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延方 徐进
衢州全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大花园核心区金名片,勇争“诗画浙江”大花园中最美“花骨朵”
大花园建设是全省“四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决策部署。衢州聚焦“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使命,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全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大花园核心区金名片,勇争“诗画浙江”大花园中最美“花骨朵”。
坚持生态为本夯实大花园生态根基。持续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行动,努力打造四省边际绿色生态“桥头堡”。全力打好治气攻坚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炉窑、柴油货车、大气面源四大专项治理;大力实施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力打好治水长效战。持续开展水源地专项检查和重点断面水质管控,实施县级以上河长河湖水生态健康评价,稳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全力打好治土(清废)持久战。实施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防治行动,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循序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构建全闭环生态环境数字治理体系;积极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坚持绿色引领擦亮大花园发展底色。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加快培育绿色农业。深入开展生态农业、放心农业、循环农业等示范试点建设;率先构建农业碳账户体系,创新推出“贴标管理”办法。不断升级生态工业。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推进化工企业循环化改造,打通绿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速发展幸福产业。依托全省最大的中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医学科创、高端康养、健康服务为主的“3+X”康养产业集群,加快中医药产业强链补链。持续壮大数字经济。加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进“互联网+农业”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坚持文旅融合打造大花园金名片。以建设文旅大平台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文化事业与旅游、休闲等行业跨领域互融互通。高标准建设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统筹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全域一体高标准建设钱塘江诗路文化带衢州段;持续开展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全面推进“耀眼明珠”工程。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线,重点推进南孔古城、宋诗之河等“明珠”培育。高质量打造旅游业“核引擎”。大力实施山区26县“造月工程”,推进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和信安湖国家休闲旅游示范区创建。高品质建设“三城”美丽幸福休闲区。实施衢时代创新大厦、高铁新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三城”1“三城”,指南孔古城·历史街区、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空间新形态,重塑古城山水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畅通“两山”转换通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域开展“两山合作社”改革,持续拓宽生态价值实现的转化通道。构建“生态开发”运营体系。搭建农村资源统筹平台,率先全域启动“两山合作社”改革;建立生态资源储蓄分红和入股分红机制,探索政策资金入股生态开发项目机制。创新“生态开发”开发模式。实施“一县一品”改革,探索生态资源全流程标准化开发模式。创新推出生态开发“标准地”模式,探索推行“六通一平”2“六通一平”,指生态通、产权通、配套通、信息通、金融通、共富通和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标准地开发模式。探索“生态账户”转化交易。开发建设“生态大脑”,整体推进生态账户示范应用。创新生态资产抵(质)押制度和生态增信贷制度。创新构筑碳账户体系。以数字化牵引低碳化,构建形成涵盖多领域多场景的碳账户体系,并推进碳账户应用走深走实,探路“双碳”新时代。
生态底色“美起来”。自2014年起,衢州市九夺浙江五水共治“大禹鼎”、三夺“大禹鼎”金鼎;市区PM2.5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8.2%提高到95.6%,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始终位于全省前列。成为全国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柯城区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江山市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
绿色动能“强起来”。绿色安全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油菜早稻播种面积分列全省第一、二位,所辖县市区全部列入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衢江列入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衢味”作为唯一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山珍供应商。衢州成功列入8个国家级试点,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大满贯”市。四省边际数字经济桥头堡建设再上新台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营收首次突破550亿元,连续三年实现高位增长。
美丽经济“火起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四省边际全域旅游桥头堡地位逐渐凸显。全市拥有2家5A级景区、14家4A级景区,A级景区村覆盖率达84.8%;拥有钱江源、衢州古城等8个创建类“耀眼明珠”,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百姓生活“富起来”。以诗画风光带为主轴,未来乡村为示范,迭代升级和美乡村,其中诗画风光建设带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的批示肯定,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之首。“统筹推进连片发展,建设共富未来乡村”案例获评全省未来乡村领域唯一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初步建成柯城柑橘、衢江生猪、龙游畜禽、江山蜜蜂、常山胡柚、开化茶叶等10条产值10亿元以上标志性农业全产业链。全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为32.8%,承包地流转率达59.3%,农户贷款余额近千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3。
全国首创碳账户体系。围绕“双碳”目标,在全国率先推进碳账户体系建设,聚焦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生活和林业碳汇等7个领域,全面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机制,开发碳账户金融、用能预算化管理、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等应用场景,做法被写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介绍。已建立碳账户239.6万个,发放碳账户贷款533亿元,企业实现减碳降本2.6亿元。
全域推行“两山合作社”改革。针对生态资源变现难问题,在全市推行“两山合作社”改革,以“工业熟地”的思路,创新“资源清查、确权评估、流转归集、标准配套、精准招商、精准授信、收益分红、生态评估”八步工作法,持续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目前,“两山合作社”流转归集各类土地近10万亩、农房1482幢、山塘水库93座,包装整合项目99个、完成投资37.7亿元,累计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3亿元。
“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典型示范。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在“一江两港三溪”3“一江两港三溪”,指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石梁溪、庙源溪。两侧,建设长280公里、面积1000平方公里,串联6个县(市、区)47个乡镇377个行政村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市县一体打造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集成展示大平台、全域和美的未来乡村主场景。截至2022年底,共实施266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带动全市30%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之首。
绿色生态“桥头堡”建设深入推进。全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把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融入到美丽衢州建设全过程。全市出境断面水质五年来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市区PM2.5浓度均值连续五年下降,降幅达42.9%。“常山辉埠钙产业整治”被国家长江办列为整改正面典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