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的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

2023-10-23 01:30艳*
名家名作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句首谓语现代汉语

陈 钰 周 艳*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怪不得”的释义为:①作动词,不能责怪,必带名词宾语;②作副词,表示醒悟(明白了原因,不再觉得奇怪),前后常有表明原因的语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怪不得”的释义为:①作动词,不能责备,别见怪;②作副词,表示明白了原因,对某种情况就不再觉得奇怪。可以看出,“怪不得”具有动词与副词两种词性。“怪不得”的构词形式为动补短语“V+不得”,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形式逐渐凝固,由动补短语逐渐凝固为一个动词,进而词汇化为副词,以至成为话语标记,在语法功能上也从作谓语、作状语逐渐趋向于作句首前位成分。

二、“怪不得”的词性界定

学术界对“怪不得”的词性界定持两种观点:一是把它看作是动补短语,由动词“怪”加助词“不得”组成;二是将它词汇化为一类词,多为动词或副词。吕叔湘(2016:239)认为“怪不得”有两种词性,即可以作动词表示“不能责怪”和作副词表示“醒悟”。张富翠(2009)在对“怪不得”的现状及其历史属性的探究中,根据句法组合情况将“怪不得”归为动词短语和副词两大类。张薇、李秉震(2011)在对“怪不得”醒悟义的研究中指出,现代汉语中的“怪不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动词性结构,表示“责备义”;另一种是词汇化的短语词,表示“醒悟义”。王利(2014)在对“怪不得”的语法化探究中指出“怪不得”与它共现的搭配成分从述宾关系向状中关系逐渐转化。姜礼立、罗耀华(2019)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怪不得”的演变历程,指出动词“怪不得”是由述补短语“怪|不得”演化而来,又演变为语气副词。李思旭(2020)从功能分化和语法化的角度对“怪不得”进行了考察,指出“怪不得”有从副词进一步语法化为准话语标记的趋势。

根据前人研究可以看出,“怪不得”具有动词和副词两类词性,并有不断向句首前位成分发展的趋势。在BCC 语料库中检索“怪不得”,得到语料13868 条,下面根据语料库的语料对“怪不得”进行分析,如:

(1)至于抢救技术上的遗憾,那是怪不得人的。(麦家《暗算》)

(2)怪不得父亲叫我来了,原来是这位冤家不在座呢。(张恨水《北雁南飞》)

(3)梅丽道:“怪不得,我今天和三哥说话,他总是不大高兴的样子。”(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1)中“怪不得”是动词作谓语,例(2)中“怪不得”是副词作状语,例(3)中“怪不得”是话语标记作句首前位成分。可以看出例句中“怪不得”是一个凝固成分而非动补短语,其中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由此我们推测现代汉语中的“怪不得”已基本完成词汇化,凝固为一个成分。

三、“怪不得”的词汇化演绎

探究“怪不得”的词汇化演绎可以从构词、词性、句法成分等角度分析其词汇化现象,进而探究其词汇化演变机制。

(一)“怪不得”的词汇化现象

“怪不得”可分为“怪”与“不得”两个部分,从词义角度分析,“怪不得”中“怪”的初始义来源于“怪”的动词义项“惊异、觉得奇怪、责备、埋怨”。而“不得”由“不”与“得”构成,其中“得”兼具动词和助词词性。姜礼立、黎耀华(2019)指出其中的“得”最早用作动词,后来又虚化出助词“得1”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可能;“得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实现或有了结果。而“不”作为否定副词,否定动词“得”则有“不能得到”之意,否定助词“得1”则有“不能、不可能”之意,否定助词“得2”则表示“动作无法实现或动作无结果”。李广瑜 (2012)认为应区分两个“不得”,即将谓前“不得”和谓后“不得”作为两个词条。谓前“不得”读音为“bùdé”,词性为助动词;谓后“不得”读音为“bu·de”,词性为助词。如:

(4)一似八十老婆嫁与三岁儿子,年虽长大,要且被他三岁儿子索唤,不得自由。(佚名《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大藏经》卷四十七)

(5)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孙武《孙子兵法·军争》)

(6)师云:“火焰上泊不得,却归清凉世界去也。”(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八)

例(4)中的“不得”是助动词,读作“bùdé”,表示“不能得到”;例(5)的“不得”为助词“得1”,读作“bu·de”,表示“不能、不可以”;例(6)中的“不得”为助词“得2”,读作“bu·de”,“泊不得”意为“停泊不了、无法停泊”的意思,此处的“得”表示动作的结果。

而“怪+不得”的结构早期在古汉语中以动补短语的形式出现,在BCC 语料库古汉语类中搜索“怪+S/SV/SVO+不得”的格式类型,可得到相关语料203 条,如:

(7)老姥姥,惜春年纪小,也怪他伤春不得。(高明《六十种曲琵琶记》)

例(7)的“怪+不得”结构中,其构词核心仍在动词“怪”上,所以“怪”与“不得”中能插入其他成分,由此可看出在古汉语中“怪不得”的结构并不十分紧密。但在古汉语中,也有“怪不得”的成词用法,形成“怪不得+O”的结构,如:

(8)又云:“也怪不得州郡,欲添兵,诚无粮食给之,其势多招不得。”(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八)

例(8)中的“怪不得”已成词,为动补结构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动词中心仍在“怪”上,“不得”具有补语功能,“州郡”为“怪不得”后出现的宾语,意为“不能责怪州郡”。此时的“怪不得”结构中仍可插入其他成分,如例(8)中的“怪不得州郡”也可改为“怪州郡不得”。

随着“怪不得”的词汇化程度逐渐加深。“怪不得”后成分也由单一的宾语变为较为复杂的小句,形成“怪不得+SV/SVO”的形式,如:

(9)老头道:“怪不得他几个月头都不到我家来问债,却预先立下这个主意。”(冷时峻《海公大小红袍全传》)

例(9)中的“怪不得”后为较复杂的“SVO”小句格式,“怪不得”则词汇化为副词,表示“醒悟,恍然大悟”。例句整句为状中结构,从句义可看出说话人突然明白“他”几个月都不到我家来问债的原因。

(二)“怪不得”的词汇化机制

“怪不得”从一个动补短语逐渐词汇化,变为动词和副词,其演变过程一定存在某种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讨论其词汇化机制。

1.“怪不得”词汇化为动词

“怪不得”在古汉语中是动补短语结构,但在现代汉语中“怪不得”已成为一个动词或副词。在BCC 语料库文学及报刊类中以“怪+S/SV/SVO+不得”的形式进行检索,并未搜索出相关有效语料,而在古汉语类中却可以检索出相关语料。由此可以看出,“怪不得”由最初的动补短语结构逐渐凝固为一个词,“怪”和“不得”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密,如:

(10)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你不先下手,怪不得人!(沈从文《主妇集》)

例(10)中的“怪不得”为动词,在句中作谓语,这类用法与古汉语中的用法类似,动词中心在“怪”上,句子意义突出责怪、埋怨之意,“不得”更偏向于充当“怪”后的助词补语。

2.“怪不得”词汇化为副词

通过观察语料,可以发现“怪不得”在词汇化过程中,其词性从动补短语和动词发展成为一个副词,其句法功能也从作谓语趋向于作状语,意义逐渐虚化。刘坚等(1995)指出,句法位置的改变和词义变化是词汇化过程中两个基本而又互为依存的条件。原来居主要句法位置且意义实在的词因句法位置变化了,该词意义走向虚化。在“怪不得”为动补短语或动词时,其在句子中作谓语,意为“不能责怪”。但当其词汇化为副词后,句子中出现了其他谓语,“怪不得”的谓语性质逐渐减弱,句法位置被其他词语所代替,转化为句子的状语,如:

(11)所谓罪及家长,此亦人情之尝也,怪不得他们。(佚名《枕上晨钟》)

(12)这畜牲浑身是力,实在不容易对付,怪不得他们这般害怕。(向恺然《侠义英雄传》)

例(11)中“怪不得”为动词作谓语,是句子的谓语中心,而例(12)中,除“怪不得”之外还出现了动词“害怕”,此时句子主要谓语的位置发生后移,“怪不得”变为状语,于是就具备成为副词的可能性,且此时的“怪不得”中不可插入其他成分。此外,在语义上例(11)意为“不能责怪他人”,而例(12)根据前句可知,说话人突然明白了“他们这般害怕”的原因,表示“恍然大悟”,在此句中“怪不得”语义虚化,词性上变成副词,句法功能也变为作状语。

综上可以看出,由于“怪不得”作状语时其间不可插入其他成分,所以副词“怪不得”已经凝固成词。现代汉语中“怪不得”作状语的频率也大于作谓语,所以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怪不得”已经完成了词汇化演绎,成为一个动词兼副词成分。

四、“怪不得”的语法化趋向

通过对“怪不得”词汇化演绎的研究,可以发现“怪不得”在词性上从动补短语发展为动词、副词,在句法功能上从作谓语发展为作状语,其在句子中的位置也由可插入其他成分逐渐凝固,因此我们推测“怪不得”有语法化趋向。词语的“语法化”,有的学者也称“虚化”或“去范畴化”。方清明(2013)提到语法化的程度是由“非状位成分→状位成分→句内副词→句首副词→句首前位成分→语用标记”逐步递进的,从句内中心到句法边缘,成分的语义发生漂白,使用范围扩大,以至于最终成为语用标记。

通过观察语料我们发现,“怪不得”在现代汉语中除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和在句首作状语外,还有这样的呈现方式:

(13)驴子吃上干草子,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黄牙齿露着。怪不得,奶妈的丈夫像谁来着,原来是它!(林海音《城南旧事》)

方清明(2019)提出句首前位成分类似于“话头”,它是个语用位置,不充当句法成分,主要发挥篇章衔接、表达情态、预示信息等语用功能,有体现话语基调的作用。可以看出例(13)中“怪不得”位于句首前位,在句子中具有衔接前后语句,预示“奶妈的丈夫”像“驴子”的作用,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恍然大悟”的语气,说话人的话语顺序为“先表达语气,再叙述事实”。这样的成分更多体现的是语用功能,将其删去也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意义,如:

(13’)驴子吃上干草子,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黄牙齿露着。奶妈的丈夫像谁来着,原来是它!

例(13’)中,将“怪不得”删去后句子意义不变,但句子语气中的“恍然大悟”之意明显减弱,由此可见“怪不得”在句首前位时,其意义比较虚化。

在BCC 语料库中检索“怪不得,”,可检索出400条语料,可以看出“怪不得”在现代汉语中作句首前位成分的现象并不少见。由此可知,“怪不得”在词汇化发展过程中,其构词成分不断凝固,词性不断虚化,句子位置由句中不断向句首前位移动,具有语法化的趋向。

五、结语

除了“怪不得”,现代汉语中还有许多“V 不得”类词,如“恨不得”“怨不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短语,在现代汉语中则演变为一个稳固的词,这些词语都产生了词汇化现象。在现代汉语表达中,人们对语言语用功能要求不断提高,趋向于将复杂的短语凝固化,甚至倾向先传达语气再叙述事实。因此,我们认为词汇化与语法化是“V 不得”类短语发展的趋势。在这类短语中,“V”和“不得”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逐渐凝固成词,在句法功能上逐渐语法化,有向句首前位成分发展的趋向。限于篇幅,我们只对“怪不得”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进行了研究,而关于其他“V 不得”类词语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进程,有待今后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句首谓语现代汉语
非谓语动词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非谓语动词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非谓语动词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论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