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友
【内容概述】
《民主与法治》这一单元从民主价值追求和法治中国建设的视角,提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法治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思维导图】
【重难点解析】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民主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1)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4.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6)依法治國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5.怎样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5)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6)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6.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提升训练】
1.滨州市委、市政府,在当地电视台推出“问政滨州”栏目,通过各种渠道征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群众等各方人员纷纷支招,为滨州发展出谋划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能充分体现全民意志
B.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C.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选举民主这一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以下行为体现了现代民主意识
的是( )
A.王凯积极通过“我向总理说句话”平台给政府建言献策
B.刘海每次参加换届选举都借故离开,觉得选举与自己无关
C.程伟在价格听证会上因对定价不满而与政府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D.吴聪为了报复某位官员故意捏造并散布该官员贪污受贿的谣言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依法治理黄河,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推进黄河水资源管理,促进水环境改善的重大措施。以下依法治理举措和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把网络造谣、考试作弊、“枪手”替考、虚假诉讼、伪造证件等令人深恶痛绝的不良行为都纳入到刑法调整范围。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厉行法治
B.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有利于营造维护诚信的社会环境
D.有利于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根除违法犯罪行为
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形成和实施过程,该过程体现了( )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行政
C.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D.政府科学立法
7.【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材料一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审议有关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150多件,检查50多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共开展专题询问25次,专题调研45项;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共有217件次的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截至2022年7月底,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58000多件,经审查立案47000多件;党的十八大至2022年7月底,党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185次。
(1)运用民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一的内容进行解读。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综合性专门法律。
法律条文摘录:
第一条 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增強公众噪声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国家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公共场所管理者、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志愿者等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造成噪声污染的行为……
(2)法律点亮我们的生活。请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法治知识进行阐述。
材料三 2023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修改立法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D 6.A
7.(1)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有关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法律实施情况,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体现了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民主意识不断增强。④党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①第一条说明法律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第十条说明了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③第三十一条说明了厉行法治需要每个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实行反映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②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