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模式水稻种植每亩纯收益仅为200 元,新模式制种每亩纯收益较之增加四倍左右,可达800 ~1000 元。南城县通过“政府帮、企业引、合作社带”新模式,助力农民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制种的华丽转身。发展规划统领。编制《南城县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明确发展目标、方向路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为做深做实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擘画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龙头企业引领。按照县企共建模式,引进上市企业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种业“育繁推”一体化项目,投资5.6 亿元,合作共建190 亩的种业科技产业园,涵盖科研中心、检验中心、制种技术培训中心、加工销售、冷链仓储等业务中心,2023年8月已建成投产,产业园全部建成并投产后,预计年销售产值将达15 亿元。合作社带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与省外大型种子生产企业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并由制种公司专职技术员负责制种户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和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提供烘干、检测、选种、储藏等技术服务,制种公司负责对所有合格种子全部收购。目前,南城县各大合作社已与安徽荃银高科、上海天谷生物、湖南金健种业等10 多家种业公司合作,形成了科研、繁育、加工、仓储、销售五位一体,选育、扩繁、订单、育秧、种植、收获、烘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
采用创新水稻制种保险、成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完善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彻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攻克农民参与水稻制种的心理难关。破除“风险不可控”之忧。创新水稻制种保险,按照“政府主导、财政保障、市场运作、协同推进”“参保自愿、参保受保”的原则,以1500 元/亩为保险金额,120 元/亩为保险费率,农民自缴30 元/亩保险费,其余90 元/亩保险费由政府补助。2021 年以来,全县水稻制种保险参保率达100%,切实降低了农户制种风险。破除“技术缺支持”之忧。成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具体负责种业发展技术服务与推广运用,配备水稻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15 人,其中正高职称1 人、高级职称4 人、中级职称4 人。采取“专题培训+跟踪服务”的方式,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每年安排两期以上水稻制种专题培训,建立企业技术人员点对点全方位技术跟踪服务机制,同时荃银高科派驻15 名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为制种农户提供选种、育秧、烘干、晒种、检测等多方面服务。破除“加工无保障”之忧。围绕制种农户晒种、加工种子难题,加大烘干、精选、贮藏、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有种子精选贮藏仓库、冷藏仓库、晒场、检验检测室,购置种子精选机、重力精选机、现代化激光选种机、发芽恒温箱、种子专用烘干等设备324 台(套),每日种子加工能力和包装能力可达500 吨,可储藏种子600 万公斤。南城县2022年在6 乡镇已建成6 个种子烘干中心。每个烘干中心投资350 万元,各个中心配备20 台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空气能卧式烘干机。全县有2 家合作社自建种子烘干中心,配备种子专用烘干设备64 台。2023 年正在新建6 个种子烘干中心,预计9 月底可投产使用。
聚焦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水稻制种标准化、数字化、机械化。打造水稻制种标准化基地。将生产条件较差的制种田和未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的制种田进行土地平整、田块归并、灌溉设施配套、田间道路建设、地力培肥等改造,建设田块规整、排灌顺畅、道路连通、地力肥沃、适于机械化作业、产能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已累计投入7 亿余元建成23.15 万亩高标农田;2023 年在株良镇田南村、洪门镇付前村建设新品种示范展示标准化建设500 亩;计划到2025 年,全县建设15 万亩水稻制种标准化基地,力争2025 年水稻制种面积全国第一。实施数字化水稻种业模式。结合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着手建设智慧种业大数据中心,依托智慧种业大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一站式、公开化、透明化管理的数字种业示范基地3 个。建设田间生产监测50个气象观察点,依托现有气象观察点,建设气象监测站网、制种气象安全与灾害规避转移、制种气象保障等平台,配套等相关仪器设备等。推进水稻(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出台《南城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整合扶贫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1200 万元,设立12 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钢结构厂房2400 平方米,购置育秧流水线、小型碎土机、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筑埂机等设备130 台(套)。着力加强乡镇农事服务中心制种能力提升建设,每个点购置四轮乘坐式有序制种母本抛秧机1 台,育秧流水线1 条、育秧软秧盘2 万个,共购置制种母本四轮乘坐式有序抛秧机13 台、育秧流水线13条、育秧软秧盘26 万个。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作业、机具维修保养、综合农事等多元化服务,让买不起大型农机的小农户能用上先进、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
从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入手,为农民从事水稻制种上紧上牢管理维护、资金支持、政务服务三道机制保障。提升管理维护保障。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对制种基地跟踪管理和监督,不定期对制种基地进行巡查,严把种子质量检验亲本关、隔离关、除杂关、入库关,加强对种子生产备案、生产台账、基础设施的管理,确保生产运行正常。在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按照每年15 元/亩的标准,安排专项管护资金,用于基地基础设施管护,推动基地可持续发展。强化资金支持保障。提升制种产业奖补激励,制种面积按100元/亩、机插面积按50 元/亩、烘干按40 元/吨对制种户进行奖补,有效提高制种农户积极性。强化制种产业绿色防控,加大推广无人机飞防作业,按照3 元每亩每次给予补助。加强制种产业金融扶持,采取小额信用贷、惠农信贷通等方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制种企业和制种大户提供政策性贷款,有效解决资金难题。2022年发放贷款4900 万元,2023 年发放贷款6500 万元。加大对荃银高科等制种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提供190 亩项目用地和8000 万元科技园建设和科研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在南城县建立院士工作站,建站成功后将给予100 万元的资金奖励,企业所得税给予五年扶持政策,前三年县级所得部分的100%返还企业扩大再生产,后两年县级所得部分的50%返还企业扩大再生产。优化政务服务保障。设立“小赣事”服务专窗,建立导办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把农机购置补贴的补贴受理、技术咨询、牌证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全部纳入一窗办理、一站服务,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窗口办事效率,确保农民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就能将农机购置补贴事宜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