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夏,李昊昱,杨国庆,莫金龙,康博文
(遂宁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四川遂宁 629000)
为了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等政策的号召,解决患者检查点分散、预约排队时间长、候诊室拥堵等问题,医院协同供应商共同开发了一套集中检查预约系统。
医院建设集中检查预约系统,旨在为患者提供多种预约方式,完成患者就诊流程再造,减少患者的排队时间,提高医院设备利用效率,提高医技、门诊、住院等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基于医院业务的实际情况,医院梳理了门诊、住院患者预约流程,设计集中检查预约系统的功能,并逐步部署实施,使集中检查预约系统能够满足各科室的业务需求。集中检查预约系统上线后,笔者统计了患者的预约耗时、对检查预约的满意度评分等指标,并使用SPSS分析软件,将系统部署后的数据与系统部署前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两组数据的均值差异,评估系统的应用效果,总结系统建设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各检查科室布局分散,患者无法在一个地方完成多种检查预约,需要到各个科室逐项预约,预约环节耗时较长。
2.各检查科室目前依赖护士进行人工预约。在业务高峰期,排队预约的人较多,窗口工作量大,患者等待时间长。
3.各检查科室的预约系统之间的数据并不共享,没有一个统一的预约系统能为跨科室检查安排合理的检查顺序。
4.缺乏系统的统一调度安排,有时会出现设备闲置的情况,导致医院的资源使用不合理,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医院将各类检查、日间手术、病床等资源统筹建立号源池,支持患者通过手机、自助机、科室窗口、集中预约中心、住院部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约。在预约过程中,平台根据各类规则为患者的单项或多项检查提供最合理的检查路径建议。在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平台为患者提供检查全流程的信息导诊服务,包括检查提醒、迟到预警、检查安排变动通知等。集中检查预约系统采用Spring+Boot微服务架构,前端采用Vue,便捷地将各业务拆分成单独服务,便于维护管理。
1.全面对标智慧医院建设要求,为患者提供检查全周期服务
检查前:系统为患者提供分时段预约服务、改签服务、打印预约单等服务。
检查中:系统为患者提供检查提醒、查询排队信息、检查变动通知等服务。
检查后:系统为患者提供报告进度查询服务。
2.为患者提供多种预约方式
集中检查预约系统支持微信预约、自助机预约、医技科室人工预约、住院部护士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此外,集中检查预约系统还能根据这些业务场景提供系统自动预约服务,主动修改预约时间。
图1 预约方式
3.一键预约多项检查,规则引擎保证安排的合理性
规则设置:科室管理人员设置本科室检查项目的冲突规则和特定项目的排序规则。跨科室检查项目之间存在冲突的规则,由信息科牵头各科室经讨论后统一设置。
规则调用:患者有多项检查预约时,系统会自动进行匹配。
系统预约时:在患者预约时,系统会自动选择最合理的检查路径。
人工预约时:人工选择号源,一旦触发了冲突规则,系统会弹出提醒,或者直接拒绝该安排。
4.各类规则的灵活自定义
目前,集中检查预约系统内的规则均支持自定义,自定义界面操作简单易用。科室规则由各科室的管理人员负责维护,跨科室规则由信息科负责维护。
管理类规则:基于各科室的管理需要,此类规则对检查设备适用于哪类检查进行了规定。
医学类规则:因为医学知识的限制,此类规则对某些检查之间存在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规定。
笔者对系统部署前后的就诊流程进行了对比,对比情况如图2所示。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在系统部署前,患者进行检查预约,路径非常单一。在系统部署后,患者在检查预约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图2 系统部署前后的就诊流程
门诊患者统一实行先缴费、后预约的流程。缴费完成后,由系统为患者完成预约。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自助机等多种渠道接收、打印预约结果。实施该流程取得的效果如下:
1.患者缴费后,系统完成预约,患者通过手机接收预约消息,或者在窗口缴费时将预约信息打印到缴费单上,不需要再到科室预约,医技科室窗口排队现象大大减少。
2.患者预约检查的时间精确到小时,患者根据提示,提前半小时签到,候诊室拥堵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3.检查安排更加合理,设备闲置、人员拥挤情况得到改善。
住院患者在医生开立医嘱通过后,由系统完成预约。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住院护士站接收或打印预约结果。实施该流程取得的效果如下:
1.医生开立医嘱后,系统接收到申请单后自动完成预约,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护士工作站就能打印预约单,不用再到检查科室预约。
2.减少了住院患者及家属的跑动,也减少了检查科室预约的工作量
系统能自动帮助患者完成预约,但医嘱系统无法接收到预约结果,临床医生不清楚预约时间,偶尔出现患者的预约时间与医生的治疗时间存在冲突的情况。
解决方案:医院在电子医嘱系统中增加查询预约结果界面,对管床护士加强培训。在打印预约结果时,护士要增加查看预约结果的步骤。对于出现冲突的预约单,护士要及时进行修改。
目前,医院采用系统预约方式,门诊部、住院部开具申请检查后,系统自动推荐检查时间。根据统计情况来看,患者不满意比例接近15%。虽然已经节约了大量的预约时间,但到窗口改约的人数仍然偏多。
解决方案:医院将在后期优化系统,拟引进推荐算法为患者推荐检查时间。
集中检查预约系统通过调用下列四类数据: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检查项目信息、各类规则信息、排队信息,为患者分配最合理的检查路径。同时,集中检查预约系统会基于历史预约数据,引进推荐算法模块,推荐算法模块将根据患者的特征推荐合理号源。
集中检查预约系统仍然保留了人工预约模块,检查科室、服务中心可直接使用本系统,为老年人、无法掌握智能终端的群体提供人工预约服务。
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以资源为基础数据,提供各类检查服务。微服务架构保证了系统的拓展性,降低了各服务间的耦合性。未来,医院将逐步将系统的功能拓展至日间手术预约、治疗预约等。
系统中的规则引擎模块不是固定不变的,医院会持续进行开发,增加支持的规则类型。随着规则类型数量的增多,可配置的规则更多,医院可将规则引擎封装成一个单独服务,变成一个独立产品,满足医院管理制度不断调整的需要。
统计结果:笔者使用SPSS软件对系统部署前后的预约耗时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部署前后的预约耗时
表2 正态性检验
表3 检查满意度评分
表4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
数据解读:
在系统部署之前,患者从开立检查到预约,耗时22.25分钟。
在系统部署之后,患者从开立检查到预约,耗时2.97分钟。
患者的预约时间被大幅缩短。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系统预约耗时是秒级,但是总体平均耗时为2.97分钟,造成平均耗时较长的原因有:
1.存在较多老年人无法操作智能设备、没有电子就诊卡的患者使用人工窗口的现象,耗时较长。
2.出现修改预约的患者,预约耗时较长。
1.正态分布验证
注:a为里利氏显著性修正。
K-S结果,Sig>0.05,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T检验。
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系统部署之后满意度平均值提高了0.4。
通过分析结果来看,方差齐次性检验0.218>0.05,说明两组数据的方差没有显著差异。
均值T检验,0.000<0.05,存在显著差异性。均值差[0.189,0.586]在95%置信区间内。
1.系统部署后,患者从开立申请单到完成检查预约,耗时从22.25分钟缩短到2.97分钟。
2.系统部署后,患者对医院检查环节的满意度评分普遍提高,平均值从9.25提高到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