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术展览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2023-10-19 05:59雷祺发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4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文化交流美术馆

雷祺发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文化立场都不一样。如何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值得每一个国家和读者思考并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文化艺术各领域,不仅有政府层面,还有民间层面。而在这些文化交流项目中,以艺术展览交流项目居多。艺术作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媒介,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在今天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之所以如此,我们不难知道,这与艺术自身特有的视觉形象性和图像语言的生动性有很大关系。

近些年,在对外文化交流层面,中国美术对外传播的姿态有了很大的改观,从以往注重参展作品的多样性到现在越来越注重展览策划的叙事性。一方面让国外观众更加有兴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艺术背后的传统文脉和文化理念,并给予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自己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近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和各省市美协、画院、美术馆,都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在这里,主要分为两种对外美术传播策略:一是“走出去”展览策略;二是“引进来”展览策略。

所谓“走出去”展览策略,就是主办单位把中国美术展览放到国外的美术馆进行展览,根据不同国家的展览场地情况以及双方沟通协商出展览内容,并完成展览落地和展览开幕,让国外观众在其所在城市的美术馆就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美术优秀作品。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扩大文化宣传的受众面;另一方面则是留住观众的时间更长,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美术发展成果,从而认同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结合近几年的展览策略与传播推广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以政府文化外交项目为契机。大多数对外美术交流展都是建立在政府文化外交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具有政府主导性。譬如,2017年是“中国希腊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年”,值此之际,中国美术馆在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和希腊文化体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策划了“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并在希腊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展出,为不断加深中希两国政治互信,特别是进一步拓展中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可能作出贡献。

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年框架内的重要文化项目,“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在西方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展览主题名为“中国写意”,极具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和审美取向。展览通过“意笔”“意象”“意境”三个部分来构建整个展览,层层递进,一方面着眼于中国写意的生成模式;另一方面让西方观众触摸到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趣。参展作品全部来自于馆藏,涵盖水墨、雕塑、油画等不同艺术门类。中国美术馆通过展览策划的方式,把中国现当代优秀艺术家的艺术探索成果整体呈现在西方观众面前,帮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背后的艺术美和艺术精神。如今“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系列展已经成为中国美术馆全力打造的国际性美术交流展览品牌,据了解,该品牌展览已先后赴波兰、法国、墨西哥、新加坡等國家的重要场馆举办,反响热烈,这无疑有助于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二是以群展面貌呈现中国形象。政府主导的国际文化交流展,希望以整体优质而又多元共生的创作面貌呈现给世界人民。站在政府层面,选择艺术家最应着重考虑的是该艺术家的创作水平和艺术面貌,考虑其是否足以代表国家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所以,无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导策划的“透过艺术看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精选作品展”,还是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的“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系列展,无不选择群展的方式,以此呈现中国美术整体创作面貌。

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到,像北京画院美术馆多年以来着力策划的齐白石个案研究展览在海外多个国家的美术馆展出,受到国外众多观众的喜爱。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同期,由北京画院策划的“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展览在希腊雅典成功举办,此次展览的126件作品全部由北京画院珍藏。齐白石个展向希腊观众阐述中国画家对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的追问,以此探寻中国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随着齐白石海外个展的不断举办,如今,齐白石也成为中国向西方世界讲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是以体现真善美的作品为主。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方面,理应注重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表达,以此传递中国优秀艺术作品的真正魅力。谈真善美问题,其实背后谈的是艺术语言通用性问题。艺术创作不是自说自话,面对不同国家大众的审美,应考虑不同民族的欣赏习惯和接受心理,特别是在作品传播上更是如此。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是开放的、包容的、通用的。所以,代表中国姿态、中国形象的国际文化交流展,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必然体现中国主流文化导向和价值观。

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中国国家画院近几年来积极推动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先后推出了“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精品国际巡展”“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暨学术研讨会”“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意大利展暨学术研讨会”“水墨情怀——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欧洲巡展”等展览项目,获得多方好评,增进对外交流,塑造中国文化大国形象。在这些海外展览项目中,多数以水墨为主,究其缘由,不难得知,中国水墨画是最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艺术形态。

针对当前国际社会仍存在对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状况的不了解、同时又想了解的现象,我们除了“走出去”之外,还需加强“引进来”。所谓“引进来”美术策略,主要体现在引进国外好的艺术家作品,包括邀请艺术家进行在地创作,同时,促使其参加在中国举办的艺术大展。当然,我们也欢迎世界各国艺术家乐于捐赠自己的艺术作品给中国的美术馆收藏。如近期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在融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该展览是一次难得的世界性大展,集合展示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共建“一带一路”沿线60余个国家的艺术作品,涵盖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风貌,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古人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艺术展览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中国文化理念和人文价值主张。艺术是人文外交的桥梁,展览是传播艺术的手段,可增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人文外交是柔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润物细无声的。通过一系列人文外交,我们既要赢得各国人心,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自身国际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

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位中国艺术家用心用情创作的优秀作品去装点,也需要借广泛的国内外美术交流去传播,逐渐让西方观众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系艺术评论人、策展人)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馆文化交流美术馆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