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书商笔记》中的存在主义

2023-10-23 01:30杨小菊
名家名作 2023年16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海德格尔

杨小菊 海 晶

现代存在主义哲学是由丹麦人索伦·克尔凯郭尔所开创的,存在主义文学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中的延续。该文学流派于20 世纪40 年代之后达到高潮,形成了主要的文艺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法国的保罗·萨特等。萨特的主要思想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他提出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中是没有上帝的,因此倡导建立一个新的人文主义。存在主义文学通常描写现实生活的荒谬,提倡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为光明的生活奋斗。鉴于此,存在主义文学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优秀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的诞生,贾拉尔·巴哈斯的小说《书商笔记》就是其中之一。该小说于2021 年获得第十四届国际小说奖项,评委会主席克霍基·巴齐(Chawki Bazih)表示:“巴哈斯的小说有精致多变的语言风格和紧凑而激动人心的情节,他讲述了一个充满无家可归和贫穷的黑暗系故事。”

一、存在主义观

在西方语境中,“荒诞”(absurd)一词源自拉丁文absuedus,本义为“感觉单调麻木的”。20 世纪以后,“荒诞”被纳入哲学的研究范畴,其所指上增加了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维度。存在主义是当时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的作品中,19 世纪中期这一思想在法国学者萨特和波伏娃的提倡下兴起,其中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就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活在没有意义的宇宙中,人本身的存在也毫无意义可言。因此,人类若想改变这种观念,将无意义的人生变得有存在感,就必须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存在主义者还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的生活是寂寞、绝望的。在这个人类生存的世界中,人的意识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的计划超越自我。①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因此,人的本质和价值是由人的一系列计划、选择和行动构成的。人活着的目的是对自己的人生不断加工、规划和创造,重要的是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即“懦夫使自己软弱,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

二、孤独与虚无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领域,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在世的主要感受是孤独、痛苦与虚无。小说《书商笔记》尝试以主人公易卜拉欣失去自己的工作、失去自己的家庭来刻画人生存的焦虑,文中以自杀、贫穷、孤独等元素,描写了凄凉的现实生活和主人公孤单无奈的内心世界。小说通过不同人物对几个不同的笔记本的阅读,直接引出了主人公易卜拉欣企图自杀的话题。然而自杀是人在深刻思考下做出的行为,海德格尔认为,“对死亡的恐惧不是一种偶然的情感,而是一种基本的形态的显现”②曲琪:《海德格尔的死亡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15。。其实每个人都畏惧死亡,这是人惯有的思想,而年轻的易卜拉欣惧怕活着,畏惧生命,积极寻求死亡,这反映主人公对世界的绝望,对死亡的向往。无论他有没有选择自杀,他会经常在现实世界与自己臆想的世界来回转换,现实世界只能带给他寂寞和孤独,并不能带给他快乐,这样的环境使易卜拉欣更加痛苦,他选择逃离这个世界,以自杀来结束这样的环境,来摆脱自己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被沦为边缘人的困境,这也进一步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迷茫。

社会当时处于动荡和混乱的时期,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社区逐渐改变,贫富差距变大,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时间减少,导致人们之间变得冷漠。

“这里突然从一个世界过渡到另一个世界,一切都不同了,仿佛两个地方被强行粘在一起;街道干净,建筑豪华,很多都是石头砌成的,行人面容平静,汽车豪华,餐厅豪华,玻璃外墙优雅。一切都不像安曼的另一边,就连树木都是绿色的,没有阴天。”“我走进了一个诊所里。首先让我吃惊的是从一个隐形的录音机播放出的笛子的声音”。

这正是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时代在发展的充分体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录音机的出现打破了用传统的纸质书刊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单一方式,机器取代了人工,数字化取代了纸质书,同时也改变了底层人民依靠传统手工技艺谋生的唯一方式。正是这种转变,使得人与社会关系的脱节,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就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无声的看见”。同时,海德格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相互关心、相互对立、互不参与,无论哪一种都会给人造成困扰①李红霞:《以〈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为中心看海德格尔的“源始伦理学”争论》,《道德与文明》2023 年第2 期,第113-121 页。。在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社会上层人士的生活奢靡,而社会底层人士无以为生,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社会或者政府的照顾,进一步导致底层人士的存在并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活着只能感到孤独与虚无,因此易卜拉欣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困惑并无法自拔。作者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描写,深层次地分析易卜拉欣及其他社会边缘人对自我存在的关注和担忧,在社会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助,这一点是小说中体现的存在主义的主题之一。

三、失败和死亡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这样一个“边缘状态”中体验死亡,就是计划生命,进行哲学思考。他在书中强调说:“如果从事哲学的意思是学会死亡,但这并不是说我选择死亡和恐惧,因为恐惧使人失去客观存在,但是我按照永无止境的超越现有的规则做工,使得当前的存在对我来说更锋利。”作家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最内在的可能性”,他把人类的存在称为“这里”。他认为只有当我们完全掌握了死亡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存在的真实性。虽然死亡给人的印象是黑暗的,但正是黑暗给了生命光明和存在的意义。因此,存在主义哲学家通常会对死亡赋予积极的意义。在他们的思想中,死亡已不再是人们所畏惧和无奈的对象,正确地面对死亡可以使人们坚定和勇敢地面对生活。

小说《书商笔记》在一开始就提到了死亡,通过多视角阅读笔记本里的内容展开,使读者知道易卜拉欣在面对一系列的生存困境后准备自杀,后来被记者努恩救了。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每个底层人士都不得不面对生存困境,但面对压倒性的空虚、寂寞和孤独,和自己臆想的世界的声音相混淆,为了逃避这种生活,易卜拉欣决定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在获救后,易卜拉欣开始在现实世界与自己臆想的世界中徘徊,来自他臆想的那个世界的声音经常促使他自己做出改变,并做出一些改变世界的举动,他不停地逃避却也无法摆脱,最终臣服于来自自己腹部的声音。

易卜拉欣来到一间废弃的屋子,此时他的腹部再一次胀大,未知的声音再一次出现:废弃的房子只会让你回忆过去,所以你是个失败者。

在这个小说中,自杀是反复出现的主题,易卜拉欣因为想要逃离两个世界之间的不停切换而选择自杀,但在获救后以臆想世界的身份活下去,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压力下的优雅”。面对残酷的生活和命运,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易卜拉欣做出了改变,依然迎难而上。而文中的另一人物努恩,在经历了死亡的摧残之后,更加认清了所有的一切,面对生活比以往更冷静,以新的生活方式活下去。这个存在总是未实现的,因为随着死亡,生命并没有耗尽其独特的存在可能性,而它们只是被剥夺了。在他们眼中死亡是一种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的真正含义正是“走向死亡”。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在生命中唯一能够确定的选择便是死,但人最终还是会死的,而选择死则能够让人在经历过后变得冷静地活着。正是由于作品中的努恩对自杀与死亡这个“边缘处境”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才得以在死亡中恢复过来,并重塑了更真实的人性。努恩在死神的冲击下得到重生,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更大的动力。即使这样的对抗不能取得胜利,他们仍保留了自己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尊严,坚强地活了下去,这样的形象再次体现出作者提倡的“绝望中的勇气”。

四、恐惧和逃避

潜在的空虚感也时常使存在主义者产生不安,因为他们担忧自己的选择会对未来产生不一样的后果,不过这样的虚无主义依然没有击倒存在主义者。为追求人生的真理,他们会努力冒险改变自己的生命,勇敢地与自然做抗争,尽力改善生活的环境,并以此获取生活的勇气。在小说中,力求展示自己的勇敢,以及一种挑战意识与个人自尊去面对生命中所无法战胜的障碍,这种勇气并不显得惊心动魄,它不仅反映在激烈的战斗中,而且出现在个人工作、生活态度以及日常生活的某些细节之中。

小说中易卜拉欣是存在主义最典型的代表,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人的存在是多么空虚,但是他找到了改变这种环境的办法,就是有一种自己所爱的东西一直陪伴着他——他所热爱的书籍与出售书籍的快乐,但因为城市化进程规划,政府征用土地,他失去了自己的卖书亭。

“卖书亭曾经为我赚得了些许生活费,但形势变了,国家、人民,甚至空气都变了,一切都变了,世界已接近数字化。当有人想要取缔纸质书时,我读到一些社交媒体先驱抗议取缔纸质书的讯息,但一周后便没有人再谈论发生了什么,这如同鱼的记忆般,被淡忘了。”

在孤独和贫穷的催化下,易卜拉欣化为拯救自我与穷人的英雄。虽然易卜拉欣的活着只是为了成就另一个世界里的自己,但是他却成为作者笔下唯一的赢家,他换了一种生活态度存在于这个世界,认为异化能带给自己幸福和快乐,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正义与公平传递给世界。正如存在主义者所认为“个人的自由选择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整个世界负责”。①王金萍、宋希永:《自由,选择,责任——萨特哲学的逻辑,我们生活的困境》,《学理论》2010 年第18 期,第96-97 页。易卜拉欣对于另一个世界的那个声音的臣服就是要超越自己的本体存在,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中生活都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超越自己,在一定条件下做出自由选择。

五、结语

借助萨特存在主义中荒诞的世界、自欺和自由选择的哲学思想,可以解读出小说中主人公易卜拉欣的人生悲剧是多重因素所导致的结果。这既离不开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也离不开他所做出的自由选择。《书商笔记》体现了作者对人本质的思考,同时解释了人的永恒以及悲剧性的生活。小说充分展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它与存在主义哲学在意思上是一致的。小说从死亡、虚无和自由的选择三个角度来分析存在主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人生哲学,从而进一步了解存在主义,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

关于社会层面,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传统手工业被机器化生产所替代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在荒诞的客观世界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荒谬的转变,易卜拉欣所坚守的诚实守信无法再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关于个人层面,易卜拉欣通过自欺逃避责任,拒绝做出改变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沦落为社会边缘人士。这些客观和主观因素一同决定了他只能拥有现实理想破灭、被时代发展洪流所抛弃的悲剧人生。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萨特海德格尔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