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君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高校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00 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近年来,高校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比较常见的有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也有基于互联网的慕课、微课、网络直播课等。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这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确实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变换方法模式,能够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升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打造师生充分互动、学生踊跃参与的高效课堂会产生明显效果。相比于传统以教师说教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予了学生更高的学习自由度。他们既可以选择独立查找资料,也可以选择与其他同学合作,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同样的,采用微课教学,用微视频直观展示教学内容,让原本静态的知识变为了动态,不仅让学习过程更有趣味,而且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
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充裕的课余时间,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大有裨益的。以往学生获取学习资源,主要是通过本校的图书馆;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共享程度,将数字图书馆、网络教育论坛等学习资源汇聚起来,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进而为高校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帮助。例如小组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都强调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要学会查阅、分析学习资料,从而实现学习资源的高效利用[1]。另外,许多高校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依托大数据、云技术搭建了教学资源库,并且安排专人负责资源库的维护,保证了内部资源的定期更新。同时,还会将教学资源库的访问次数、资源下载次数等纳入学生考评体系,以此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好学习资源。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高校必须要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契合现阶段的社会用人需求,帮助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关注理论方面的教学较多,并且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化,使得很多高校学生虽然能够牢记理论,但是并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高校通过打造多元化教学模式,则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多项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首先,高校实行项目式教学或慕课教学,能够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自己查阅资料,并根据手头的资源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加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其次,高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车间为课堂,以练代讲,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书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除了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外,还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2]。由此可见,高校尝试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复合能力有积极帮助。
推广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关键所在。现阶段高校学生以“00 后”为主,他们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有较强的抵触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能够经常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构建高校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慕课(MOOC)
以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慕课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时间、学生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在线听课人数可以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人。同时,高校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或技能学习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并在线观看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将高校学生日常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大学生借助于平板、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良好效果;同时,高校学生还能利用大数据搜集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从传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对增强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3]。
2.直播课
网络直播课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媒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教室,改变了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直播课教学模式下,不仅师生之间互动更加频繁,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互动,并且不会对正常的课堂秩序产生干扰,这就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踊跃发言,有助于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对于听不懂的难点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发送私信的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真正做到了“一对一”教学。当然,除了在线直播教学外,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选择在线答疑的方式,解答学生在课后复习、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学成果。
3.微课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教学载体,将每节课的教学知识浓缩为若干个时长在3 ~5 分钟的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时机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教师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使用微视频,起到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课前播放微视频,可以起到导入课堂的效果,这类微视频的主题内容通常以背景知识为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并且在视频结束后能够自然而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课中播放微视频,可以起到降低重难点理解难度的效果。相比于教师的板书讲解,以视频方式呈现重难点知识,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课程结束以后,学生也可以选择下载微视频,在课后复习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消除知识盲区。
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这就对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高校有自己的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基本的实践需求,但是学生数量多、实训设施少的矛盾比较突出,挫伤了学生参与专业实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复合能力的提升。为此,学校方面应当引进社会资源、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提供更加充足的实训机会和更大规模的实训场地。例如,学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展开调研,了解当前各个专业的用人需求,然后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确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园区,提供更多数量、更加先进的设施、器材,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达到多方协同育人的效果。
此外,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还可以共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以训代练,让高校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完成项目、进行创业,间接提升了学生的实操水平。学校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像国家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都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舞台,切实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应用水平[4]。如果学生能够在全国性的竞赛中获得名次,对将来的求职就业也会有积极的帮助。
鉴于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创业需求高涨,高校方面也要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并指导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成立创业指导团队,让高校学生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进行创业。地方政府或企业提供创业资金,高校提供创业指导,学生提供专业技术,在多方合作下提高创业成功率,在这一过程中让高校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当今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为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往高校在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主,教学资源具有局限性、滞后性。尤其是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机电自动化等专业学科,前沿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如果只依赖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不仅要与时俱进打造教学资源库,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优势,从教育论坛、教学网站、数字图书馆等渠道,持续收集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教学资源[2]。在这一过程中,为教师备课、学生自学提供海量的资源,为开展多元化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例如,以往的评价主体以学校为主,评价内容局限于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很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从而失去了评价的应有功能。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进一步拓展评价范围、细化评价指标,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真实情况。除了考查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将日常签到、课堂表现、实操能力、实习成绩、竞赛获奖情况、自主创业情况等,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中。通过选取更多的评价指标,从更多的角度对高校学生展开评价。一方面以评价结果为参照,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出学生存在的短板,然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加强弱项、补齐短板;另一方面,还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和督促作用,使学生产生紧迫感、危机感,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评价方式上,除了学校评价外,还应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企业评价等方式,真正做到以评促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5]。
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高校应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帮助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高校在职的专业课教师转型,从一元的理论讲授型教师转型成为集理论讲授、实训指导、职业规划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多元教师。高校方面应当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在职教师提供到企业研修的机会,让教师能够与企业的熟练技术工人、高级工程师或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展开充分的交流,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师的复合能力,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起到了积极帮助。另外,考虑到近几年高校生源呈现出增加趋势,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持续上涨,高校还可以从企业聘任工程师、企业家,以兼职形式到学校举行讲座、开班授课。除了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外,还能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解答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客观上加速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在高校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迎合新时代学生的成长诉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最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方共赢。高校打造多元化教学模式,除了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推广慕课、直播课、翻转课堂外,还应在管理主体、评价机制、实践训练等方面也同步做到多元化。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