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士》与《德古拉》的致命女郎形象比较

2023-10-22 12:49
名家名作 2023年17期
关键词:西奥古拉哥特

李 恺

一、致命女郎的定义

在西方文学中,致命女郎是一种常见的定型角色,法语是“femme fatale”,意为“致命的女人”,这类女性角色的特征是神秘、美丽又有诱惑力,通常以妖术诱惑男性,导致其落入悲惨下场,甚至失去性命。早在古罗马的神话史诗《埃涅阿斯纪》中,作者维吉尔就塑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致命女郎角色喀耳刻,她将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奥德修斯困在艾尤岛上,用法术将船员们变成猪,并利用美貌与奥德修斯相爱,一年后才让奥德修斯离开,继续回家之路。中世纪流行的骑士文学亚瑟王传奇的一个女性角色摩根是亚瑟王的姐姐,也是一个女巫,她指使亚瑟王的亲生儿子莫德雷德杀死了亚瑟王。1819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写下一首诗歌名为《无情的妖女》,原文标题为法语“La Belle Dame sans Merci”,当时,济慈与范妮的恋情正在快速发展当中,妖女暗指范妮,体现了诗人对其既热爱又戒惧的心情。后人在提及致命女郎的时候,除了“femme fatale”,也会引用济慈的“la belle dame sans merci”的叫法。中国文学也有类似的女性角色,她们同样美丽又有诱惑性,并掌握妖术,这类女性角色通常被称为“狐狸精”,例如《封神演义》中诱惑纣王的苏妲己导致商朝灭亡,以及《西游记》中的诱惑牛魔王的玉面狐狸,导致牛魔王的家庭不和。

本文以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小说《修道士》和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小说《德古拉》为例,对比其中的致命女郎角色。虽然两部作品都是哥特小说体裁,但是出版时间相隔一个世纪,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两位作者对致命女郎的态度也有了明显变化。

二、《修道士》中的致命女郎

第一部哥特小说是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写的《奥特兰托城堡》,初版于1764 年发行。在《奥特兰托城堡》的影响下,更多的哥特小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8 世纪末的哥特小说家代表人物有安·拉德克利夫和马修·格雷戈瑞·路易斯,由于两人的性别和写作风格不同,他们的小说被分类为女性哥特小说和男性哥特小说。不同于拉德克利夫小说注重营造心理暗示的恐怖气氛,马修·格雷戈瑞·路易斯的男性哥特小说更擅长用赤裸裸的恐怖给读者创造心灵冲击,路易斯的哥特小说又被看作是恐怖小说的鼻祖。路易斯的代表作是《修道士》,发表于1796 年。

《修道士》的故事背景设在西班牙马德里,有两条主线,其一是原本虔诚的修道士安布罗西奥,却在女扮男装混入修道院的玛蒂尔达的诱惑下变得腐败和堕落,甚至玷污了良家女子安东尼亚并杀害其母亲艾尔维拉。故事结尾,当玛蒂尔达揭露她是魔鬼的使者的真相时,安布罗西奥才得知艾尔维拉是他的亲生母亲,安东尼亚是他的亲妹妹。犯下弑亲之罪的安布罗西奥最终被魔鬼带走,永世不得超生。另一条主线是雷蒙德与亚格涅斯的爱情故事,雷蒙德成功将亚格涅斯从女修道院解救出来,两人结婚后回到了雷蒙德的城堡。

显然,两条主线走向相反的终点,雷蒙德与美丽善良的亚格涅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受人敬仰的修道士安布罗西奥却遇到了蛇竭美人玛蒂尔达,最终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导致安布罗西奥落得如此下场的罪魁祸首即是玛蒂尔达这位致命女郎。

小说中,玛蒂尔达一开始被称为罗萨里奥,是一个与玫瑰有关的名字,既代表宗教的虔诚,也暗示罗萨里奥女扮男装混进了男修道院。作者曾透露说,玛蒂尔达的名字来自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的女主角。《奥特兰托城堡》作为第一部哥特小说,塑造了玛蒂尔达这类“禁忌女人”的角色,成为哥特文学要素之一。《奥特兰托城堡》的玛蒂尔达虽然是邪恶的堡主曼弗雷德之女,却因为善良和美貌被勇敢的西奥多爱上,但是同时,另一位美女伊莎贝拉也爱着西奥多,导致三人关系复杂。后来伊莎贝拉的父亲费德里科与曼弗雷德达成交易,各自与对方的女儿成亲,即费德里科与玛蒂尔达成亲,曼弗雷德与现任妻子离婚、与伊莎贝拉成亲。为了争夺玛蒂尔达,故事人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曼弗雷德误杀了亲生女儿玛蒂尔达,故事的矛盾才得以平息,迎来结局。《奥特兰托城堡》中的玛蒂尔达虽然没有《修道士》中的玛蒂尔达邪恶,却是引发矛盾的红颜祸水,因此被称为“禁忌女人”。

路易斯参照《奥特兰托城堡》塑造出来的致命女郎玛蒂尔达则更为危险,她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潜入了修道院,但其实在此之前,她已经通过另一种方式潜入了安布罗西奥的心中:

“我必须让自己的眼睛习惯于诱惑的对象,让自己暴露在奢侈和欲望的诱惑之下。我是否应该在那个我被迫进入的世界里遇到一些可爱的女性,可爱的……就像你,圣母……”

当他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睛盯着悬挂在他对面的圣母像:两年来,这一直是他日益惊奇和崇拜的对象。他停了下来,高兴地看着它。(Lewis,76-77)

表面上,安布罗西奥是将身心都献给了上帝的出家人,只能忠诚于圣母玛利亚,不能对尘世女子动心,尽管在布道会上他能感到听众席中不少妇女对他投来倾慕的目光。但是上面的这段描述也透露了他贪恋肖像中圣母的美貌。原来,玛蒂尔达两年前就让人以自己为原型画了这幅圣母肖像,送给安布罗西奥,一旦安布罗西奥发现玛蒂尔达长得和画中圣母一样,便会生出世俗的欲望,甚至在梦中梦见与玛蒂尔达偷情:

“有时,他的梦中会出现他最喜爱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他幻想自己跪在她面前:当他向她许下誓言时,圣母的眼睛似乎在向他闪烁着难以言喻的甜蜜。”(94)

玛蒂尔达是个聪明的女人,她通过计谋让安布罗西奥一步一步地落入自己的圈套,将他的欲望唤醒,使他走上堕落的道路。安布罗西奥爱上安东尼亚之后,玛蒂尔达不但没有阻止和挽回爱情,还成了帮凶。一天晚上,玛蒂尔达将安布罗西奥带入一个洞穴,在他面前展现巫术,召唤魔鬼路西法:

她示意安布罗西奥保持沉默,然后开始神秘的仪式。她在他周围画了一个圆圈,又在自己周围画了一个圆圈,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小药瓶,在面前的地上倒了几滴。她俯下身子,含糊不清地念叨了几句,顿时,地面升腾起淡淡的硫黄火焰。风势逐渐增强,最终将波浪散布到整个表面,只有玛蒂尔达和修道士所在的圆圈除外。然后它登上巨大的未凿石柱,沿着屋顶滑行,将洞穴形成一个巨大的房间,完全覆盖着蓝色颤抖的火焰。(227)

玛蒂尔达与路西法做交易,路西法给予他们一根银树枝,一旦将银树枝放在安东尼亚枕边,安东尼亚就不会醒来,这样安布罗西奥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占有她了。玛蒂尔达的巫术是邪恶的,因为与魔鬼做交易的人从来不会有好下场,魔鬼不会吃亏,只会通过狡猾的手段将对方的灵魂夺走。果然,安布罗西奥在犯下罪恶之后,才发现他杀害的竟是他的亲生母亲和亲妹妹。此时他再怎么懊悔也无法洗清身上的罪孽,只能乖乖被魔鬼俘虏和折磨。安布罗西奥悲剧的始作俑者就是玛蒂尔达——美丽、充满诱惑,还是邪恶的女巫。正如尼克·古鲁姆在《修道士》前言中所说:

对于修道士安布罗西奥来说,圣母和妓女当然是玛蒂尔达这个角色。她是浪漫主义“致命女郎”的奠基人,典型的“无情的妖女”。玛蒂尔达是一个变形者:男性和女性,巫师和恶魔;她有雅各宾倾向,聪明、独立、个人主义;她是安布罗西奥所有犯罪行为的灵感和催化剂。(24)

三、《德古拉》中的致命女郎

时隔一个世纪,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在《德古拉》中又塑造了一个经典的致命女郎角色。《德古拉》于1897 年出版,十九世纪末,当时的英国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和科学新发现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同时由于世纪末的来临和大英帝国的衰弱,人们也普遍存在一种末日危机感,这些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特别是从达尔文进化论演变而来的“退化论”,小说中提到了两个著名的退化论作者:“(德古拉)伯爵是个罪犯,而且是典型的罪犯,符合诺多和龙勃罗梭描述的犯罪者类型,作为罪犯,他的思想结构并不完善。”其中,意大利的龙勃罗梭曾于1887 年发表《犯罪者》一书,并很快被翻译成英语。书中描述了一些天生犯罪者共有的特征,例如毛发浓密、尖牙利齿等,具有从人类退化成野兽的迹象。虽然该书后来被证实是伪科学,在《德古拉》出版的年代却被大多数人深信。

在《德古拉》的女性角色露西身上,可以看到退化的迹象。露西是一位金发美女,被吸血鬼德古拉吸血后衰弱死去,尸体被装进棺材埋葬。每到晚上,露西的尸体就会变成僵尸,走出棺材到街上捕食小孩。当她的前夫亚瑟·范·海辛等人目睹她袭击小孩的时候,她的头发已经由金发变成了黑发,西沃德医生描述道:

我从来没有在一张脸上看到过如此令人困惑的恶意,而且我相信,凡人的眼睛也永远不会再看到这样的表情。美丽的颜色变得青紫,眼睛似乎喷出地狱之火的火花,眉毛皱起,仿佛肉的褶皱是美杜莎的蛇的盘绕,可爱的、沾满血迹的嘴巴张开成方形,就像希腊人和日本人的激情面具一样。如果一张脸意味着死亡,如果眼神可以杀人,那一刻我们就看到了它。(Stoker,228-229)

斯托克笔下的吸血鬼具有龙勃罗梭的犯罪者的特征,如尖牙利齿、飞檐走壁等,在德古拉的影响下,露西变成的僵尸变得更为邪恶,毫无人性地残害小孩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说反映的是当时维多利亚社会对退化论的恐惧,害怕人类退化成野兽会像吸血鬼症状一样,如传染病一般蔓延开来。

露西变成僵尸后成为邪恶的象征,而露西生前并非如传统的维多利亚女性那样恪守妇道,具有致命女郎的特征。露西被三个男人同时追求,她周旋于三人之间,迟迟不愿做出选择,甚至幻想一妻多夫。在给她的好友米娜的信中,露西写道:“为什么他们不能让一个女孩嫁给三个男人,或者想要嫁给多少个男人都行,这样就能省去所有麻烦了。”(70)露西的爱情观点,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出现的“新女性”的自由恋爱观,渴望女性不再受传统婚姻的束缚,去追求想要的爱情,并且打破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走出社会寻找适合的岗位。然而,作者斯托克给露西这位新女性安排了一个悲剧结局,因为在斯托克的眼里,露西仍然是会给男性带来灾难的致命女郎,在墓地里,变成僵尸的露西诱惑她的前夫亚瑟:

然而,她仍然向前走去,带着一种慵懒而性感的优雅,说道:“到我这里来,亚瑟。离开其他人,到我这里来。我的手臂渴望你。来吧,我们可以一起休息。来吧,我的丈夫,来吧!”

她的语气里有一种恶魔般的甜蜜,有点像玻璃被敲击时发出的叮当声,即使是我们这些听到对别人说的话的人也会在大脑中回响。

至于亚瑟,他似乎中了魔咒,把手从脸上移开,张开双臂。当她向他们扑去时,范海辛跳上前,把他的金色小十字架夹在他们中间。她猛地一退,脸色突然扭曲,充满了愤怒,从他身边冲了过去,仿佛要进入坟墓。(229)

米娜的结局要比露西好得多。米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新女性,她受过良好教育,会利用新发明的打字机进行打字工作,对火车时刻表了如指掌,被范·海辛称赞为有男人的头脑。米娜虽然也被德古拉缠上,最后还是逃出了他的魔掌,与丈夫乔纳森过上快乐的生活。米娜的快乐结局是因为她最后从聪明独立的新女性回归传统维多利亚家庭主妇,忠诚于丈夫,为其生儿育女。

从露西和米娜的不同命运可以看出,作者斯托克对新女性认识存在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露西暗示对爱情自由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把露西刻画成为邪恶的致命女郎,认为只有像米娜这样的传统女性才能获得美好结局。

四、结语

十九世纪末,第一次女性运动开始,女性要求选举权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机会,英国女性地位开始上升,在这种背景中,《德古拉》塑造的致命女郎自然也与一个世纪前的《修道士》中的不同。《修道士》中的玛蒂尔达虽然聪明又勇敢,却完全没有受到作者的赞美。《德古拉》中的露西具有邪恶的一面,但同时又被作者寄予爱情自由的暗示,同时,从米娜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斯托克对女性的欣赏。

猜你喜欢
西奥古拉哥特
哥特兰:不依赖空气
锋利少女
古利和古拉
蜗牛的梦想
张悦然:哥特少女已成熟
《古利和古拉》
———走进去,就感到快乐
毛里西奥·德索萨巴西的华特·迪士尼
蒙古马
越读越快乐——《古利和古拉》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