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安全管理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