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甘肃定西 743000)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点科目,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感,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到传授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而并不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还会感到物理课程乏味无趣,对其产生排斥心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仅重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讲解,只是将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有效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深挖物理教材,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特点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设计。
总体来说,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这四个层面的内容。在物理教材当中,不同的知识点会涉及不同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并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方案。这样通过对具体物理知识点的教学,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上的进步,也能让学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以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它在教育界中的运用已日益普遍,教学信息化开始成为一个大趋势。信息化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有着极大的优势: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促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讲解更多的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可以让教师轻松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扩大课堂的容量,丰富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形象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为了构建出高效有趣的物理课堂,增强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教师除了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得多媒体真正成为高效教学工具,助力教师创建富有时代气息的趣味化物理课堂。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情形下,学生没有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的机会,在做题时只会死板地套公式、记方法,当碰到新题型时往往束手无策,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新课标强调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以促使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问题导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预习阶段,教师不应仅仅是让学生简单地看一遍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为了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新课内容为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问题的驱使之下,学生就会看得更加仔细、想得更加深刻。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理解不了的内容,以在课堂之上进行重点听讲。这样能够使课堂上的听讲更加有效率,而且通过预习的形式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在课堂之上,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以增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效果,进而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身心会比较放松,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作答的时候,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进而再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判。除了对学生提问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发问,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相对创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分别为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小组内的团结合作,以及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两个方面。
从组内来看,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他们在认知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1>2 的效果。但是学生在进行合作与探讨的过程中会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而发生认知上的冲突。对于这种冲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甄别,并合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分歧。对于有破坏性的冲突,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来调整小组结构、制定合理的规则,从而提升学习小组内部的凝聚力。而对于良性的冲突,教师应当积极对其进行激发并有效利用,将之转化为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的强大驱动力,让学生学会彼此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思考与探究,也有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
从组间来看,别的小组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教师就是要利用组间竞争来提升各个小组的学习动力。通常而言,学生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好胜之心,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应当注重为学生营造具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其更上进、更努力。具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不仅爱学,而且会学,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制定比较明确的小组竞争规则,比如可以设计一定的加分机制,然后以周为单位,对一周之内各个小组的总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总分最高的小组即为优秀小组。对于优秀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为优秀小组的成员拍照,并在宣传栏上展示等。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与集体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中很多知识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我们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而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现象学习知识,也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不少学生认为高中物理很难,这主要因为其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相结合,而是单纯地对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这样难免会觉得枯燥而晦涩难懂。所以,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生活现象融入教学当中。这样从学生较为了解的自然现象出发,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进而有效塑造学生良好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体验、反思、整合与实践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些环节,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整个学习过程。首先,教师通过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从中产生自我认知;其次,教师针对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加以体会和反思,进而将学生对外部的感知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意识;再次,教师在对具体物理现象及其对应物理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还应当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要素进行整合,对具体的物理规律和概念等进行归纳,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物理观念来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通过外显的行为来表现内化的观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物理观念进行不断补充与修正,最终形成真正的物理观念。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当中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摆正物理实验的位置,在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包括“程式化实验”“试题实验”等。其中,程式化实验是指教师只要求学生根据既定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来完成操作,最终得到预期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在这种学习情境下,虽然有学生的亲手操作,但是仅仅是单纯的机械化操作,并不能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无法有效发挥实验应有的功效。还有的教师仅仅是让学生用笔来“做实验”,也就是所谓的“试题实验”,仅仅是让学生对实验步骤、结果等内容进行学习与背诵,并编制相应的试题来让学生练习。这种功利化的学习方法远远偏离了物理实验的初衷,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物理实验教学加以完善和创新,注重实验的启发性、趣味性与实践性。比如,教师可以把物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来当主角。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挖掘教材当中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可以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物理现象来归纳总结与猜想假设,进而对物理实验方案加以设计,最后通过实验来进行证据的收集,从而分析论证、讨论交流,最终得到结论,找到物理规律。通过此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在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完整历程之后能够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的思想方法,对于自身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每一位高中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与想法,在认知能力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应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而是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对课堂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的设计,进行分层次的阶梯式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真正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阶梯式教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教学要分层次,一个是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要分层次。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重点对具体的物理概念进行掌握;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其掌握物理概念的基础之上引导其进行延伸性的思考与探究,促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可以分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教师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并为每个小组选定组长、副组长与作业监督员,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学生之间联系的有效性。第二步,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主;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之上。这样,教师针对学生之间能力的不同来分层次地进行作业的布置,能够真正让学生从“题海战术”的传统作业模式当中解脱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能够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能够创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充分发挥物理学科育人的功效。本文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问题导学,活跃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物理学科观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利用阶梯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