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政工作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2023-10-22 12:49武建将
名家名作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武建将

在当今快节奏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和正确价值观的高校学生变得尤为重要。而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一座宝库,可为现代思政工作提供宝贵资源。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诗词文化、传统节日等,承载着千百年来人民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思政工作,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挑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政工作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积淀,是一座珍贵的文化宝库,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对现代思政工作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理解、传承和借鉴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提高思政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哲学与伦理观念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家和佛家思想为两翼的文化思想体系,这些思想构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儒家强调仁爱、忠诚、孝道,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强调个体内心的自我觉悟。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提供重要参考。

(二)艺术与美学的启迪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卓越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艺术,大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进对美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现代文化创新。

(三)文学与历史的启示

古代文学作品如《论语》《红楼梦》以及历史文化经典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记忆。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演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塑造自身形象和增进国际交往的重要资源,深入理解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提升国家软实力。

(五)与社会问题的关联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也可以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指导。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中庸之道与和谐观念有助于应对社会中的分歧和冲突,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六)与个体成长的联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通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更加坚定的人生信仰。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代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思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的大学生,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

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一)文化传承与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1.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大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不同学科中。例如,在历史课程中讲授中国古代文化的演变,或在哲学课程中探讨儒、道、佛等传统思想的核心观念。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面向。

2.设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学校可以设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吸引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同时,这些研究中心可以组织讲座、研讨会和展览,将研究成果传播给学生和社会大众,激发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3.建立传统文化导师制度

建立传统文化导师制度,让资深教授或文化专家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深入研究和体验传统文化。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4.参与跨学科研究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使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研究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探索传统绘画技法的现代应用等。

(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实践。

1.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学校可以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2.举办文化讲座

举办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化传承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3.参加校园艺术团

鼓励学生参加校园艺术团,如传统音乐乐团、舞蹈队、戏曲社等。通过参与这些艺术团,学生可以学习传统艺术,传承传统艺术的精髓。

4.开设传统手工艺坊

开设传统手工艺坊,让学生学习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画、书法、剪纸等。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组织文化交流会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交流会,让不同国家的学生分享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上述途径与方法,学校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进他们对传统智慧的理解和认同。这些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体验,而且有助于推动现代思政工作的深化与升华。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有助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弘扬国学传统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2.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有助于构建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

3.历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兴衰历程和复兴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对国家历史的珍视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4.对现实问题的启发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可以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启示。例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与和谐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的分歧和冲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

(二)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1.儒家的仁爱观念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和谐,这些价值观念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影响。学生通过学习这样价值观念,能够更加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2.社会责任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重要性。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他们自觉地践行社会责任。

3.文化传承与社会参与

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常常需要与社会互动。例如,学习传统音乐的学生可能会在社区举办音乐会,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4.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与和谐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与自然界的关系,从而更积极地投身于环保活动。

5.社会问题的哲学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道德经》中的自然观念,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哲学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中华传统文化认知障碍及应对策略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1.学生调研数据

从表1 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2.认知障碍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问题。现行教育体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不足,导致学生接触的机会有限。(2)文化冲击。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流行文化,而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3)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教育,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学生更难接触到传统文化。

3.应对策略

针对传统文化认知障碍,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程改革。通过改革课程,将传统文化融入各学科,增加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课程可以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2)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手工艺展示活动、文化讲座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3)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引导教师和学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二)教育实践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1.师资力量不足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

应对策略:(1)提供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教育技能。(2)招聘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和研究经验的专业教师。

2.教材资源匮乏

中华传统文化教材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应对策略:(1)开发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源。(2)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在线资源,提供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学习渠道。

3.学生兴趣不高

现代学生更容易被流行文化吸引,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

应对策略:(1)设计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利用现代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4.评估与考核困难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容易通过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应对策略:(1)制定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论文、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实际表演等。(2)引入同行评审和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5.跨学科融合难度大

传统文化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融合教学难度较大。

应对策略:(1)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集结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发教学方案。(2)引入跨学科项目学习,让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探讨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师资培训、多元化教材开发、活动设计和评估方式创新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顺利实施。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政工作的融合中,我们看到了其对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更好地面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在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传统文化与思政工作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