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利 黄家伟 本刊记者
马铃薯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种植区域广、营养物质丰富、加工链条长、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实现绿色转型和提档升级,成为繁荣地方经济、助农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马铃薯,又称土豆,是餐桌上的常客。虽然普通,却不可或缺,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很多美味佳肴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虽然在不同的菜品中,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形态各异,但当你将其放入口中,熟悉的味道便会在口中弥漫开来,或香甜,或酸辣。特有的口感也与牙齿和舌头不断碰撞,或软糯,或脆爽,不一而足。马铃薯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有的地区拿它当主食,有的地区拿它炒菜,有的地区将它做成街边小吃……其实,看似普通的马铃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农业领域“地位超然”。
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因其具有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等特点,种植范围十分广泛,是甘肃、云南等不少脱贫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菜市场、餐桌上随处可见的“小土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长成了“大产业”。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推进全产业链开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小土豆”已经长成了“大产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唐珂从生产效益、产业链条、产业素质、联农带农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将近9000万吨,均占世界的1/4左右,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单产水平逐年提升,近10年鲜薯亩产提高了200多公斤,达到了1290公斤左右。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西北、西南主产区域规模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国的近70%。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将近9000万吨,均占世界的1/4左右,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农业农村部建立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开展马铃薯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马铃薯生产过程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统筹推进马铃薯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目前已经开发了6个系列30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有100多个系列的加工产品。积极引导各地发展马铃薯加工体验,薯地观光等新业态,拓展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全产业链提升马铃薯效益。
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幅提升马铃薯良种化、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培育了一批马铃薯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特性突出的马铃薯品牌。累计认定了16个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2个马铃薯产业集群,登记优质抗病丰产品种378个。
我国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在脱贫地区,3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都是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这些地区农民收入的1/3都来自马铃薯。通过大力发展订单产业、保底价收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引导企业同种植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带动农民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土蛋蛋”真正变成了“金疙瘩”。我国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在脱贫地区,3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都是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
据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营养指导消费、市场引导生产”的理念,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思路,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体稳定,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徐建飞说道。
当下,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正处于提质升级关键阶段,既要积蓄发展力量,抓住发展机遇,也要补齐发展短板,从而谋求全面提升。标准化种植和深加工、品种选育、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加强是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地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积极推广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在种薯繁育和商品薯生产中的应用,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得以快速发展。
近十年来,各地共审定或登记了524个马铃薯品种,品种类型更加丰富,商品性能更加优质,其中加工品种和早熟品种的数量显著增加,分别占育成品种总数的34%和25%。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进出口稳步增长,保持顺差,出口产品以鲜薯马铃薯和冷冻薯条为主,进口产品主要是马铃薯淀粉。
“马铃薯作为一个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品加工原料,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马铃薯产业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的挑战,在种业创新、标准化生产、储藏加工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徐建飞说,下一步要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优质丰产多抗马铃薯品种,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建设现代化马铃薯产业体系,也要抓住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这个机遇,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口味需求的绿色健康营养食品,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发展精深加工,带动马铃薯产业升级,不断提升马铃薯种植收益,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近十年来,各地共审定或登记了524个马铃薯品种,品种类型更加丰富,商品性能更加优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培育打造中国马铃薯品牌,是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是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助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唐珂说道,我们将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带动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发展,促进生产上水平、营销有创新、效益能提升。
马铃薯品牌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广泛支持和同心协力。唐珂表示,希望马铃薯生产经营主体勇于创新,加快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国马铃薯品牌行销全国、走向世界。
想要打造中国马铃薯品牌,夯实基础、壮大主体、做强渠道、加强营销缺一不可。
产品品质是马铃薯产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也是品牌树立的基础,务必夯实打牢。唐珂表示,品牌最终要靠品质来赢得市场。要扎实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加快关键技术和设施装备攻关推广,选育一批加工专用型、食用专用型、生态旅游型这些专用品种,扩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产品的规模,不断提升马铃薯品质。
培育打造中国马铃薯品牌,是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是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唐珂强调,加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加快培育核心授权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品牌共创、共护、共享。加强品牌电商带头人培育,提升品牌意识,增强品牌建设、管理和运营能力。
渠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畅通的渠道能为品牌做大、做强提供强大助力。“没有强渠道就没有强品牌。”唐珂说道,要加快组建销区采购商队伍、培养产区经纪人队伍,精准拓展线上、线下渠道。加强与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开展深度合作,做好采购商跟踪问效服务,推动产销精准化长效化。
如今,品牌营销形式多种多样,想要做好马铃薯品牌营销,就要立足产业发展历程、产品特点,明确市场需求,紧跟消费趋势,用好营销平台,这样才能将中国马铃薯品牌做强、做大。唐珂谈及加强马铃薯品牌营销时提到,深入挖掘马铃薯产业地域特色和历史人文特性,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社会动乱造成人口锐减,马铃薯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国,由于它的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对人口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增长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还要紧跟消费趋势,开发马铃薯新产品、新卖点,积极发展加工体验、薯地观光、直供直销、会员定制等新业态,推动品牌发展与农文旅深度融合。
在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中,甘肃省定西市、山东省滕州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等主要种植产区发挥着关键推动作用。其中,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经验极具代表性和可借鉴性。
“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马铃薯产业走上了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宏说,通过多年努力,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产业。
据介绍,2022年,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0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700元,其中优势产区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超过了2200元。2023年,全省马铃薯种薯生产面积达到47万亩,其中原种繁育面积达到22万亩,预计可生产原原种14亿粒以上。甘肃省分区域建设中东部“梯田+马铃薯产业带”和河西灌区“高效节水+马铃薯产业带”,共建设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千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240个,辐射带动了全省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优势区域的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到了全省的90%、97%和94%。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实践中,马铃薯产业已经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2022年,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0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700元,其中优势产区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超过了2200元。
在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画卷中,定西市则是妙至毫巅的点睛之笔。定西有句谚语: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这句谚语中提到的“三宝”其实是同一种作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马铃薯对于定西的重要性。“马铃薯从200多年前就扎根定西,在广袤的定西大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传奇和辉煌,马铃薯与定西相伴而行,传承着定西人民艰苦奋斗的过去,承载着定西人民发展致富的渴望,凝聚着定西人民乡村振兴的希望,寄托着定西人民开放合作的追求,实现了从‘温饱薯’‘救命薯’到‘脱贫薯’‘致富薯’‘振兴薯’,进而成为‘定西名片’的华丽转身。”定西市委副书记温卫东说道。
据介绍,定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兰西城市群、成渝经济圈的战略腹地,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是中国西部交通的重要交汇点。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最佳天然场所;干旱少雨但与马铃薯雨热同期的气候资源,为马铃薯的块茎膨大和品种提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较为充裕的耕地资源和立地条件,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定西所产的马铃薯个大质优、口感醇香、耐运耐藏,是加工和鲜食的上好选择。
经过多年发展,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助农增收的战略性优势主导产业,是全面推进定西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定西市培育的种薯生产企业有36家,年生产优质种薯2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300万亩,产量500多万吨;加工龙头企业有28家,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96万吨以上,为定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温卫东介绍了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探索积累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定西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实施“马铃薯工程”,建立健全了市、县马铃薯产业工作机构,全力推动马铃薯及其制品行业管理、技术服务、信息发布、试验示范等工作,马铃薯全产业链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定西市培育的种薯生产企业有36家,年生产优质种薯200万吨以上。
先后出台了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四个五年规划,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定西宽粉产业开发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做好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打造、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的推荐申报、市场供求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紧盯产业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着眼于为市场怎么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给,不断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推动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打造定西种薯育种研发平台、马铃薯质量检测中心、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目前在京东、淘宝等平台上已经建成了2200多家网店,制定马铃薯地方标准25项,定西马铃薯、定西宽粉的名片越擦越亮。
创新“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广泛、深入参与到马铃薯产业链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2022年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225亿元,农户从马铃薯产业中的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