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扬州,如何加速蝶变升级

2023-10-21 13:54孙晓波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38期
关键词:扬州营商

孙晓波

扬州信息产业基地。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沿着扬州的主干道文昌路从东到西,可以看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面貌的交相辉映。司机宣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文昌路是扬州老城区的主街,沿途分布有唐宋到明清各个朝代的名胜古迹,见证着扬州的历史变迁。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自古为繁华胜地,商贾云集,富甲一方。以今天的视角,扬州自古就可以称得上是“网红城市”。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至今脍炙人口;“万商落日船交尾”“春风十里扬州路”等诗句,更是道尽扬州的昔日繁荣盛景。

历史上,扬州因漕运而兴,因盐市而盛,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开通,扬州曾几度繁荣,经济地位一度超过当时的长安、洛阳二都,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资治通鉴》记载,“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近代,曹聚仁在《上海春秋·开埠》中提到:“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热闹的大城市,正是扬州。”

今天的扬州,先后荣获“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称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域内瘦西湖、东关街、个园、古运河、大运河博物馆等“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但扬州,并不单单只是一个“网红城市”。作为千年历史名城,在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里,扬州已发展成为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视察时,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

2022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104.98亿元,人均GDP达15.5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于全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地处江苏中部的扬州,GDP排在全国城市第37位,位居前列;人均GDP也跻身全国城市前20位。

但扬州并未选择“躺平”,而是将今年确定为“发力奋进年”,提出尽管身处“苏中板块”,但不能有“居中思维”,呼吁要“走出舒适区,告别‘温吞水’”“耻于居中,力争上游”。

《扬州日报》报道,今年5月13日召开的全市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今年是扬州的“发力奋进年”,要“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不能有“居中思维”,要在比学标杆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标杆,在赶超榜样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

回望历史,扬州有着辉煌的过去。春秋时筑邗(hán)城,隋始称扬州。目前可考的历史显示,扬州有城始于春秋时期。《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邗城”是扬州这座城的首称。

战国时代,扬州属楚国,称“广陵”;汉代吴王刘濞(bì)以广陵为都城,改称江都,后又改称广陵。无论是广陵,还是江都,在中国历史上都耳熟能详。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广陵郡改称扬州;隋炀帝大业元年,又改为江都。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广陵开始叫“扬州”这个专名,一直延续至今。

扬州“面江背淮,跨河临海”,京杭运河的开通,造就了扬州水陆交通枢纽、南北货物集散地的地位,成就了扬州的数度繁华。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城市,扬州在历史上创造了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三度辉煌。

隋朝时期,凭借着大运河枢纽中心的地位,扬州真正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唐朝时期,扬州是全亚洲最大的国际商贸港,扬州港是唐代对外四大港之一。在中唐,扬州成了“雄富冠天下”(《新唐书》)的城市。扬州的繁华,在明清达到新的高度。当时,扬州的税收占到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一。京剧的前身四大徽班,也是在扬州兴起,并且从扬州前往京城的。2014年,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联合申遗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境内6段河道、10个遗产点成为世界遗产,是大运河沿线拥有世界遗产点段最多的城市。

智谷。

扬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

不过,随着大运河航运的衰落,海运、铁路、航空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渐丧失,经济也逐渐滑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扬州市区稍具规模的近代企业仅有3家,分别为装机容量仅有3200千瓦的振扬电厂、年产面粉不足6000吨的兴记麦粉厂和季节性生产的汉兴祥蛋厂,俗称“两爿半厂”。

但扬州没有就此沉沦,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扬州工业从“两爿半厂”起步,不断发展壮大:1984年,扬州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业;1985年,扬州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以汽车、船舶、机械、集装箱等为代表的“八龙起舞”规模经济,被誉为“扬州现象”。

“当前,苏南发展全速前进,苏北发展全面提速,苏中城市加速崛起,谁也无法‘躺平’,更无法‘躺赢’,必须坚决摒弃‘中游心态’。”正如《扬州日报》在评论文章中所说,扬州不能甘当中游、甘于平庸,要冲破“居中思维”羁绊,在时代潮流中抬高标杆、找准定位。

“要担当实干,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而是要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不拖拉疲沓,要雷厉风行,要‘说了干、定了干、马上干、干到底’。”王进健在前述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表示。

扬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发力打造“三个名城”——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的扬州,以“进击之势”加速蝶变升级。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作为千年历史名城,扬州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晚清第一园——何园、历史老街——东关街、有着“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的瘦西湖,都是扬州的闪亮文化名片。

扬州瞄准城市“出圈”特殊密码——文旅产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结合当地文旅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态势,统筹推进扬州文旅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实体经济培育发展与繁荣。

截至2022年底,扬州市规上文化企业达78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56.67亿元,占GDP比重5.02%,正式跻身支柱型产业序列。2023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期间,扬州共签约文旅项目54个,总投资213.6亿元,进一步为文旅发展蓄能。

1700多公里长的大运河,以扬州为“原点城市”,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突出的文化价值熠熠发光。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近年来,扬州以三湾建设为“点”、周边环境整治为“线”、东南片区改造为“面”全面发力,彻底解决了城市南部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整体环境治理体系,为运河重生、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嘉川说,扬州运河三湾片区融合发展的优势已经凸显,成为扬州文旅融合、整合推进“三都”建设——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最佳载体,对于推动扬州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扬州以建设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为重点,串珠成链评选打造扬州“运河十二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自2021年6月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线下观众超500万人次。皮市街“嗨皮市集”、仁丰里民俗文化节等文旅文创活动人气火爆,近期入选“2022-2023江苏文旅消费热力榜”。

更为重要的是,“发力奋进”的进程里,扬州构筑起产业科创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三个名城”竞相争驰的局面。

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近年来,扬州把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放在“三个名城”建设的首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大力培育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高端装备产业入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根据工信部直属单位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全国293个地级市中,扬州位列第33位。

日前,扬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扬州推动制造强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行动方案主要分为4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发展重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围绕制造强市的目标和路径,《行动方案》提出,聚焦“613”产业体系中6大主导产业集群和13条新兴产业链,实施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壮企强企、布局优化、治理创优等六大行动,到2025年实现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1万亿元,其中“613”产业体系工业开票销售达8500亿元。

在新兴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层面,《行动方案》也有明确部署。其中,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产业链、工业母机及机器人产业链、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智能电网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晶硅光伏产业链、储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截至目前,扬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库企业有1498家,去年开票销售3996.73亿元,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3%。

航空产业是扬州“613”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扬州市成功引进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中心,加快布局飞机设计研发、机载系统、通用航空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东关街。

瘦西湖生态中心。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摄影/袁海冬

5月25日,在扬州召开的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暨长三角航空产业发展大会上,长三角航空企业纷纷携最新科技产品洽談交流、寻求合作,当天29个项目集中签约。扬州从无到有、重点培育的航空产业,逐渐形成强磁场。

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国强介绍,目前扬州已集聚航空产业企业50家、高层次人才近千人,未来扬州将积极构建“飞机主机+机载系统”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打造全国航空产业的“创新智谷”“人才特区”“产业高地”。

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让实体经济发展韧性十足。2022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进位明显: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列全省第三、较上年提升5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2%,列全省第一、较上年提升5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位。

今年2月15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在2022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扬州位列全国第30位,江苏省第6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德仁从小生长在扬州东关街,17岁外出求学。离开家乡40多年,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的著名专家。今年5月,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共襄江苏发展扬州行”活动期间,杨德仁表示,扬州不光产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文化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作为扬州人他深感自豪。

扬州产业发展的背后,是重大项目推进速度的加快和质态的明显提升。2022年,扬州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05项,其中50亿元以上5项,20亿元以上10项;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125项,平均单体投资6.1亿元,较上年提高2.1亿元;新竣工项目143项、新达产项目132项,其中8个项目当年开票销售超10亿元;5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项目数列全省第二。

今年1-8月,扬州18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达94.4%;485个市级项目开工456个,列统投资完成率达72%。

显而易见,这些重大项目将以其百亿级的投资规模、较高的技术含量,推动扬州当下的经济发展,也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而这与扬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

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杭州也将之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扬州市委、市政府连续10年出台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2号文件”,连续3年以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力打造“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可以对资本和项目形成向心力、凝聚力。

在他看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现有市场主体增强投资和发展信心,有利于促进新市场主体增资扩围,从而推动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增强产业效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王进健透露,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扬州吸引了各类创新创业者,全市常住人口连续8年实现净流入,拥有市场主体近70万户、每6.5名扬州人中就有一位创业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拼”重大项目上,扬州更是拿出超常举措。比如,市领导领衔、包保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带头外出寻找线索、洽谈项目,坚持顶格领导、顶格谋划、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把项目建设推向从未有过的高度。

针对重点产业的发展,前述《行动方案》还明确提出,每个产业建立健全“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位市领导挂钩、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一个专家委员会、一个促进机构〔产业联盟或协会〕、一个政策工具包、一批园区载体、一个品牌活动),全面精准高效服务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扬州从企业最需要的具体、务实的环节着手,建立重大产业项目跟踪协调服务机制、“一项目一清单”“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机制,以及重点企业政务服务专员工作机制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和活力。扬州经开区棒杰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4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00亿元。棒杰生产保障部总监钱明超说,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扬州经开区专门组建了项目服务专班,并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解决相关问题,给企业减轻了很多压力。

政务服务中心被称为“城市会客厅”和重要的“民生窗口”,其服务效能和质量关乎营商环境的好坏。走进扬州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崭新办公区宽敞整洁、简约现代。扬州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综合法规处工作人员介绍,受场地条件等因素限制,经开区部分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原本分散在各处,给企业和群众办事造成诸多不便。

京杭之心。

現如今,政务服务中心整合经开区全区政务服务资源,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据了解,扬州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事项关联、高效衔接的原则,强化综合窗口建设,设置了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纳税服务、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人才服务等若干服务专区,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扬州辖市高邮市主要负责人说。过去一年,高邮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拿地即开工”“证照分离”“一件事”改革、线上线下一体化代办帮办等举措,营商环境评价跃升至全省第八位。

在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扬州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两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是,为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凝聚各方力量,全面营造产业立市、制造强市的良好氛围,《行动方案》提出诸多举措,比如,畅通政企联系渠道,鼓励广大企业家敢闯敢为、创新创业;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

千年江河水,奔涌向未来。1200多年前,扬州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在扬州生活、为官三年,感叹“扬州城颇强盛”;200多年前,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50万人口的十大城市之一达到鼎盛……独特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成就了今日扬州,也昭示着扬州的未来。

猜你喜欢
扬州营商
初读扬州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潼关:优化营商环境
扬州的秋日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