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与艺术特征分析

2023-10-20 22:29王志强曾唯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闽粤花灯边区

王志强,曾唯远

(1.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2.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花灯”又叫“灯彩”,是我国民间社会广泛流传的传统习俗,盛行于各地方的节庆阶段,具有观赏和祭祀等功能。从历史上看,花灯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发轫于宫灯。唐宋时期是藏富于民的时代,当时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社会开始出现对精神娱乐的需求,民间花灯活动也因此而广泛开展[1]。在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时节,赏花灯、展花灯、猜灯谜等活动的开展成为民间重要习俗,让花灯更具民间特色,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形态上,各地花灯姿态多样,从人物到植物、从抽象到具象,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传统花灯作为我国南方花灯的代表,具有独特的造型。而作为迁徙的族群,客家传统花灯艺术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也融合了本土民间文化的成分。显然,在客家先民追求安逸和躲避战火的历史中,花灯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祈求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传承着民间的心声,其传播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因此,花灯是赣闽粤边区客家民间艺术传承项目,具有较好的传承意义,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瑰宝。对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色彩分析与艺术特征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概述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而传统灯彩更是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孕育的独特民间艺术。客家传统花灯主要分为节日庆贺类、宗教祈祷类、娱乐表演类及婚庆喜事类四大类型[2]。其中,节日庆贺类花灯是我国民间共同的灯彩形式,而客家传统灯的代表有龙南香火龙、南康鲤鱼灯、章贡区龙灯等;在宗教祈祷类中,赣闽粤边区客家具有代表性的为赣县的云灯与龟纹灯、宁都竹篙灯、大余罗汉灯等;娱乐表演类是客家传统灯彩的基本类型,其代表有会昌马灯、上犹九狮拜象灯、信丰与瑞金花鼓灯、定南茶篮灯等;赣闽粤边区客家人注重婚庆喜事的氛围,而花灯在喜事中自然也成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如宁都的麒麟送子灯与甑盖灯、石城的鹤蚌灯等。传统花灯的应用遍布于客家民间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客家地区“无灯不成事”的注解。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造型奇特。在诸多花灯色彩中,粤东和闽西等地有不少与传统花灯相关的传奇故事,孕育着非常优美的艺术形态,有着独特的色彩审美。相对而言,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传承了传统的五色观:东方青色主木,西方白色主金,南方赤色主火,北方黑色主水,中央黄色主土。在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观念中,传统五色观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民间工艺色彩体系的基本组成,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从色彩表达来看,水木土火金的五行色彩的表达,体现出某种神秘性和巫术性,表达了民间的智慧[3]。同时,五行色彩在中国民间工艺文化中,极具传统特色,有着非常强烈的色彩装饰感。显然,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在造型装饰中广泛使用五行色彩,既表达了客家先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呈现出自中原迁徙而来的文化传承。另外,从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装饰来看,除了五行色的色彩现象之外,自然色的模仿和应用也是其重要的色彩表现方式。对自然色彩的模仿和应用,深刻体现出客家人的质朴观念和生命张力。在客家传统花灯设计过程中,赤、青、黄、白、黑的色彩转变具有较好的设计特点,也形成良好的色彩搭配效果[4]。因此,在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色彩造型中,采用五行色和自然色的颜色对比,具有强烈的民间装饰性,有效表达了客家花灯工匠的思想。

赣闽粤边区客家先民对色彩运用的传统性不仅体现在花灯的民俗造物,还包括客家建筑的装饰用色、民俗服饰色彩及家具色彩等。相对于白、黑而言,赤(红)、青(介于蓝与绿的间色)、黄等色彩在客家民间运用得更为普遍。从色彩对比来看,虽然客家人喜用五行色且偏好红、黄,但色彩的纯度却偏低,整体给人丰富而低调的感觉。客家民系历史上的5次大迁徙均是为了躲避战争和灾害,寻求安宁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显然,这种色彩内涵的表征,与客家作为迁徙民系所呈现出的“质朴、务实、耐劳”精神不谋而合。

2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色彩应用特点

赣闽粤边区客家人对传统花灯应用非常广泛,注重其色彩搭配,并强调地方特性和工匠性。在色彩丰富性上,客家传统花灯的造型风格是使用5种以上颜色,多使用红色、黄色、绿色、金色、青色等,进行绚丽搭配。多样性的色彩搭配进一步展现出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的喜庆特点,给人以色彩喜气的感受,为节庆的夜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喜爱使用高纯度色彩进行搭配。在搭配中,客家匠人非常注重颜色对比,通常会使用艳丽的颜色进行有效对比,具有较高的差异度[5]。同时,色彩搭配中也多使用冷色和互补色,搭配冷淡色具有互相调和作用,体现色彩的调和性;对比强烈的颜色则展现了对色彩的喜好,有较好的色彩搭配作用。

丰富性的特点在客家传统花灯色彩应用中较为常见。在赣南和粤东等地客家人中,花灯色彩除传统的红、黄、蓝、绿、白等五行色外,还有较为强烈的复合色彩,如紫、粉等这些颜色。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是多种多样,既有互补搭配、邻近色搭配,也有花色搭配和撞色搭配,很好地体现出客家民间质朴的色彩观念。显然,通过丰富色彩种类的应用,客家传统花灯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为客家色彩观念的理解提供载体。从宏观来看,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在造型上较多模仿乡间的植物、动物及人物等,并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当下新的造型元素,通过色彩搭配淳朴地展现客家民间工艺的文化特色。

客家民系对红色的偏爱和应用和其他地方类似,传承着中原文化的特征。在赣南客家传统花灯中,红色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色彩,也是绝大部分贴纸灯彩的底色。如南康的鲤鱼灯,其花灯以红色做底,搭配蓝绿、黄紫等花色,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形式。而宁都地区的板凳龙,也均以红色为主,并配合灯光,形成首尾相连的板凳长龙,通体红艳,极具观赏性。显然,在客家传统花灯中,红色作为重要的色彩表达方式,构成古朴而传统的花灯造型效果,展现了热烈的喜庆气氛,反映红色、喜悦及节日之间的相互映衬关系[6]。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具有叙事性,与地方故事和传说相关,成为其内在特点。花灯作为社会民俗功能的载体,既具有观赏性又包含祭祀性等。显然,从祭祀角度,色彩与神灵及鬼怪需要又内在的暗示性。一般而言,黄色具有宗教特征,常用于地方信仰的花灯上,如宁都大沽古教花灯,表演者身穿黄衣,而灯也以黄色为主体,与节庆的龙灯形成较为强烈对比关系;白色在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中具有“凶兆、噩运及死亡”的象征,如披麻戴孝,身着白色素服,用来表示哀悼。

当然,在积极意义上,白色也被视为一种纯洁无瑕的色彩,它代表着“纯洁、天真和无私无欲、无私无我、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而在民间民俗活动的用色中,白色却通常作为忌讳色彩,如客家传统花灯通常将白色作为宗教祭祀超度用色,如赣南石城地区的“点莲灯”“八卦灯”等。同时,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造型深深打上了神话传说的烙印。在浓重的色彩上,客家传统花灯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造型,结合植物、动物等色彩样式,使得其形态丰富多彩。因此,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的造型样式极富有地方特色,除了龙灯、狮灯、蛇灯、鸡公灯、蚌壳灯外,还有罗汉灯、船灯、茶篮灯、板桥灯等,品种多样、色彩丰富。

3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色彩的艺术特征

在世代的迁徙与发展中,赣闽粤边区客家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艺术文化。传统花灯在客家地区流传至今,是客家民间艺术文化重要的构成,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历史渊源的文化传承。在特定的时节和场景中,客家传统花灯成为地方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呈现出多样的社会功能,并通过其造型、色彩及材料来形成独特的艺术特征。尤其在色彩应用上,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传统花灯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色彩视觉和样式,其色彩并非艳丽,但独具特色,类型丰富且富乡土气息[7]。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色彩艺术特征表现为色彩质朴、形式强烈等。客家作为迁徙的民系,其民间的传统花灯传承着中原文化特质,以红而不艳、千姿而不夺态的形式呈现,展现出客家人淳朴、无争的出世心理特征。在传统花灯的色彩搭配艺术上,客家民间花灯艺人经常使用弱对比的形式进行搭配,形成耐看且不绚丽的花灯色彩造型特点,营造良好民间工艺审美特征。结合赣南、粤东及闽西等地客家传统花灯来看,色彩中经常使用对比颜色,如红和绿搭配、黄与紫搭配、黄与蓝搭配等,但通常在周围配比黑色、白色等来缓冲色彩强烈的视觉感,如赣县的云灯、石城的蛇灯等。在色彩整体造型上,客家传统花灯在色彩上讲究因地制宜的表达,强调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彩来进行有效装饰,较好地表达了乡间的特点,也使得花灯更具观赏性。特别在节庆类花灯造型中,色彩对比更为强烈,红色、紫色及黄色成为其主要色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客家传统花灯为粤东连平忠信花灯,其色彩非常活跃,红底配墨绿色,黄框装饰紫花,形成生动的色彩样式,是客家传统花灯的代表。元宵节是赣闽粤边区重要的节日,传统花灯也成为客家人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从赣南到粤东,从闽西到粤北,花灯在元宵节当晚都是灯火通明,成为节日的主角,为民间带来喜庆和祝福[8]。以赣南地区为例,石城、宁都、赣县等地从年末开始,一直到元宵节当晚都举行着全民参与的闹灯、赏灯等活动。花灯色彩更是凸显对比,强调视觉冲击力,五颜六色的花灯,吸引民众关注。同时,花灯色彩在外观造型的配合下,更是琳琅满目、富有地方特色,如客家地区的传统花灯喜爱以常见的动植物为原型,强调形似和神似,并通过色彩的对比,加强了造型的丰富性。显然,客家传统花灯的造型有较好的形态表达,通过形态表达、色彩对比等使花灯表现力更加丰富,具有较好的效果[9]。

在色彩语言艺术上,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常喜用红、黄、紫等色彩。红色代表着喜庆与吉祥的寓意,具有希望、热情和积极向上的色彩感觉,我国民间对红色的喜好不言而喻,结婚、做寿及乔迁等都是用红色。特别在婚庆上,红色成为其主旋律色彩,从礼服到请帖、装饰及婚床等用具均使用红色。在客家传统花灯的红色应用艺术上,民间匠人常以红色为底,配合不同等级的红色系做装饰,形成多材质、多色系的红色语言艺术。

整体而言,客家传统花灯的红色搭配常表现吉祥类及节日的花灯造型。当然,除了客家传统花灯的红色色彩语言应用之外,黄色也是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常常应用的色彩。黄色作为民间传统的五行色彩之一,代表着富贵、财富和福气[10]。在赣闽粤边区客家,民间手艺人会把黄色和技艺融合在一起,形成象征着美好祝福的造型样式。

堆砌装饰是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色彩语言的重要艺术特征。花灯的色彩堆砌装饰手法在我国其他地区花灯工艺中较为普遍,如在红中缀绿、红中现紫、绿中渗红、紫中有黄的对比色的点缀装饰。但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堆砌常不局限于色,而且还通过色纸的堆砌形成造型,常见于赣南和粤东等客家地区。客家传统灯彩的堆砌装饰是因材施色,形成天然合一的装饰效果。以赣南客家地区的南康鲤鱼灯为例,据《南康县志》载:“鲤鱼灯为龙灯之一种,由一只龙头、八只鲤鱼、一只虾公组成。流行于章江两岸各村落,犹江岸屋场和山区民间也有之,最盛行于潭口一带。”龙头及鲤鱼通体以彩纸粘贴,在红、绿及黄的色彩上,通过剪纸、书画及纸扎方式来堆砌装饰,形成色彩绚丽、造型古朴的效果。其中,虾公灯的身长60厘米左右,身围约30厘米,分头、身、尾3部分,装饰有花纹、水纹和年年有余等字符。显然,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堆砌装饰,既受我国民间传统灯彩装饰文化的影响,又在长期的发展与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11]。

4 结束语

客家民系在长期的迁徙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技艺和经验,而形成了厚重的客家文化。这种积累既是中原文化的传承,又与扎根地方的文化混杂融合,代表着文化的特性。从技艺形态和造型来看,客家传统花灯便是对文化积累最好的阐释,承续中原的文脉,融合本土文化,形成属于客家花灯的艺术形态,表达着客家人的思想和审美。面对社会新时代,传统花灯如何发挥自身的技艺优势,在客家地区乡村文化的振兴中发挥作用,亟待思考。

猜你喜欢
闽粤花灯边区
看花灯
闽粤联网工程有源滤波器设计方案及其二次控保系统研究
挂花灯
做花灯
闹花灯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鲁闽粤琼政府工作报告最亮点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