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绘绘 姜宗兵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何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于心灵深处塑造人。校本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独特范畴,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育人功能,是涵养师生文化自信最富感染力、最具渗透性的一种文化资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促进校本文化与思政课程相融合,扎根校本文化,深挖校本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爱国爱校精神的人才都十分有必要且迫切。
校本文化是办学理念、特色、精神的重要体现,承载着学校的渐变史、发展史,学校特有的人物、人物故事以及特色课程,在育人铸魂上具有亲近性、启发性等天然优势。下面主要从校史、校本传统文化课程和校友三个方面对葛小校本文化内涵进行诠释。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葛小1950年建校,1964年、1973年、1975年三易其名,三易其址,2011年,经过两年的借址办学,葛小新的教学楼终于落成,也就是现在的北校区。2019年开启一校两址,南校区投入使用。2023年葛小北校区扩建工程启动。七十多年来,我校在校园环境、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这得益于中国、合肥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社会的关心与支持。葛小的校史是新中国发展史的缩影,体现时代的进步,讲好、讲活校史,更易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怀。
传统文化课程为思政育人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众多特色课程中,我校大力发展象棋、戏曲这两个传统文化课程,践行以棋润德、以棋启智、以棋健体、乐在棋中的棋文化,同时通过学习、表演红色京剧剧目,再现、重温峥嵘历史,学习红色革命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典型的榜样人物是校本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具亲和力的内容。葛小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葛小人的坚守、传承和拼搏,历任校长呕心沥血、三尺讲台上教师默默耕耘、一代代葛小智勇少年努力学习……榜样人物是葛小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行走的思政课”。
校本文化是学校中最具生命力的脉动,是学校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教育人、陶冶人、感染人的活水。
学校教育旨在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和感悟。校本文化是最接地气且又颇具特色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独特的育人价值。思政育人与校本文化融合,有着诸多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态度,是国家和人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使家国情怀更深层次、更持久的精神力量,只有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在文化发展、社会浪潮中坚定自己的立场。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学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更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熏陶,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极大的奠基和导向作用。以葛小校史、传统文化课程、榜样人物为载体,构建思政育人阵地,坚定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的统一。
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校本文化的开发可以丰富思政课程资源,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我们的学校不简单”,通过小调查、介绍会等融入葛小校史资源,将葛小七十多年的变迁与中国七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串联起来,让学生懂得国家的强大造就了葛小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大思政观”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发挥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双重作用,打造“五育并举”的合力育人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我校与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博物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全国象棋大师王卫锋、“益同学”推广人孙照宝老师达成育人共识,并借助合肥地区资源开辟思政育人第二课堂,积极构建思政育人的“全域平台”,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我校以校本文化为载体,根据思政课程需要和学生实际,挖掘校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的重要人物、事件,加入传统文化课程中的思政育人成分等,编写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本文化普及读物。
1.挖掘校史资源,编成《图说葛小》
我们根据学校重大历史事件——建校、借址办学、新校区落成、老校区改造以及学校荣誉成就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成《图说葛小》这本读物,让学生看到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
2.制作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视频合集
通过对传统文化课程的挖掘,将象棋、戏曲等传统文化知识,背后的历史故事、红色剧目故事,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历年来取得的成就等内容,整理成视频合集,通过班会课或者思政课播放给学生观看,让葛小每个学生都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3.寻找榜样人物,编成《葛小人物》
收集葛小教师、优秀毕业生、智勇好少年等事迹材料,编辑成册,让学生了解葛小人成长中的小故事,体会美丽的葛小来之不易,离不开一代代葛小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与坚守、拼搏与奋进,培养学生热爱学校、懂得感恩的情感。这样的读物,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又能凸显学校独有的文化内涵。这样带有学校灵魂和特色的读物,才能获得师生的广泛认同和接受。
1.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二节“我们的学校不简单”一课为例,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现场游览、查询校园公众号、访谈老教师等方式进行充分的调查。课堂上,学生分别从“葛小校园真美丽”“葛小课程真丰富”“葛小活动真有趣”“葛小历史真悠久”四个方面汇报了各自的调查成果。在“葛小校园真美丽”方面,学生通过一个个镜头,看到葛小校园环境美丽、设施齐全,学校各个角落都让他们觉得留恋与欢喜;在“葛小课程真丰富”方面,学生通过歌曲《挖呀挖》将葛小特色课程唱出来,孩子们在课堂上展示棋礼、表演京剧片段;在“葛小活动真有趣”方面,学生展示了主题鲜明的学校活动、多彩的班级活动以及个性化的小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收获满满;在“葛小历史真悠久”方面,学生通过时间轴、大事记的形式展示了葛小七十三年的发展变化。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充分体现了葛小的校本文化特色,葛小的发展之路、成长之路。最后以“葛小的今天是谁造就的”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从国家、社会、葛小师生等多个角度去思考,真正使思政育人落地。
2.大力探索、深化“第二课堂”
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寻找校本文化和思政育人的契合点,开辟具有广阔空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灵活等特点和优势的“第二课堂”。基于戏曲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合肥丰厚的地域资源,我们把“第二课堂”的活动定位为戏曲再现的红色探访之旅。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玩,而是要建立起儿童世界与历史事件、生活世界的自然联系,使其在实践经验的积累中,达成自我认识、自我建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
学校大力弘扬戏曲文化,在三、四年级部分班级开展戏曲进课堂活动,并邀请徽京剧院专家到校开展驻点教学,排练《林海雪原》《十八棵青松》《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渡江》《我爱你中国》《红色娘子军》等现代戏曲曲目。以《渡江》为例,我们先组织部分班级学生学习戏曲常识,知道戏曲的行当、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服装上的程式规范;而后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组织小队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解说员的介绍,感受那段历史的光荣和惨烈。此外,我们还利用节日前往蜀山开展祭英烈活动,少先队员们唱响《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向纪念碑献花,瞻仰烈士墓碑;向革命前辈敬献红领巾,听革命前辈讲述他们的革命故事,接受革命前辈的教导。现年97岁的孔令科爷爷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多场著名战役,胸前挂满了勋章,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你们努力学习,苦练本领,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
从校内资源到校外资源,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继承、弘扬优良传统,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多维度搭建展示平台
文化内涵需要展示,文化实践需要平台,搭建校本文化融入小学思政教育的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十分必要。借助校史墙、宣讲活动、新闻媒介、德育活动等让校本文化育人元素遍布葛小校园,让葛小学子看得到、听得懂、有行动,入耳入脑入心且践行,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闻媒介进行网络宣传,同时利用校园广播、通达讲坛、国旗下讲话等宣讲活动和实物主题展示对校本文化三个研究方向的成果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持久性的展示与传播。学校大厅设计了校史墙,按照时间线把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葛小发展史进行了介绍,学生们每次入校都会路过,时刻感受葛小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学校创新性地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并进行了校本化尝试;开展“争做智勇好少年”评选活动,分为仁爱好少年、智慧好少年、勇敢好少年、恒心好少年四大项,每一项都设置对应的要求,如“恒心好少年”要求能坚持练习一项传统文化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评选的同学须上交相应的照片或作品,并用一段录音或文字分享练习过程或练习感受。四项评选全都通过的同学,经审核后可获得“智勇好少年”称号。
总之,以校本文化为载体,构建思政育人新阵地,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精神,是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校本文化与思政育人相融合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前瞻性的工程,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文化资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发轫点”,这是一种教育创新,是思政育人的大胆尝试,更是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