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潇 赵效楠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结合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优势与性质展开分析,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高度契合,高等学校引进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科学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显著提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显著提升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效果,在为高校学生带来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支持。
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内含现代化管理思想,汇集世界各国管理工作经验的精华,对于现代学校教育观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结合新世纪教育特点展开分析,质量体系内涵以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学生为核心以及教育国际化发展,随着国内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开展深度研究,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由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经验型管理模式逐渐转化为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显著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国内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第二,开展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紧随国际教育改革步伐与发展步伐,确保高等学校走持续发展道路[1]。长期以来,国内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引用传统目标管理工作模式,此项管理模式具备高效性特征、多变性特征,工作效率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环节目标,管理工作模式有着难以管控的弊病,需要结合质量管理思想构建与现代化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相契合的管理制度,积极转变学校服务意识以及教育观念[2]。
高等学校顺利突破人为因素影响,进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体系,顺利达成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目标。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需要借助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开展一系列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等教育工作需要面临复杂繁琐的教育环境,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定环节,容易产生偏差,部分学校习惯扮演工厂角色,将高素质人才培养看作是工厂生产产品,满足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生家长的各项要求。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是学校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高等学校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掌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科学设定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始终秉承科学教育这一思想,贯彻自由式教育[3]。
同时,教育理念立足于高等教育整体育人功能,不能一味强调教育只是有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高等学校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控体系,结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观念。不仅如此,新时代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应当具备创新创造意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在身心结构的各个方面都应当达到社会要求基本水平,实现身心健康发展[4]。
例如,结合社会观点,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生活必备的关键能力的各项要求,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不仅需要拓宽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格,形成健全人格,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能力结构,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具体而言,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创设和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从而确保广大社会公民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系列优良素质,将身体健康、心智健全、情绪管理、伦理道德等因素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就质量方针而言,是由高级管理人员所发布的组织质量宗旨与方向标志组织,在质量方面所奉行的一系列宗旨,精准诠释组织在质量工作环节所贯彻的中心思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为组织各项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提供核心参考依据,顺利达成预期工作成效,并且助力组织借助一系列资源顺利达成某种目标[5]。由此可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评审提供了框架,而质量目标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则需要与持续改进以及质量方针承诺建立联系,从而促进可测量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财务业绩以及产品质量提升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与积极影响。为此,相关方的信任程度与满意程度也会受此影响。
结合上述现代人才规格培养观念,高等学校需要将促进教育稳定发展、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作为教育质量方针的主导思想。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目标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发展环境,拓宽学生知识储备,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效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具备充盈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高度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成为具备良好创新创造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一份力量。
结合目前形势而言,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为实现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先进知识教育观念、学生发展观念以及质量管理观念引导实践教育活动,借助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开展创造性学习。在教育环节创设科学研究途径与科学研究情境,助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体验,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开展分析与判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6]。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的设定,可以为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是满足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与重要依据,可以顺利实现培养具备岗位竞争优势以及创新创造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目标。高等学校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求高等学校深度分析、深度学习相关标准,并且结合高等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行文件。确保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呈现规范化发展趋势与制度化发展趋势,避免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与影响。
与此同时,有效管控内部审核行为、消费者审核行为以及机构审核行为,对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动态化调整,制定具备灵活性特征与动态化特征的质量评估体系,其中包括高等学校自身标准以及国家整体标准。此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运行效果与运行流程开展有效评估,而且可以节约大量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顺利实现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目标。
高等学校构建教育规范化管理体系与标准化管理体系,不仅涉及高等学校自身,同时还需要上升至国家级教育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关乎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利益。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标准为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与国家相关部门构建三位一体的规范化标准体系,需要站在全局角度出发,分析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发展需求,制定出整体发展任务与发展要求;地方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地方文化发展水平、经济建设需求,制定出人才培养标准,为高等学校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在三位一体标准体系建设环节,政府部门应当保留高等教育质量立法权、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权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监督权,出台一系列政策,有效激发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其中包括高等学校、高校教师以及高校学生。高等学校需要结合国家标准与地区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高校办学理念与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同时针对自身办学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将其作为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参考依据。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与优势,共同完成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培养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国家整体要求,把控关键性节点,打造具备开放性特征、积极性特征与互动性特征、活跃性特征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7]。
高等学校在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当结合社会整体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中心,探索一系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质量标准化管理理念与质量标准化管理手段,对高等学校内部组织活动以及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管理。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绝的实用型人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赢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顺利达成高等学校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保质保量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与高校教学任务,乃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学校内部质量管理环节,各个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互动与交流,实现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极为关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约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显著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为此,高等学校需要确保上下级之间关联部门具备完善的互动交流机制,这样才可以构建具备可操作性的平台,为高等学校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同时,意识乃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足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方可确保行动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而精准的数据信息,是高等学校内部教育质量标准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参考依据,可以确保内部教育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此形势下,高等学校需要针对校内教职工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意识开展培训,这也是高等学校顺利达成质量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主体,是社会实现进步与发展的微观元素,需要秉承动态化调整原则,在上一阶段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当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做出改进与完善。
高等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涉及组织工作、指挥工作与控制工作,需要面临纷乱复杂的工作环境。为此,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针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统领规划,在充分理解质量科学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把控关键性节点,这样才可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内部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构建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开展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可以为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助力支持。通过树立现代人才培养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规范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开放性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高等学校内部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系统等方式开展教育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在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持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高校学生早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