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是百年来不变的“江南粮仓”。这里是全国13 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
农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推进种业振兴是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省委书记尹弘要求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稻种选育水平,从源头上确保粮食安全;省长叶建春指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造水稻育种新高地;梁桂常委、卢小青副省长多次调研指导、协调推动,一场以“赣种强芯”种业提升工程为抓手的种业翻身仗,在赣鄱大地迅速打响,携手开创了种业发展“芯”愿景!
江西拥有农作物种质资源5万多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31 个,孕育着东乡野生稻等独特的种质资源,井冈山秤砣脚板薯、弋阳大禾谷以及赣西两头乌、泰和乌鸡等优异种质资源享誉省内外。建成国内首个自动化存取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认定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10 个、东南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被认定为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设地方畜禽保种场23个(国家级7个),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
种业要振兴,科技创新是关键。探索推进政产学研企良种联合攻关新模式,育成的“山下长黑”猪品种通过国审,荣获2022 年度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江西农大生猪育种团队研发的家猪育种新技术“中芯一号”,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壁垒;江西省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利用东乡野生稻资源培育的“赣菌稻1 号”,为国内首个审定携带有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的水稻新品种,在减肥25%的条件下实现增产8%。中国水稻所早稻研究中心落户江西,开创了我省政产学研合作新局面。在全国首创水稻品种审定推广后奖补政策,率先开通“优质晚稻早种”及“特优稻品种”绿色通道,晚稻品种优质率达到94%、居全国前列。
江西是全国6 个水稻制种大省之一,打造了以4 个国家级制种大县、2 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繁基地和20 个省级区域性良繁基地为核心的农作物良种生产基地群。2022 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29 万亩,居全国第3 位。南繁制种面积16 万亩、居全国首位,被誉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的一面旗帜”。生产销售豇豆种子400 万公斤左右、占全国50% 以上。构建了原种场、一级场、二级场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资溪白羽肉鸡祖代场成为国产白羽肉鸡重要供种基地。
大力实施企业扶优行动,遴选认定了16 家省级种业骨干企业,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165 家农作物种子企业、285 家种畜禽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拥有国家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企业7 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3家、全国农作物60 强种业信用骨干企业3 家、全国杂交水稻商品种子销售总额前十强企业2家。在全国率先构建“部省市县”四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网络,创建了4 个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基地、20 个省级农作物良种甄选评价基地、158 个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点。
我省建立了现代种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种业监管执法机制,完善了生产经营行政许可、行政检查“双随机一公开”等制度,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净化种业市场环境。全省建有8 个国家级救灾种子储备库、15 个省级储备库,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进一步健全。
攻关一颗“芯”,育好一粒种,做强一条链,随着江西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种质保护利用、自主创新攻关、骨干企业扶优、良种基地提质、种业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全面推开,种业振兴美好蓝图正变成现实。东方风来满园春,赣种强芯正当时,江西正以蓬勃之势,在红土地上绘下种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