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出版的思考与展望

2023-10-20 05:11:31吴焕姣林建
出版广角 2023年15期
关键词:书社文博古籍

吴焕姣 林建

【摘要】近年来,古籍出版社在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主业,抓住机遇开拓文博考古板块,抓住优质文博资源,做好顶层策划思路和框架,创新出版的内容、形式,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考古文博图书出版,塑造了考古文博品牌,开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构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出版的新格局。对古籍出版的新驱动和出版新实践进行探讨,展望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的出版发展方向,有助于古籍出版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  键  词】文博考古;三星堆;古籍出版;古籍出版社

【作者单位】吴焕姣,巴蜀书社文博出版中心;林建,巴蜀书社。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5.00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从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到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再到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出重要指示。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

为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古籍出版社应当立足主业,巩固古籍整理、文献出版的传统优势,抓住机遇,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做好古籍普及传播,力争培育独特的出版资源竞争优势,以提升古籍出版在全国出版业中的品牌影响力。

一、古籍出版的新驱动

1.古籍和考古文博出版淵源

古籍,指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即先秦以来的传世古代书籍。考古资料即古代遗留下来的刻在甲骨、钟鼎、壁石、简牍、帛书、纸张上的文字资料以及文物遗迹。考古资料与传统典籍有极深的渊源,两者相辅相成,考古资料在开拓、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物证、校正解读古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籍文献能够指导器物、遗址事件和历史的研究工作。如殷墟、敦煌等遗址的发现,使大量古代重要文献资料、考古实物浮现,地下资料与地上资料,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出土实物的相互校证、解读与研究成为古籍研究和出版的重要方面。

考古资料的文博考古类图书一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考古报告以及出土文献,这类原始资料是含金量最高的成果,但内容可读性较差,出版速度较慢,整理和编撰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第二类为文博考古图录,这类图书着重展示考古出土成果或展览展品,比较厚重,适合收藏和研究;第三类为学术研究成果,这类图书主要展现研究者研究此类问题的能力,引发考古理论行业等对考古问题的探讨,适合专业读者阅读;第四类为大众出版,面向普通读者和少儿读者,一般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专业问题。

2.新时代文博考古出版概况

记录发掘成果、保存古代文化遗存、研究传承、宣传教育是文博考古类图书的主要功能。在文博考古专业出版领域,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大出版社是出版主力,其他古籍出版社侧重于出版与地方特色相关的考古报告、图录或者学术研究成果。

随着“考古热”“文物热”的兴起,除了专业出版社,很多综合性出版社也加入文博考古类图书出版的队伍。这些出版社主要出版大众类的文博考古图书,并迅速得到了大众认可。三联书店开发了一系列文博类产品,包括《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何以中国》《鼏宅禹迹》等大批引起强烈反响的线上内容和图书,出版的大众文物考古类图书多次获奖,如2016年出版的《海昏侯刘贺》入选当年“中国好书”榜单。浙江大学出版社以良渚文明系列图书出版而闻名,其出版的“良渚文明丛书”汇集了良渚遗址考古历程中的重要发现和考古学家的全方位解读,是大众了解良渚文化的重要途径。译林出版社依靠翻译优势,引进国外博物馆有关展陈、经营模式的内容,出版了众多与博物馆相关的外版书,如《经营博物馆》《博物馆变迁:博物馆历史与功能读本》《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让大众了解国外博物馆。

随着文博IP的推广,出版社也纷纷以图书为核心内容向文化产业延伸。一是以文博热门IP为核心推出文博元素图书,如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日历》,2019年销量高达94万余册,掀起了国内出版日历书的风潮。二是利用文博IP开创的解谜书,如故宫出版社推出的“谜宫”系列解谜书、《千年敦煌》机关解谜盒,以及《黄金王朝的秘密——海昏侯国遗址考古立体书》《神秘三星堆》互动解谜书等。

在文博IP掀起热潮的同时,出版产品良莠不齐的情况也客观存在:一些出版社缺乏文博考古专业编辑,编辑加工的图书错漏百出,甚至出现知识性误导;个别编辑团队对文博考古出版选题论证不足,赝品文物图书充斥市场;一些出版社缺乏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极力迎合大众探宝和解谜的好奇心理,对读者产生不良引导。这些将直接导致读者对相关出版物的认可度和信任度降低,出版社品牌形象受损。

3.古籍出版社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学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在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考古、历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本省文物考古工作的保障性意见,如四川省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不断推进文物的勘探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这为古籍出版带来发展机遇。

二、古籍社出版新实践

1.全国古籍出版社出版实践

(1)设置专业板块,抢占考古文博资源

考古文博一直都是古籍出版社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古籍出版社古籍出版的专业性、科学性与严谨性,与同样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考古文博出版具有天然的一致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古籍出版社纷纷开始寻找优质选题,立足本省,放眼全国,抢占出版资源。目前,很多古籍出版社设置了与考古发掘息息相关的板块。

上海古籍出版社设立了考古文博与古文字学编辑室,以出土文献和考古报告为主要出版方向,汇集了众多考古学术名家的考古著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上海中西书局成立出土文献出版中心,加强与考古文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协同合作,聚焦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的编辑出版。其与清华大学、安徽大学等学术机构紧密合作,推进《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悬泉汉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等项目出版,形成多元一体的出土文献出版格局。三秦出版社背靠陕西文物大省,古籍资源丰富,尤其是出土文献。该社依靠西北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发掘整理周秦汉唐典籍文献以及以金石文献为代表的考古出土文献为主攻方向,出版了一系列反映陕西厚重的考古文化历史的著作,其推出的《陕西金文集成》《中国蜀道》两本书均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三晋出版社依托山西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源,设置了专门的文物考古板块,系统开发“山西出土青铜器”等系列项目。

不仅古籍出版社出版文物考古图书,隶属于国家文物局且为中国版协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重要成员的文物出版社也大力开展文物考古图书的出版工作。其出版的内容不仅包括考古报告、图录、学术专著等,还包括出土文献整理、善本古籍、书法碑帖等,大部分全国重点考古发掘报告出版和文物考古学术出版均由文物出版社承担。

新时代,这些专业出版社承担起了全国古籍出版和文物考古出版主要的工作,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做好赓续中华文脉的传承者、阐释者、传播者。

(2)公众考古图书出版领域竞争激烈

随着国家对考古工作的日益重视,全国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投入力度加大,博物馆建设日益完善,大众对考古工作的关注度和热情度高涨,对考古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公众考古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并实践。公众考古将专业化的内容运用公众能听懂的语言和能看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在考古学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文博考古大众化出版成为公众考古的一个重要领域,并跃升为文博考古图书出版的重点竞争领域。

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博考古图书出版热潮下,全国古籍出版社除了开展专业化出版,还利用自身资源,涉足文博考古大众化出版,加入市场竞争。中华书局近年来出版了一系列兼具知识性和普及性的考古通俗类作品:2021年出版的《发现三星堆》从解读三星堆入手,阐释三星堆与中原乃至域外文明的关系;2022年出版的《从考古看中国》,邀请考古领域知名专家撰文,从考古新发现和出土文献入手,对古代中国历史进行通俗性解说。这两本书分别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和“2022年度中国好书”。浙江古籍出版社依托学术出版的优良传统,成立浙江古籍出版社学术顾问委员会,积极响应“考古中国”工程,抓住良渚文化申遗的重要机遇,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浙江考古工作和良渚文明的成果,如《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考古浙江:万年背后的故事》《狞厉与肃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其中《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作为广西唯一一家中国版协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成员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影印、收集、整理中国珍稀古籍文献为主要出版方向,出版了上百部国内外所藏珍稀古籍文献图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巨大,选题策划涉足全国多个重要考古文物地区,近年来也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博考古图书:《考古的另一面》《考古者说》两部作品,讲述考古学者的田野考古记录;《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从考古的角度为读者展现巴蜀考古出土文物和遗址;《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讲述的是近代中国考古初创和文明探寻的故事。这几本书出版后纷纷入选各大榜单,开卷查询销售量基本上万册。

(3)装帧设计精美,走文創道路

文博考古类图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为了更好地展现文物信息,绝大部分文博图书都使用彩色印刷。文物出版社以彩色铜版和珂罗版印刷工艺著名,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刷的彩铜版《两宋名画册》和珂罗版《清明上河图》等图书成为传世艺术精品。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完善,书籍的装帧技术也在更迭和创新,再加上设计的巧思妙想,文博考古图书的装帧愈发独特精致。但部分文博考古图书定价过高,曲高和寡,图书销量不佳,大众影响力有限。为了进一步提升销量,一些文博考古图书充分利用文博IP,向图书文创领域发展。如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狞厉与肃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选择了专业的青铜纹饰题材,经过巧妙的展现,宣传文案的渲染着力,同时配合专属青铜纪念品,在摩点众筹一经推出便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效,这种装帧形式和营销手段,不仅提高了图书销量,还扩大了图书的宣传范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纹样》是一本用工匠精神打造的还原宋代《营造法式》古代建筑纹样的彩色图书,它采用传统的装订方式和纸张,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手工艺术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出版社的文博图书文创出版比较保守,古籍出版社需要在选题、设计和宣传上加大创新力度。

2.地方古籍出版社的实践——以巴蜀书社为例

针对专业度极高的文博考古出版,巴蜀书社于2019年单独设立文博考古图书板块,成立专门的文博考古中心,策划并实施诸多文博考古项目,用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的态度对待策划选题,预先制定选题策划指导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及时、权威地向读者展现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同时在装帧、读者体验上加入创意设计,满足读者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求知欲,为读者呈现科技进步、文化进步带来的成果。笔者希望巴蜀书社在文博考古图书领域的策划经验和出版实践,能够为业界提供有益借鉴。

(1)立足本省资源,加大转化力度

巴蜀书社将文博考古类图书出版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充分依托专业考古发掘单位、博物馆、高校考古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共同打造古籍出版平台,并针对不同的学术层面,根据不同的读者需求,整体、全面、系统地打造图书产品和多媒体产品。

巴蜀书社及时跟进四川考古发掘、研究和博物馆展陈规划,加大对四川考古发掘、研究和展览策展的成果转换力度,策划出版了一系列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江口沉银为代表的四川考古成果的学术著作和普及图书。在古蜀文明出版方面,巴蜀书社策划了“古蜀文明系列研究丛书”“三星堆出土文物研究丛书”“四川考古口述实录”等大型出版项目,出版了《四川文物精品·青铜器》《三星堆青铜器线绘与拓片》《三星堆青铜容器研究》等关于四川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的书籍,侧重于三星堆青铜器的学术研究著作出版。在三国文化出版方面,巴蜀书社与武侯祠博物馆合作出版了《祠庙千秋 : 成都武侯祠志》《镜头中的三国》《名垂宇宙——诸葛亮文化遗存调查》等展现三国文化历史的图书。在四川考古学术著作出版方面,巴蜀书社关注四川省重大考古工程“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程,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出版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文物考古研究丛书”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

在开展大型出版项目的基础上,巴蜀书社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成都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各大研究机构和博物馆展开密切合作,对接、落实一个个项目,推出了多部优秀文博图书,如《成都皮影》《遇见三星堆》《拼图与解码:成都平原古代文明研究》《西南考古与中华文明》《黑土下的金芙蓉:说不尽的古成都》等,涉及考古图录、研究著作和通俗读物。

(2)放眼全国,依靠权威专家

古籍出版社依靠权威的专家、研究者,能够打造科学的理论著作和有据可依的研究普及读物。专家背书,确保内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策划考古文博出版选题的基础。巴蜀书社依托自身在行业领域内积累的作者资源,主动联系全国和本地考古界长期深耕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沟通,如邀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等全国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撰稿,推出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巴蜀书社策划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撰写的一系列书籍,其中包括纪念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暨中国考古诞生100周年、目前唯一一本反映仰韶文化研究全貌的《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展现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彩陶的《中国彩陶:庙底沟文化图谱》,以及首部介绍三星堆最新发掘研究成果的《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等。此外,巴蜀书社策划出版的“考古学经典丛书”收录了反映新时代各个考古领域成果的大家之作,如栾丰实的《中国聚落考古:史前时代的社会图景》、夏正楷的《中国环境考古》、许宏的《焦点二里头》等。

(3)装帧新颖,“数字+互动”融合出版

不同于以往学术出版厚重、沉稳的气质,巴蜀书社注重文博图书的整体装帧设计,图书装帧新颖、活泼,力争打造有辨识度的图书品牌。因此,巴蜀书社的系列丛书都采用统一风格的开本、封面和标识,在保证封面设计有辨识度、有特色的同时,做到风格统一。

在数字化应用上,巴蜀书社联合博物馆,将其开发的数字博物馆应用于图书出版。如巴蜀书社在《三星堆青铜器线绘与拓片》和《遇见三星堆》中加入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就能在线上看到图书所提到的青铜器等文物的全部信息,包括支持360°转动的3D立体图,清晰地向读者展现文物的细节。依托《三星堆青铜器涂色书》,巴蜀书社发起了不同年龄段的小读者给文物“穿衣服”涂色彩的活动,加深小读者对文物、色彩的感知。活动结束后,巴蜀书社通过读者投票的方式,从中选择两幅作品作为图书封面和封底图案,灵动的文物加上活泼的色彩,展现了图书的特质。

在图书出版后,古籍出版社需要进行多媒体、全方位的宣传,讲好讲精讲透考古的成果和故事,甚至可以与国外优秀出版社联合开展版權输出工作。巴蜀书社积极推动三星堆文化海外传播,目前已实现多部三星堆相关图书版权签约,获得中宣部的高度评价。

三、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这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出版界的士气和信心,为出版界迎来以考古和古籍出版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新发展契机。

1.挖掘本省资源,精准策划

品牌的背后是出版社社会影响力的展现,也是读者认可程度的体现。古籍出版社在规划文博考古品牌时需要有大局观,要加大同类型图书品牌形象认知等精神层面的规划力度,深入挖掘本省文物资源的突出价值和丰厚内涵,探索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共同协作的模式,整合全国和省内的学术力量,实现文博与出版深入结合创新,深化学术研究,发掘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精神的文博考古出版选题,把文物的历史内涵、现实意义等人文精神和思想加以阐释提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进一步提升古籍出版社的出版水平和影响力。

2.做好大众出版,创新出版方式

专业出版必须积极探索专业化与大众化、市场化相结合的出版道路。随着“考古热”“文物热”的蔓延,文博考古类大众出版成为全国多家出版社的重点探索方向,出版竞争异常激烈,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等一大批国家级出版社积极开拓资源,策划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书,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古籍出版社在保证文博考古图书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把好编校质量关、装帧质量关的同时,应基于读者当下的阅读习惯创新选题策划,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创新的装帧设计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让更多人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加入传播中华文化的队伍,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阐释者和传播者。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大众对文博历史文化价值日益认同,文博出版IP化成为发展趋势。通过拟人化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打造有辨识度的文物和历史故事,是文博IP的主要特点。古籍出版社在文博IP的策划和打造上要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文博IP的社会属性和商业价值,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紧密合作,盘活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

3.数字化技术促进出版融合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纸质图书在保存历史积淀、传播知识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已经作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出版社也在积极探索出版融合的发展方向。古籍出版与考古实践、文物和博物馆等实体行业息息相关,行业领域的创新也带动了文博考古图书出版的创新。古籍出版社可运用AI技术模拟考古发掘场景或文化遗址、文物全貌,用精美丰富的图片,从大场景、小细节上立体展示考古场景,让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此外,古籍出版社可运用二维码技术,在书籍中加入音频,读者扫码即可随时随地收听文物故事。

4.加强人才建设,完善人才机制

合理的人才机制是加强人才建设的关键,古籍出版社应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如:实行导师制,强化传帮带培训,以项目为抓手提高编辑的专业水平;优化出版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完善编辑的考核制度;强化保障制度和措施,切实提高专业人员待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古籍出版社能够留得住人才、培养好人才、利用好人才,从而培养出一支政治可靠、专业扎实、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的编辑人才队伍,持续激发出版行业的发展活力。

古籍出版社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出版社的优秀经验,搭建专业的文博考古编辑平台,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引进文物、博物馆、考古学等专业编辑,加强专业文物考古类图书编辑的培养,由编辑带动一批专业图书出版,促使编辑利用专业人脉打破专业壁垒,吸纳更多优秀的出版资源。

5.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古籍出版社应依托各地出版集团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扩大对外宣传推广渠道,积极推进已有文博出版物的输出。这就要求古籍出版社加強版权贸易,推动版权输出,实现多语种合作出版,精准策划和定位,与国际一流出版集团联合出版,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

新时代,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的古籍出版社必须提高站位,增强文化自觉,构建新时代传统文化出版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章宏伟. 文博图书出版的现状及其对策[J]. 新闻出版交流,2002(Z1):10-14.

[2]杜非. 构建一座考古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对考古类图书的策划实践与思考[J]. 编辑学刊,2006(6):63-66.

[3]张遇. 内容无限,机遇可期:译林出版社文博出版回看[J]. 出版参考,2015(12):15-16.

[4]孙霞,王媛. 新中国文物出版70年:以文物出版社为例[J].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4):17-29.

[5]郑文武. 论文物考古出版物的审美追求[J]. 出版广角,2020(17):28-30.

[6]王巍,林留根. 21世纪中国考古学的若干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说起:王巍所长专访[J]. 东南文化,2012(3):9-16.

[7]谢征,贺子璇. 文博IP出版的实践与问题[J]. 出版参考,2021(10):30-33.

[8]邓丽萍,邓纯旭. 后疫情时代中国文物古迹类图书“走出去”的探索[J]. 编辑学刊,2022(1):59-64.

[9]阚天阔. 近代以来我国考古类图书的出版嬗变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10]邝芮. 出版界能否产生故宫文创?:出版文创与博物馆文创的比较研究[J]. 出版广角,2022(7):48-52.

[11]黄须友. 新形势下图书出版品牌的塑造与维护[J]. 出版参考,2022(9):43-47.

猜你喜欢
书社文博古籍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5:38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利群书社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广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5:48
文博扬帆起航
黄河之声(2019年19期)2019-11-30 01:28:28
文博学院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齐鲁书社新书
山东画报(2017年4期)2017-04-29 1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