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3-10-23 05:30:57张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奖惩兰州市惩戒

□文/张玺

(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甘肃·兰州)

[提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典型代表城市,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将会给整个省乃至全国带来示范作用。因此,本文就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情况做阐释,洞悉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从而有利于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一、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情况

(一)社会信用体系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甘肃兰州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始终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且为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兰州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实行重点突破,使得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获得了一些成果。兰州市连续五届荣获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市级“特色平台网站”称号以及2018年“政府信息管理创新奖”。

自2017年起,兰州市在推行市县(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落实建成市县(区)一体化信用平台和门户网站群。截至2022年,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数据6.3亿余条,个人平均信息144条,涵盖220余个数据目录。信用平台对外提供信用查询服务86.7万余次;“信用中国(甘肃兰州)”网站开通栏目60个,发布动态信息10万余篇,公示公共信用信息超700万条。同时,兰州市不断完善市级信用信息平台网站功能,市级平台已与“全国信易贷”平台、“甘肃信易贷”平台以及市级行政审批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成功对接。

(二)扎实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兰州积极推行事前承诺政策,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承诺工作,开通了网上承诺渠道,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觉承诺。截至2022年,已经收集超过21万份的信用承诺。兰州市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差异性管理,让信用良好的企业少接受检查,重点检查信用不良的企业并使其承担较多的监管费用。定期公布红黑榜和重点关注名单,涵盖30多个领域,包括司法、工商等。对列入“黑榜”的企业进行全面监管、重点审查;对于“红榜”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截至2022年,兰州市累计发布“红黑榜”23期,内含“红榜”企业2,166家,“黑榜”企业581家,兰州市还将每期“红黑榜”在“信用中国(甘肃兰州)”网站公示。

(三)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信贷资金投放的前提。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构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积极推动构建信用户、信用企业、信用村、信用乡(镇),加强宣传诚信教育,落实对优质信用群体的信贷优惠政策,鼓励县域银行机构开展信用贷款试点,使新型经营主体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和信用额度提高等优惠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保障“三农”金融稳健运行。统筹部门资源,形成推进合力。积极统筹相关涉农部门的惠民举措,结合助农服务点的建设,提高助农服务网点的使用效率。

兰州市积极开展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信息采集,这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市通过采集农户基本信息、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收入支出情况以及专业合作社基本信息、生产经营情况、质量认证、成员信息、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等信息,搭建起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让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四)大力推进“信易+”应用。兰州市加强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工作,把“信易+”场景创新作为工作发力点。兰州市加强“信易贷”“信易停”“信易扶贫”等场景应用推进工作,让诚实守信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截至2022年,省、市“信易贷”平台共计推出金融产品267款,入驻企业17,275家,累计放款71.43亿元,切实给诚信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实际帮助。

(五)建立健全失信主体权益保护制度。兰州市积极建立健全失信主体权益保护制度,完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方案,对失信主体信用状况及时更新。还通过加快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审核,助力企业重塑信用。截至2022年底,累计落实信用修复信息2,700余条。

二、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和信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近年来,兰州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有效成就,但具体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信用监管方面,兰州市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但是在社会失信行为的鉴定上并没有清晰完善的条文规范。在兰州市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最多的问题就是各个地区或各个行业对失信行为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发展缓慢。兰州市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引入了协同治理的方式,政府、企业、家庭、个人都成为了协同治理的治理主体,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会直接影响治理方向和治理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各个主体都认同的规则,便于协同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各个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中,失信行为界定标准不一致会影响工作和合作的效率。此外,兰州市实现行业间信息共享的相关法规也不够明确,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可以采集的数据类别、可采集的数据与受法律保护的隐私信息之间也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界定。

(二)联合征信建设滞后,资源整合欠缺。全市层面上,信用建设相关责任部门尚无清晰的计划安排,各部门各自为战,联合征信建设工作滞后,整合能力不足,未形成合力,让信息建设工作的推进进程相对缓慢。同时,兰州市在地方信用体系的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空白。比如,未出台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的具体办法,信息采集、更新未建立长效机制,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导致信用信息采集难,而且易出现违法采集的问题。并且采集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有些信息初次采集后陷入停滞状态,导致部分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直接影响使用价值并加大了异议处理的难度。

(三)信用服务市场欠发达。甘肃省兰州市作为西北内陆城市,虽然水产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其网络科学技术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互联网技术是关系着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兰州市虽然加大了互联网网络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网络技术的不成熟、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以及科技人才流失等问题,阻碍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此外,信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信用报告应用范围较窄,抑制了征信机构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多方联合惩戒机制不健全。眼下,兰州市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依然在初始阶段,其优化空间比较大。兰州市虽然制定了奖惩制度,但在执行层面缺乏力度,在失信主体中难以形成震慑力,没有形成“事事守信、处处方便”“一处失信、处处难行”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相关政策制度知晓度不够,未起到“预防警示”作用,在宣传有关联合奖惩的工作时,兰州市更多侧重于公示惩戒的结果,却很少开展事前宣传,尤其是对联合奖惩工作重要性未能开展针对性宣传。联合奖惩应持续整个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始终,包括事前的宣传警示和事后的教育。

缺乏信用惩戒措施刚性措施,对失信主体实施行政性惩戒也仅在黑名单发布上,惩戒刚性约束不强,在发挥以行政性约束和惩戒为主,行业性约束和惩戒、市场性约束和惩戒、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多管齐下的惩戒措施方面探索不多,严管共治的工作氛围未形成,信用联动惩戒未形成合力。建立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发起与响应机制运用不多,各领域守信失信联合奖惩的发起部门、信用办、守信失信联合奖惩的实施部门之间很难配合到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建议

(一)促进征信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消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当前环境下,信用立法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网络信息诈骗、恶意贷款等现象频繁发生,给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信用危机,广大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期望用法律的形式对失信者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信用法律中失信边界界定模糊,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些失信违约的问题上,没有清楚的法律条文对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做出界定。纵观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信用立法情况,各个地区的失信违法标准都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社会信用建设立法混乱的局面。

在这种环境下,兰州市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处于模糊边界的失信违约行为进行进一步细分,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或财产损失的程度对失信行为进行更为严密的界定,针对不同级别的失信行为给予不同的惩戒措施。立法过程中应该以维护多数人的利益为宗旨,逐步将道德评判的标准转化为明确清晰的法律规范,减少道德评判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兰州市的社会信用立法应该因地制宜先于全国统一立法,尽早建立适合兰州市的法律规范,进一步规范兰州市的信用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也可以作为信用立法试点地区为全国统一立法做出尝试,一些有效的法律措施可以为全国统一立法提供借鉴价值。

(二)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信用信息互通共享。信用信息的开放共享可以促使信用评估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当前兰州市的信用信息平台并不完善,对政府的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兰州市应该进一步增强大数据在信息共享模式中的运用,将大数据作为信用信息工作的基本工具,充分收集各渠道获取的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平台对信息做上传,达成信息共享的效果,促使各部门和企业进行自我规制。对于政府来说,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信用数据的公开,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以打破信息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的困境。

(三)注重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监管,发挥市场作用。一方面要制定较为细化的综合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办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在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政府支持或补贴、任职资格、市场准入资格、荣誉和授信、特殊市场交易、高消费等方面加以限制,增加其失信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各行业采取联动措施,对食品药品安全、税收征缴、工程建设、法院案件执行等重点领域的失信行为制定并施行联合奖惩措施,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强化应用,奖惩联动,让信用体系建设红线真正惠民,着力打造“信用兰州”的名片。

(四)构建联合奖惩制度,规范市场秩序。联合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有效落实的保障,对推动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加快联合惩戒平台建设,建立信用联合奖惩发起和响应机制。发起部门依法依规确定信用联合奖惩对象,实施部门采取相应的信用联合奖惩措施,将惩戒情况通过系统回传至信用平台,形成联合惩戒发起、执行、跟踪反馈的全信息链条闭环,真正形成联合惩戒合力。二是完善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联合惩戒的发起和实施部门应依法依规明确各类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期限。要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丰富信用修复方式,做好信用惩戒及信用修复流程告知工作。特别是对应联合惩戒制度应建立联合修复制度,杜绝惩戒多部门联动,修复各部门分工的不合理现象。

综上,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代表城市,其各个方面政策的完善和落实,都将关乎整个市、整个省乃至全国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联合征信滞后、信用联动市场欠发达、奖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兰州市信用体系的完善。

猜你喜欢
奖惩兰州市惩戒
忘却歌
含笑花(2022年3期)2022-05-27 00:55:57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内蒙古教育(2021年2期)2021-02-12 01:15:32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46
也谈“教育惩戒权”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06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学生天地(2019年3期)2019-03-05 08:21:34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48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长江丛刊(2017年10期)2017-11-24 21:42:52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