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国人大法工委宪法室 曲 頔
每天清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朝阳冉冉升起。天安门城楼上,庄严悬挂着国徽。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将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此之前,确定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与标志,成了筹备建立新中国工作中的大事,为此负责建国筹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将其视为一项重要议程。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次日,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下设立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国旗、国徽图案以及国歌词谱的拟定工作。参加第六小组的有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共16人,由马叙伦担任组长。第六小组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对国旗、国徽、国歌的意见和方案,并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及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第六小组还在北京饭店四一三号会客室特设临时选阅室,集中陈列应征来稿。
1949年7月14日,北平、天津、哈尔滨、上海、南京、香港等地的报纸上刊登了启事,征求国旗国徽图案等。社会反响非常热烈,人们踊跃提出方案和意见,一幅幅国旗国徽设计图案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寄来,表达了大家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热爱。投稿者有小学生,有仍用文言作说明的老先生,有工人,有农民,有机关职员,有大学教授,有中小学教师,有作家,还有来自解放军各部队机关的军人。应征稿件的来源也非常广泛,除了有北平、东北、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南京、香港等地的投稿,还有来自美洲、马来亚、印尼等外来的稿件,可以说遍及全国乃至海外。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
经过层层筛选,“复字第32号图案”引起了委员们的注意。这面旗帜的图案是一颗大五角星引导四颗小星环绕其周围,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象征广大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幅图案来自上海,它的设计者曾联松曾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协商国旗、国歌、国徽等问题的会议。毛泽东说,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我看这个图案是较好的国旗图案。与会人员都表示赞成,并鼓掌通过。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4个决议草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还收到应征国徽稿件112件、900多幅图案。但是,由于这些应征稿件中的大部分都把国徽设计成了普通的证章或纪念章,因此不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无一入选。后来,请专人重新设计的国徽图案也未能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时,已经临近开国大典。于是,在9月25日的中南海丰泽园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以慢一点决定……”这就是开国大典时,国徽未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原因。
但是,国徽的设计工作并未停止。1950年6月10日,由清华大学的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所组成的设计小组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人组成的设计小组,同时将自己设计的国徽方案提交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两个设计方案各有所长,但“均未恰当”。后经激烈讨论,决定采用天安门城楼图案作为国徽的主体形象。
当晚,周恩来约请梁思成,指示其按政协常委会提出的要求,以天安门为主体重新设计国徽图案,整个国徽要体现出向上、挺拔的基调和气氛。周恩来还提出,要在国徽的设计图案上加上禾穗。为什么要加上禾穗呢?他讲了一件往事。1942年,在重庆,周恩来和邓颖超应邀出席宋庆龄为欢送董必武同志返回延安举行的茶话会,茶桌上摆放着重庆近郊农民送来的禾穗。于是,有人赞美说,禾穗真的像金子一般。宋庆龄却说,它比金子还要宝贵,中国人口80%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以丰衣足食了。周恩来听此便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
按照全国政协常委会要求和周恩来的指示,经过设计小组夜以继日的工作,梁思成提交了一份国徽设计图,该图与国徽最终的定稿形象已经基本一致。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同意国徽审查组代表马叙伦关于国徽图案审查意见的报告,并通过了国徽图案,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采用。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最终确定。
确定了国徽图案,还不能算是国徽完全诞生了,它的实际制作工作才刚刚开始。于是,国徽浮雕的设计雕刻任务交由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高庄来完成。此时,距离国庆一周年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了。高庄经过反复揣摩,认为国徽设计需要有所改动。他给毛泽东写信陈述自己的想法,毛泽东非常重视,特意委托彭真和康克清听取高庄关于国徽设计改动的说明。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他们将毛泽东的意见传达给高庄:你大胆地改好了,祝你成功。1950年8月18日这一天,国徽审查小组审议通过了经过高庄修改的国徽浮雕模型。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图案说明,自此国徽宣告诞生。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当天,金光闪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方的正中央。
国旗、国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标志,自1954年起即载入宪法。1990年、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先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并于2009年8月和2020年10月对这两部法律作出修正,这对维护国旗国徽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