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合作已成为各国深化友好关系,推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外合作教学更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教育全球化的时代特征。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中外合作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是全球视野的碰撞与交融。计算机作为一门全球性的学科,其技术发展与创新不应有国界限制。因此,将国外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引入国内,与国内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无疑是对国内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与扩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与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科技动态,拓宽视野,培养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与能力[1]。
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深度与广度的升华。一方面,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中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丰富和提高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内进行学习,提高了教学的广度。
此外,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一种深度的教学改革。它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启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会发生深刻变化,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尽管这种改革面临着种种挑战,如制度障碍、资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等,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显现的挑战源于国内外课程体系的差异。中国与外国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如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课程深度和广度、重点领域的关注等。如何充分调和这些差异,找到一种平衡,以确保课程设置既满足国内教育的特色需求,又能接轨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便是我们面临的首个问题[2]。
其次,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面临着课程资源整合的难题。如何确保引进的外国课程与国内现有课程的无缝对接,是个不小的挑战。这需要我们对国内外课程进行深度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共性与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程整合和优化。
最后,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如何在课程设置中实现学科交叉与创新。计算机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和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如何在课程设置中及时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同时又能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创新性地设计和调整课程设置,是中外合作教学模式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
对于教学条件的挑战,首先要关注的是硬件设备。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充足的硬件资源来支持实践教学,而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往往涉及不同地区,甚至是跨国的教学环境。如何确保教学设施的统一性与适应性,以及如何使得所有的合作方都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教学条件的首个考量。
其次,教学条件的挑战也反映在教育软件与教学平台的选用和统一。不同的教学平台、工具和软件可能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和技术要求。为了提供统一而高效的教学环境,需要我们慎重考虑并选择适合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教育软件和平台。
再次,挑战亦来自教学条件中人才资源的分配与调配。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可能涉及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考虑到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经验、研究背景等因素,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条件的挑战还体现在文化的融合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师可能存在不同的学习和教学习惯,这就需要在设计教学条件时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并寻求适当的融合和调和。
在师资配备上,挑战首先体现在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能力上。计算机专业需要专业素养深厚的教师来进行教学。然而,在中外合作的模式下,涉及教师的交换,如何确保参与教学的中外教师都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师资的语言问题也十分突出。由于中外合作的特性,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教学环境。这对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配备带来了困难。
再次,教师的文化适应性也是师资面临的一个挑战。教师不仅需要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也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文化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就成为了重要的衡量标准。
最后,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师资面临的挑战之一。高职计算机专业中,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需要进行科研工作,以保持专业领域的前沿。在中外合作模式下,如何保证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现代高职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中,引入国外优质的MOOC 课程已成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MOOC 课程,特别是那些由世界顶级大学和专业机构提供的,通常具有深度的学术理论内容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均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全面的学习资源[3]。引入MOOC 课程的方式可以强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而MOOC 课程的自学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以《数据挖掘基础》课程为例,校方可适时引入由国外专业机构提供的高质量MOOC 课程。在教学开始之前,学生被指引去研读MOOC 课程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数据挖掘理论到当下最尖端的技术方法,再到当前的研究趋势。这种自我启发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初级阶段就已经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了全面的认知。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对MOOC 课程的学习情况,组织他们展开主题讨论,并在讨论之后进行课堂评述。例如,在某次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探讨了如何运用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分享了对这个主题的见解,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这能让互动的学术讨论课堂充满活力。此外,教师利用MOOC 课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理论反思,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一次课后作业中,教师引用MOOC 课程中一个关于电商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分析。这一实践性作业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到数据挖掘在现实业务中的应用。
双语教学旨在构建一种包容的、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术知识方面达到国际水准,更能够让他们适应多元的文化环境,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制定一套适合学生的双语教学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开设口语和听力课程,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性强、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口语和听力练习,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技能,增强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利用国外专业课程作为教学资源,全程由外教加助教授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磨炼语言技巧[4]。其次,在课程实施方面,作业和考试的全程应采用英文进行,使学生有机会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英文写作能力。例如,考试时,题目均采用英文出题,学生需要用英文进行解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同时也检验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此外,为了打造全英文的学习环境,校方还应举办一些与国外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比如圣诞节、感恩节等。邀请校内外教和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享受节日气氛的同时,深入了解外国的文化和风俗,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旨在逐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以此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对全球最优教学实践的借鉴和吸收,构建一种跨国、跨地区、跨文化的创新教学环境。
首先,实验室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秀的实验室应具备国际化的视角和开放性的特点,意味着实验室的设备、布局和管理等都需要与国际接轨,引入国际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创设一个高度开放的实践环境。这种环境能够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以主体的角色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课程网站的建设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这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需要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方便学生自我学习。优秀的课程网站应注重设计与互动性,如开设线上讨论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发挥群体智慧,共同探讨问题。此外,课程网站还应具备一定的个性化功能,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最后,课外培养模式也是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设计一系列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实习、项目开发、科研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海外实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全球化的认知,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其水平和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教师水平的关键途径是加强国际交流。国际交流不仅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使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国际化视野,增强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5]。
首先,要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和参与学术交流的经济支持。每个学年初,学校可以设立一个评审机制,对申请出国的教师进行筛选,以确定哪些教师符合资助条件。评审过程需要公正公平,根据教师的学术背景、教学能力和出国目标进行评估。被选中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短期访问和学习等,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此举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助于将最新的国际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到本地教学中。其次,学校可以与海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外优秀教师到校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这种互动性的交流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机会,让本校教师了解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国外教师的直接交流也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中外合作教学。此外,创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分享国际交流的经验和收获,并得到启发,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国际交流的机会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在不断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这对于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应对未来的挑战时,应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不可否认,计算机专业的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仍面临众多挑战,但这同样意味着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从全球视角看,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教育体系的交流与融合,能为教育带来丰富多彩的资源,开启无尽的创新空间。然而,任何预测都需要建立在冷静观察和深思之上。成功的中外合作教学,取决于策略选择与执行的精准性,更在于对教育目标、学生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入理解和前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需承担责任,每一刻都不可停止学习与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在中外合作教学的实践中揭示教育的真谛,引领教育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