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潜力评价与障碍因子识别的村庄分类与发展策略研究
——以河南新县为例

2023-10-21 06:28蔡二林李纪伟叶青青陈伟强汶家卉张帅张少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县发展潜力分区

蔡二林,李纪伟,2*,叶青青,陈伟强,2,汶家卉,张帅,张少凯

(1.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 450002;2.河南省土地整治与生态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450002;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郑州 450046;4.河南省地球物理空间信息研究院,郑州 450009)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对村庄发展的条件、现状、潜力和短板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村庄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村庄发展策略,实现精准施策,对于村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同时村庄分类工作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4-6],也是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村庄分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领域[7-9]。经济学倾向于从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如罗莎莎等[10]基于不同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划分村庄发展类型,苏红键[11]借助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村庄的收入差异。地理学则聚焦于乡村转型发展[12]、土地利用效率[13]、乡村发展类型多功能[14-16]等角度,如周扬等[17]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出发划分乡村地域类型,韩欣宇等[18]从发展-重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村庄类型识别,冯丹玥等[19]则从类型-等级-潜力综合视角在村域尺度进行村庄类型识别,Marsden 等[20]探讨欧洲农村空间不均衡发展并将乡村划分为边缘型、生计型和社区型。社会学则更多从乡村发展进程、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考虑,如夏国锋等[21]从村庄社会关联方式的角度把村庄划分为世俗型、宗教型、宗族型等3 种类型,Aizawa 等[22]从人口动态分布视角对日本岛根县的村庄进行类型划分。此外,相关学者也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村庄分类相关方法不断丰富,包括SOFM 聚类算法[5,14,23]、BP 神经网络[24]、聚类分析法[25-27]、VCM 模型[2]等方法,但现有研究大多仅从发展潜力角度进行村庄评价和分类,忽略了对于村庄发展障碍因子的识别和分析,而补足村庄发展短板是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施策的关键内容。

本研究将障碍度模型引入村庄分类研究,以河南省新县为例,从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交通区位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4 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其次,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村庄发展的障碍因子,判断村庄发展受限程度;再次,以村庄发展潜力和障碍因子识别为主要依据进行村庄分类;最后,采用SKATER 空间聚类算法划分村庄发展分区,并依据各分区村庄发展特征、优势和短板提出针对性村庄发展策略,助力乡村振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河南省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和规划,并参考已有研究[28-29],本研究采用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搬迁撤并类、整治改善类等5 种村庄类型对研究区新县的193个行政村进行村庄分类。具体来说,村庄类型划分不仅要考虑发展状况、区位优势和自身资源禀赋等条件,同时也要衔接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29]等。因此,本研究首先确定特色保护类和城郊融合类村庄,前者依据是否收入国家和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名录,后者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上位规划;其次,通过构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测算村庄发展潜力、识别村庄发展障碍因子类型和数量,并以村庄发展潜力和障碍因子识别为依据确定集聚提升类、搬迁撤并类、整治改善类等3 类村庄;最后,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KATER 空间聚类算法划分村庄发展分区,并提出各分区针对性的村庄发展策略。研究总体思路见图1。

1.2 研究方法

1.2.1 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各村庄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具体来说,首先要构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最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得到村庄发展潜力。其中,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指标体系中有关距离和可达性的测度,本研究采用ArcGIS成本距离模型进行时间距离成本测算。具体的评价方法和过程如下:

(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村庄发展受自然资源禀赋、人口经济状况与区位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尤其对于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新县而言,其发展受到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村庄要发展除了要看自身发展禀赋和现状,还要依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因此,根据研究区特点、数据可获取性并参考相关已有研究[1,4,27,29],在遵循指标体系科学性和系统性、指标代表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本研究从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交通区位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4 个方面构建包括16 项指标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2)村庄发展潜力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综合指数法是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的常用方法,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了常用的极差标准化法对村庄发展潜力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考虑评价指标重要性,即指标权重,对村庄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ij和Xij分别为村庄i指标j的标准化值和初始值;Xjmax和Xjmin分别为所有村庄指标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Zi为村庄i的发展潜力;Wj为指标j的权重值,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n为指标总数。

(3)时间距离成本与可达性计算方法

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境内地势复杂,传统的长度距离无法科学测度地形和交通对居民通行成本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时间成本距离替代,用于测度村庄与国省道、县城、集镇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通行成本,具体而言,本研究采用ArcGIS 距离成本模型测度时间距离成本。参考已有研究[30-31]和相关标准,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新县各土地利用类型出行速度如表2 所示,在此基础上计算成本栅格的通行时间,公式如下:

表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出行速度Table 2 Travel speed of land use types

式中:T为通过每个栅格的时间成本,min;S为栅格边长,本研究采用的栅格大小为5 m×5 m;V为各土地利用类型出行速度,km·h-1;0.06 为km·h-1到m·min-1的换算系数。

1.2.2 村庄发展障碍因子识别方法

本研究在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障碍度模型[32-33],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中识别制约村庄发展的障碍因子。障碍因子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方面通过识别村庄发展障碍因子类型提出各村庄发展分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各村庄的发展障碍因子数量为搬迁撤并类村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Oij为村庄i指标j的发展障碍度;Aij为村庄i指标j的标准化值;Ni为村庄i的发展障碍因子数;Oa为障碍度阈值,本研究采用所有村庄所有指标障碍度的α分位数确定,α考虑60%和80%两种参考方案,前者较为严格,后者相对宽松,通过对比选择最优方案用于村庄发展障碍度分析。

1.2.3 村庄发展分区方法

一般而言邻近空间内村庄的发展现状往往相似,同时这种相似的发展现状大多是由邻近空间内相似的禀赋条件或障碍因素所致,因此,科学地进行村庄发展分区是制定针对性村庄发展策略的前提。本研究通过ArcGIS 分组分析工具进行村庄发展分区,该工具采用SKATER(Spatial“K”luster Analysis by Tree Edge Removal)算法[34-35],即基于树边移除的空间聚类分析算法,将空间聚类分析问题转换成最小生成树的最优划分问题,属于基于图论的空间聚类算法。本研究将包含193 个行政村的16 项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行政区矢量数据输入ArcGIS 分组分析工具,并将分区数分别设置为3~6个进行分区测试,工具将自动考虑评价指标的属性相似性和行政区的空间邻近性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然后本研究将不同分区数的分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4 个分区能够更好反映区域发展现状和禀赋条件,最终确定将研究区分为4 个村庄发展分区。最后,分区统计不同村庄发展分区的基本特征、村庄类型数和障碍因子数等基础数据,据此提出差异化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村庄发展策略。

1.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境内地势复杂且河流众多(图2)。截至2020年底,全县行政区总面积1 531 km2,户籍总人口38.18 万,辖区包含15 个乡镇、1 个管理区和193个行政村,本次的研究对象即为这193 个行政村。新县是个以林业为主的山区县,被形容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县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同时新县又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作“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新县虽然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但发展却相对落后,2018 年以前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097.48元,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境内除高速公路外仅有3 条国省级公路,交通条件也亟待改善。未来,科学地进行村庄分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制定差异化的村庄发展策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弥补发展条件短板,对于新县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2 研究区位置Figure 2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本研究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新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高程数据及地形坡度数据基于AW3D30数据(https://www.aw3d.jp/en),人口数据采用新县户籍人口统计数据,县乡镇政府驻地、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及诊所等数据来源于高德POI数据。

2 新县村庄分类

2.1 新县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经评价得到新县193 个行政村的村庄发展潜力值,测算新县193 个行政村的村庄发展潜力值,将其等间距分为6 级,得到村庄发展潜力分布图(图3)。总体来看,新县村庄发展潜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呈现南北部和县城周边较大、东西部较小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村庄发展潜力较大的Ⅰ级和Ⅱ级村庄共有105 个,占比54.40%,主要分布在东西走向的省道S339、南北走向的省道S213 和国道G45 等国省道沿线和县城周围;村庄发展潜力中等的Ⅲ级和Ⅳ级村庄共有82 个,占比42.49%,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陡山河乡、郭家河乡和东部的周河乡;村庄发展潜力较小的Ⅵ级和Ⅴ级村庄共有6个,占比3.11%,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田铺乡和西南部的卡房乡等山地乡镇。经分析可知,县城西部的金兰山阻隔了县城对西部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东部的白云山和黄毛尖山也是东部的周河乡和田铺乡等乡镇发展潜力较小的直接原因。

图3 新县村庄发展潜力Figure 3 Village development capacity in Xinxian County

2.2 新县村庄发展障碍因子识别

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和分析制约新县村庄发展的障碍因子,具体来说,首先识别各村庄发展的最大障碍因子类型(图4),再分析各村庄发展的障碍因子数量(图5)。

图4 新县村庄发展障碍因子识别Figure 4 Obstacle factors identification of village development in Xinxian County

续图4 新县村庄发展障碍因子识别Continued figure 4 Obstacle factors identification of village development in Xinxian County

图5 新县村庄发展障碍因子数分析Figure 5 The number of obstacle factors of village development in Xinxian County

(1)障碍因子识别

从村庄发展的自然条件看(图4a 和图4b),坡度对村庄发展的障碍最大,有101 个村庄的最大障碍因子是坡度,所有乡镇均有分布,其中西南部的卡房乡和陡山河乡、中部的新集镇和香山湖管理区、南部的箭厂河乡和泗店乡、东部的周河乡和北部的八里畈镇等乡镇大部分村庄的发展均受坡度限制;其次是地质条件,有79个村庄,主要分布在北部省道S339沿线乡镇和南部郭家河乡;再次是距水源距离,有8 个村庄,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陈店乡;最后是高程,有5 个村庄,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田铺乡和周河乡。

从村庄发展现状看(图4c和图4d),村庄用地规模对村庄发展的障碍最大,有89个村庄的最大障碍因子是村庄用地规模,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苏河镇、千斤乡、吴陈河镇、浒湾乡、八里畈镇和南部的陈店乡、箭厂河乡等地势相对平坦的乡镇;其次是户籍人口规模,有59 个村庄,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卡房乡,中部的香山湖管理区,东南部的泗店乡、田铺乡、周河乡等山地乡镇;再次是人均耕地面积,有45个村庄,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东北部的沙窝镇、八里畈镇,以及西南部的郭家河乡和陡山河乡等丘陵山地乡镇。

从村庄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看(图4e 和图4f),距县城距离对村庄发展的障碍最大,有141 个村庄的最大障碍因子是距县城距离,在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连片分布;其次是距国省道距离,有33 个村庄,主要在东南部的黄毛尖山地区连片分布,该地区受地形因素制约缺乏高等级公路;再次是距集镇距离,有18个村庄,在县城周围连片分布,原因在于县城周围其他交通区位条件均较好,仅距集镇距离单因子相对较差;最后是距县乡道距离,有1 个村庄,分布在北部的吴陈河镇。

从村庄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看(图4g 和图4h),距卫生院距离对村庄发展的障碍最大,有121个村庄的最大障碍因子是距卫生院距离,除东部的周河乡、西部的卡房乡和苏河镇外在所有乡镇均大量连片分布;其次是距中学距离,有39 个村庄,在西部的苏河镇、北部的吴陈河镇、东部的周河乡和沙窝镇连片分布;再次是距幼儿园距离,有18 个村庄,在西部的卡房乡、苏河镇和陡山河乡连片分布;最后是距小学距离,有15个村庄,主要在西北部的千斤乡连片分布。此外,不存在距诊所距离作为最大障碍因子的村庄。

(2)障碍因子数分析

当障碍度阈值设为所有障碍因子障碍度的60%分位数时(图5a 和图5c),从空间上看,S339、S213 和G45 等国省道沿线村庄的发展障碍因子数相对较少,而黄毛尖山、白马山和天台山等丘陵山地区村庄的发展障碍因子数较多,可知地形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是村庄发展障碍因子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来看,障碍因子数在5以内的村庄有95个,主要分布在北部省道S339 沿线乡镇和南部的陈店乡、箭厂河乡、泗店乡等乡镇,此类村庄发展制约较少,未来村庄发展具有较大优势;障碍因子数在12 及以上的村庄有6 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田铺乡和西南部的卡房乡等山地丘陵乡镇,此类村庄发展制约较多,未来继续保留发展的难度较大。

当障碍度阈值设为所有障碍因子障碍度的80%分位数时(图5b 和图5d),障碍因子数在5 以内的村庄有185 个,即95.85%以上的村庄发展制约较少。通过对比可知,60%分位数相较于80%分位数的村庄发展障碍因子数的空间分异规律更为明显,因此本研究参考障碍度阈值设为所有障碍因子障碍度60%分位数的方案进行村庄分类。

2.3 基于发展潜力与障碍因子数的新县村庄分类

本研究优先根据村庄名录和城镇开发边界等数据确定特色保护类和城郊融合类村庄,再基于村庄发展潜力和障碍因子识别确定集聚提升类、搬迁撤并类、整治改善类村庄,村庄分类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新县村庄分类Figure 6 Villages types in Xinxian County

(1)优先确定特色保护类村庄

依据国家和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名录确定特色保护类村庄23个,占全县总面积的15.61%,总人口的9.84%。该类型村庄自然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能够彰显和传承优秀文化,但总体分布较为零散,在东部的周河乡、香山管理区和西南部的郭家河乡、陈店乡等乡镇存在聚集分布。

(2)合理确定城郊融合类村庄

通过现行城乡总体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将边界内及紧邻边界的村庄确定为城郊融合类,共有9 个,占全县总面积的7.77%,总人口的4.47%。该类型村庄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相对完善,通勤相对便捷,并且纳入城镇详细规划统筹编制,能够承接城镇外溢功能,是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3)重点确定聚集提升类村庄

将村庄发展潜力较高的Ⅰ、Ⅱ级村庄和乡政府驻地所在村庄确定为集聚提升类,共有79 个,占全县总面积的32.08%,总人口的40.89%。该类型村庄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村庄规模较大且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能带动和辐射周边村庄,在北部省道S339 沿线的吴陈河镇、浒湾乡、八里畈镇、沙窝镇等乡镇集中连片分布,南部的陈店乡、箭厂河乡和泗店乡也存在聚集分布,而在天台山、白云山和黄毛尖山等丘陵山地区附近零星分布。

(4)审慎确定搬迁撤并类村庄

将村庄发展潜力较差的Ⅴ、Ⅵ级村庄,障碍因子数达到12 个及以上的村庄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村庄确定为搬迁撤并类,共有13 个,占全县总面积的6.85%,总人口的4.60%。该类型村庄发展条件欠缺、规模较小、人口流失严重、交通不便且生态环境脆弱,在千斤乡和沙窝镇北部地质灾害高发区、田铺乡东部的黄毛尖山区连片分布。

(5)最后确定整治改善类村庄

其余的村庄作为整治改善类,共69 个,占全县总面积的34.98%,总人口的23.18%。该类型村庄配套设施薄弱、人口规模相对较小、通勤相对困难、生产生活条件不佳且未来发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西部的苏河镇、千斤乡、陡山河乡和卡房乡集中连片分布,东部的周河乡、泗店乡等乡镇也存在聚集分布。

3 新县村庄发展分区及差异化发展策略

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发展固优势、补短板,因此,识别和分析不同区域村庄的发展特征、优势和短板是科学制定针对性村庄发展策略的前提。本研究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KATER空间聚类算法对新县村庄划分发展分区,分为北部丘陵集聚提升发展区、中南河谷城郊融合发展区、东部中山和西部低山特色文旅发展区等4 个分区(图7 和表3),并根据各分区特征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表3 新县村庄分区特征Table 3 Feature of village development zones in Xinxian County

图7 新县村庄分区Figure 7 Village development zoning in Xinxian County

(1)北部丘陵集聚提升发展区

该区规模相对较大,由96 个村庄构成,村庄数量、总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全县的49.74%、36.83%和57.27%,以聚集提升类村庄为主,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区位条件优越且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省道S339 从西至东贯穿全区,同时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也相对完善,但区内村庄存在一定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内村庄发展主要障碍因子是村庄用地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和地质条件等。该区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整治村庄用地,提高村庄用地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人口规模、自然条件、交通区位等优势,重点发展粮油种植和加工业,加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为手段促进村庄聚集发展,同时要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对地质灾害高风险区村庄进行搬迁安置。

(2)东部中山和西部低山特色文旅发展区

东部中山特色文旅发展区由21 个村庄构成,总人口仅占全县的7.70%,以整治改善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为主,西部低山特色文旅发展区由38 个村庄构成,以整治改善类、聚集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为主。两分区内村庄发展潜力总体偏小,地形复杂,缺少高等级公路,交通区位条件较差,且幼儿园、中学、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区内自然风景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区域内村庄发展主要障碍因子是户籍人口规模、距国省道距离、距县城距离、距幼儿园距离、距卫生院距离等。该区应加强自然生态、革命文物、红色遗址的保护,发挥自然生态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形成特色资源保护利用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重点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补充建设高等级公路,克服地形条件制约,缩短村庄与县城、中心城镇之间的出行时间;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补齐幼儿园和卫生院设施短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中南河谷城郊融合发展区

该区由38 个村庄构成,以城郊融合类、整治改善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为主,自然条件优势明显,发展潜力总体较高,县城位于该区北侧,省道S213 从南至北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同时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完备,具有综合发展优势,区域内村庄发展主要障碍因子是坡度、距卫生院距离和地质条件等。该区应发挥县城区位优势,克服地形不利发展因素影响,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满足城市消费升级需求,承接城市功能外溢,促进城乡功能互补,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此外,要加强城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保障群众平安和生产安全。

4 讨论

本研究将障碍度模型引入新县村庄分类和发展策略研究,一方面将村庄发展障碍因子数量用于确定搬迁撤并类村庄,另一方面根据各村庄的主要障碍因子制定了差异化的村庄分区发展策略,使策略制定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准确把控各村庄发展分区乡村振兴的关键,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此外,本研究包含村庄分类和分区两个紧密相关的内容,村庄分类是从村庄个体角度判断村庄发展的特征和潜力,但即使是同类型村庄其发展特征、优势和短板也有明显差异,不同禀赋条件或障碍因素的村庄也可能被划分为同类型村庄。因此,仅从村庄分类角度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是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如前文所述,邻近空间内村庄往往具有相似的禀赋条件或障碍因素,根据村庄分区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则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乡村发展实践。因此,建议在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过程中添加村庄发展分区内容,将其作为村庄分类的有益补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科学指导区域乡村发展。然而,由于研究区位置和数据可获取性的限制,本研究障碍因子的选取侧重考虑新县山地丘陵区的村庄特点,对于平原区未必适用。且新县山地丘陵区村庄用地具有图斑多、面积小、分布零散的特点,导致自然村尺度数据难以获取,因而本研究仅从行政村尺度展开研究,未来在数据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探索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尺度障碍因子识别在村庄分类和分区等相关研究中的适用性。

5 结论

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握和巩固村庄发展的优势,更要识别和补齐村庄发展的短板。本研究以河南新县为例,在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基础上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各个村庄发展的因子类型和数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村庄分类和分区,提出各分区针对性村庄发展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新县村庄发展潜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呈现南北部和县城周边较高、东西部较低的总体空间格局。新县村庄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坡度、地质条件、人口和村庄用地规模、距县城和卫生院距离。其中,障碍因子较多的村庄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田铺乡和西南部的卡房乡等丘陵山地乡镇,此类村庄发展制约较多,未来继续保留发展的难度较大。

(2)基于村庄发展潜力与障碍因子识别结果,以及各类村庄名录和城镇开发边界等数据,新县村庄可划分为特色保护、城郊融合、聚集提升、搬迁撤并和整治改善等5 类;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SKATER 空间聚类算法,新县村庄可划分为北部丘陵集聚提升发展区、东部中山特色文旅发展区、中南河谷城郊融合发展区、西部低山特色文旅发展区等4个分区,各分区应根据村庄的发展特征、优势和短板实施针对性发展策略,抓重点、固优势、补短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新县发展潜力分区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新县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人大工作评议之“新县实践”
浪莎 分区而治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新县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汽车拆解市场的发展潜力将逐渐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